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六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矣六鄉,距鄉政府所在地3.50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區政府10公里。轄矣六一組、矣六二組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999 戶,有鄉村人口2702人,其中農業人口 2702人,勞動力 193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760人。全村經濟總收入 6,965.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556.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矣六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面積:1,605.00 畝
- 人口:2702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矣六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50公里, 國土面積1.07平方公里,海拔0.00米,年平均氣溫0.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鮮切花等農作物。有耕地160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0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18戶,有鄉村人口2761人,其中農業人口2761人,勞動力198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8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08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68.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101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018戶通電,有50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0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0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主蜜兵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05.00 畝(田1,605.00 畝),人均耕地 0.60 畝,良境地蜜主要種植 鮮切花、蔬菜等作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999 戶通自來水,999戶通電,503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0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0 戶,其中照達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0戶。
該村乘估堡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擁有汽車50輛,拖拉機3輛,機車1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5畝,有效灌溉率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畝。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00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8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6,965.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358.00 萬元;畜牧業收入 512.00 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10 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4,617.00 萬元;工資性收入 59.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556.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蔬菜、花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50.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72人,在省內務工 66人,到省外務工 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花卉種植,主要銷售往縣內。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 999 戶,共鄉村人口 2702人,其中男性 1336人,女性 1366人。其中農業人口 2702人,勞動力 193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811人;享受低保 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828.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8人,距離中學1.50 公里。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999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605.00 畝,農村財務管理實白擔臭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2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3人,其中男黨員 25人。該村黨支部2001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主任戴華只鍵犁嬸、副主任李春等成員組成,下設 2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2 個。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因城鎮化加快,土地被大量徵用,失地農民增多。村民看病難、凝腿朵看病貴,因病改貧的村民較多。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利用好剩餘土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 999 戶,共鄉村人口 2702人,其中男性 1336人,女性 1366人。其中農業人口 2702人,勞動力 193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811人;享受低保 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828.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8人,距離中學1.50 公里。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999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605.00 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2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3人,其中男黨員 25人。該村黨支部2001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主任戴華、副主任李春等成員組成,下設 2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2 個。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因城鎮化加快,土地被大量徵用,失地農民增多。村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改貧的村民較多。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利用好剩餘土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