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效能與評價:制度分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績效研究》是2015年10月08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沖。
基本介紹
- 書名:知識效能與評價:制度分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績效研究
- 作者:李沖
- ISBN:9787030457271
- 定價:78.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08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B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智慧型型複雜自適應系統理論為基石,基於知識活動系統分析的視角,提出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模式。在整合知識管理、技術經濟和教師教育研究中知識效能概念的基礎上,對大學教師評價維和評價源進行了新的組合,構建了一個“量、質、度”相互結合的多維多源評價模型。
圖書目錄
總序i
前言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大學教師績效評價的困境2
一、兩種基本評價範式2
二、兩種評價範式的比較3
三、兩種評價範式的困境5
第二節大學教師績效評價研究的視角7
一、規範性研究的視角7
二、描述性研究的視角9
三、引導性研究的視角11
第三節本書的編寫思路、基本觀點及內容安排12
一、本書的編寫思路12
二、本書的基本觀點13
三、本書的內容安排14
第二章教師評價的基本理論16
第一節基於不同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6
一、基於實證主義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7
二、基於建構主義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8
三、基於後現代主義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9
第二節教師評價的模式、制度與體系21
一、教師評價的四種模式21
二、教師評價的兩類制度23
三、教師評價的三個體系25
第三節英國和美國現行的教師評價體系27
~、英國的績效管理系統27
二、美國的基於績效的發展性評價28
三、英國和美國兩種評價體系的實踐效果29
第四節大學教師評價研究的基本問題30
一、評價目標導向模糊30
二、評價模式與制度選擇的陷阱33
三、評價指標與方法整合的難題35
第三章知識效能評價範式的理論41
第一節大學的制度起點與組織特性41
一、大學制度的邏輯起點41
二、大學組織的系統屬性43
第二節大學微觀知識活動與巨觀知識活動的關聯性46
一、大學的微觀知識活動47
二、大學的巨觀知識活動52
第三節知識效能評價範式的整合性56
一、知識效能的含義56
二、效能評價的特性與維度57
三、知識效能評價的整合機制58
第四章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模式的構建61
第一節知識效能概念的學科維度61
一、知識管理研究中的知識效能61
二、技術經濟研究中的知識效能63
三、教師教育研究申的知識效能64
第二節基於整合觀的大學教師知識效能67
一、大學教師知識的特點67
二、大學教師知識的類型68
三、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結構69
第三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維與評價源74
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維74
二、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源78
三、知識效能評價維與評價源的組合81
第五章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88
第一節指標體系設計的一般理論88
一、指標的含義與類型88
二、指標體系的構成要求89
三、知識效能指標體系的特徵90
第二節知識效能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91
一、顯性指標和隱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91
二、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91
三、微觀指標和巨觀指標相結合的原則91
第三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的來源92
一、知識效能指標與傳統評價指標的關係92
二、知識效能指標與大學評價指標的關係93
第四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95
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載體分析95
二、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指標分析97
三、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影響因素分析98
第五節評價指標的選擇與檢驗99
一、研究思路與樣本設計99
二、數據處理與分析10l
三、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的£檢驗結果104
四、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的縮減105
五、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11l
第六節評價指標體系的說陰112
一、指標體系的整體性113
二、指標構成的動態變化性113
三、指標體系的權變性與穩定性113
第六章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的方法115
第一節定性指標定量化的方法115
一、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德爾菲法116
二、測度指標量值的方法——灰色評價法117
第二節定量指標定性化的方法119
一、統計指標量值的方法——文獻計量法119
二、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判法12l
第三節多指標綜合集成的方法123
一、權重集成的方法——層次分析法123
二、綜合評價的方法——功效係數法128
第七章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的套用案例130
第一節研究型大學教師的知識效能結構130
一、研究型大學的分類和特徵130
二、研究型大學知識系統的目標132
三、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結構特徵132
第二節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的目的、原則和程式133
一、評價的目的133
二、評價的原則133
三、評價的程式135
第三節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綜合評價案例136
一、研究思路和樣本選擇136
二、數據的獲取和量綱的歸一化處理137
三、指標權重的確定142
四、綜合評價的過程和結果147
五、評價結果的分析15l
第四節套用研究結果的討論152
第八章結論與展望154
一、主要的結論154
二、局限和不足156
三、未來的展望157
參考文獻159
後記166
前言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大學教師績效評價的困境2
一、兩種基本評價範式2
二、兩種評價範式的比較3
三、兩種評價範式的困境5
第二節大學教師績效評價研究的視角7
一、規範性研究的視角7
二、描述性研究的視角9
三、引導性研究的視角11
第三節本書的編寫思路、基本觀點及內容安排12
一、本書的編寫思路12
二、本書的基本觀點13
三、本書的內容安排14
第二章教師評價的基本理論16
第一節基於不同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6
一、基於實證主義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7
二、基於建構主義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8
三、基於後現代主義知識觀的評價理論19
第二節教師評價的模式、制度與體系21
一、教師評價的四種模式21
二、教師評價的兩類制度23
三、教師評價的三個體系25
第三節英國和美國現行的教師評價體系27
~、英國的績效管理系統27
二、美國的基於績效的發展性評價28
三、英國和美國兩種評價體系的實踐效果29
第四節大學教師評價研究的基本問題30
一、評價目標導向模糊30
二、評價模式與制度選擇的陷阱33
三、評價指標與方法整合的難題35
第三章知識效能評價範式的理論41
第一節大學的制度起點與組織特性41
一、大學制度的邏輯起點41
二、大學組織的系統屬性43
第二節大學微觀知識活動與巨觀知識活動的關聯性46
一、大學的微觀知識活動47
二、大學的巨觀知識活動52
第三節知識效能評價範式的整合性56
一、知識效能的含義56
二、效能評價的特性與維度57
三、知識效能評價的整合機制58
第四章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模式的構建61
第一節知識效能概念的學科維度61
一、知識管理研究中的知識效能61
二、技術經濟研究中的知識效能63
三、教師教育研究申的知識效能64
第二節基於整合觀的大學教師知識效能67
一、大學教師知識的特點67
二、大學教師知識的類型68
三、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結構69
第三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維與評價源74
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維74
二、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源78
三、知識效能評價維與評價源的組合81
第五章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88
第一節指標體系設計的一般理論88
一、指標的含義與類型88
二、指標體系的構成要求89
三、知識效能指標體系的特徵90
第二節知識效能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91
一、顯性指標和隱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91
二、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91
三、微觀指標和巨觀指標相結合的原則91
第三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的來源92
一、知識效能指標與傳統評價指標的關係92
二、知識效能指標與大學評價指標的關係93
第四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95
一、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載體分析95
二、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評價指標分析97
三、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的影響因素分析98
第五節評價指標的選擇與檢驗99
一、研究思路與樣本設計99
二、數據處理與分析10l
三、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的£檢驗結果104
四、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的縮減105
五、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11l
第六節評價指標體系的說陰112
一、指標體系的整體性113
二、指標構成的動態變化性113
三、指標體系的權變性與穩定性113
第六章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的方法115
第一節定性指標定量化的方法115
一、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德爾菲法116
二、測度指標量值的方法——灰色評價法117
第二節定量指標定性化的方法119
一、統計指標量值的方法——文獻計量法119
二、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判法12l
第三節多指標綜合集成的方法123
一、權重集成的方法——層次分析法123
二、綜合評價的方法——功效係數法128
第七章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的套用案例130
第一節研究型大學教師的知識效能結構130
一、研究型大學的分類和特徵130
二、研究型大學知識系統的目標132
三、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結構特徵132
第二節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的目的、原則和程式133
一、評價的目的133
二、評價的原則133
三、評價的程式135
第三節研究型大學教師知識效能綜合評價案例136
一、研究思路和樣本選擇136
二、數據的獲取和量綱的歸一化處理137
三、指標權重的確定142
四、綜合評價的過程和結果147
五、評價結果的分析15l
第四節套用研究結果的討論152
第八章結論與展望154
一、主要的結論154
二、局限和不足156
三、未來的展望157
參考文獻159
後記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