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丘

知丘

知丘,漢語詞語,讀音是zhī qiū,意思是比喻對作者及其作品深為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丘
  • 拼音:zhī qiū
  •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
解釋,出處,典故,

解釋

比喻對作者及其作品深為理解。

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子遷匪體 名 丘您提定霸,作《春秋》,後世遂以“知丘”為對作者及其作品深為理解的典故。 唐 白居易 《拜只葛哭劉尚書夢得》詩之一:“杯酒英雄君與 操,文章微婉我知 丘。”
宋 徐鉉 《和張先輩見寄》之二:“兩首新詩千里道,感君情分獨知 丘。”

典故

孟子·滕文公下·第九章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當堯之時,水逆行,□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 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 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污池,民無所安息; 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滅國者五十,區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鹹以正無缺。』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
「孔子懼,作春秋煉榆頸,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 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槳遙紙匪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U+5ED0有肥馬; 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
「五為此懼。閒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孔子棕拔試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詩云:『戌狄是膺,荊、舒是懲擊永,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