知識遷移法

知識遷移法

所謂知識遷移法就是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啟發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對照,由舊知識去思考、領會新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遷移法
  • 核心:舊知識去思考、領會新知識
  • 原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 類別:學習方法
涵義,引申,具體套用,

涵義

首先教師要創造真正意識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動機的最佳心理。如我在教學《年月日》,先讓學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年曆,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找出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教師要有意識的設定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使“自主學習”一觸即發,促使學生自主探索動機的形成。比如,我在教學《商的近似數》時,利用去超市的故事創設情境,激起了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和所付的錢數以元為單位有4位小數,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自然的引導學生探索出怎樣去求商的近似數的方法。
第三,教師要提供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時機。上課初始應當在做好鋪墊,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處嘗試解答新知識,使所有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悅,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參與下面的學習。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活動。在教學中,能讓全體學生動手、動口的就不讓部分人代替,能讓多數人動口、動手的就不讓少數人或個別人代替。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開動腦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掌握新知識。

引申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既道出了教學的目的,又道出了學生掌握方法後能自主獲取知識,去尋求發展。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人才競爭歸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競爭。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趨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精髓,課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應貫穿於國小教學過程之中。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徵的總和。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現代教育的特徵充分展現人的自主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
數學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聯繫,互為因果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程就是揭示和建立新舊知識聯繫的過程。任何自主探索都必須有起點,有依託,不能切斷知識之間的記憶體與聯繫。通過引思、回顧、概括、歸納舊知,形成程式性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網路結構,從而大面積、高效率的解法席位活動,從而使自主探索成為可能。

具體套用

抓住結構相似的段落舉一反三
國小語文課中有許多課文,都是圍繞一個中心,再通過幾個結構方式一樣的段落分別敘述幾個方面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出課文中有代表性的一個段讓學生思考體會,概括類比,舉一反三,循序漸進地學習課文其它段落。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五段的內容都是按照“現實——幻想——現實”的結構。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滲透學法指導。在學習二、三、四、五段落時,引導學生對前面第一次擦燃火柴幻景進行回顧,總結出學法後,再引導學生按“讀、劃、思、議”等步驟進行學習。教師只作點撥指導即可。這樣教師的教法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學法,從而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掌握了閱讀的技能技巧,實現了知識遷移。
溫故而知新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有許多課文結構相似,教師可在複習知識時聯繫新的知識進行類比遷移。例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啟發學生在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的知識中,找出課文共同的規律。教師在幫助學生總結出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方法後,再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去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樣以舊引新,學生學起來就更加輕鬆容易。
學文感悟法,做好讀寫遷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領悟學法。如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詞“捕捉”、“糟塌”,引導學生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性。又如設計圖示,理解課文內容訓練說話,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二段,認識貓與苜蓿的聯繫,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林海》、《草原》等寫景的文章時,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文中如何寫景,在景中又如何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些語言表達了作者這種感情。教師就可設計習作訓練:選寫同學們喜歡的遊覽過的地方,要求學生按參觀遊覽的順序寫下來,把重點的部分寫具體,把語句寫通順連貫。這樣閱讀與作文相結合,就把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的口頭表達方法運用於書面語言習作。既有利於學生習作中學會運用已積累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實現了讀寫遷移,也增添了自學的信心和成功的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