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

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

《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是2002年7月1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莫里斯・梅洛-龐蒂,譯者是王東亮

基本介紹

  • 書名: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
  • 作者:(法)莫里斯・梅洛-龐蒂
  • 譯者:王東亮
  • ISBN:9787108016812
  • 頁數:111
  • 定價:9.80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2-07-01
  • 裝幀:簡裝本
內容簡介,序言,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關於知覺的本質的研究計畫、知覺的本質等內容。

序言

《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是莫里斯·梅洛—龐蒂1946年在法國哲學學會做的一次演講報告。當時他38歲,剛剛發表他的成名作《知覺現象學》。在這部巨著中,他多次談到心理學、格式塔學說,也大量引證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他在書中強調,在所有關於人與社會的思考中,都應有“向現象的回歸”(《知覺現象學》法文版,531頁)的位置。對作為意義之初始的自然(感性)世界的描寫,在書中占據著中心地位。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剛剛停息。法。蘭西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德軍占領所帶來的精神創傷更是讓法國人銘心刻骨。正是在這種時候,梅洛—龐蒂與讓—保爾·薩特一道,通過他們主辦的《現代》雜誌,投入到法國的政治論戰之中。可以說,梅洛—龐蒂不僅是位哲學家,也是位政治思想家。他對共產主義運動,對法國殖民史等重大政治歷史問題進行著思考。1960年,即他英年早逝的前一年,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符號》。在這部書中,他一方面進行著對哲學的思考、對文化差異的探討——他像黑格爾一樣注意到,歐洲人每每驚訝於中國人讓感性與抽象如此接近的作法——以及對文學藝術表達方式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不遺餘力地抨擊在當代社會仍橫行無阻的“壓制、麻痹與恐怖機制”(《符號》法文版,封四)。
《符號》的書名是個很好的選擇。世界以符號的方式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對他人來說也是符號。使我們共聚一片天地之間並讓個人與社會的特性得以保持的存在方式,便是知覺。梅洛—龐蒂在1946年所做的演講報告,其題目的含義正在於此。應該賦予知覺以首位、以“首要地位”。因為有了知覺的存在,我們經驗著“物、真、善為我們構建的時刻”(《知覺的首要地位》法文版,67頁)。這一根本性的體驗為我們帶來了物本身,沒有經過文化過濾的原始狀態的物。“它擺脫一切教條主義,教導我們什麼是客觀性的真正條件”(出處同上),它使得我們“親臨著知識的誕生”,即“主體”的構建。在認知、在所有理性、在判斷的實施(它是我們有理有據地談“主體”時的必要操作)之前,有自己身體的感知經驗存在:它“就像是必不
可少的根基”(同上,85頁)。
作為具體的哲學,現象學向受邏輯實證主義支配的科學發難,指責它以規律代替事實。“規律比事實更真”,一直到70年代,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專家們還這樣喋喋不休地教導我們。但是,這些形式化的認識,這些“科學的思想、飛越的思想、一般客體的思想”(《眼與心》法文版,12頁),“如果它們不能面對著其生成條件,如果它們忘記了自己是建立在可感的世界之上,建立在為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的身體而加工而構建的世界之上的話,那它們又有什麼價值呢?”(《眼與心》法文版,12頁)。梅洛—龐蒂又說,現象學的作用不在於切斷我們與世
界的聯繫,而在於將這種聯繫“揭示並顯現”出來。從這個角度看,感知的身體占據著中心的地位。梅洛—龐蒂同意《笛卡兒的沉思》的作者胡塞爾的看法:“通過我的有機的身體,我在此成為圍繞著我展開的‘初始’世界的中心”(胡塞爾:《笛卡兒的沉思·第五》,193頁)。是感知的身體生產著並組織著意義的最初進程。以現在時為著落點,我們經歷著對現實與真實、對“在場”的體驗。“物不是作為真顯現於所有智性”、顯現於客觀思維,“而是作為真實
顯現於所有與我處於同樣情形的主體”(《知覺的首要地位》法文版,52頁)。
……

圖書目錄

《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總序
中文版序言
編者按
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
關於知覺的本質的研究計畫
知覺的本質
《知覺的本質》中的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