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領導了中國知識界的啟蒙運動,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體改革。他最早在中國提出了立憲政體和具體的憲政方案,主張在堅持儒家傳統和帝制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經驗,他的進步思想對近代中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張彬著的《矢志變法強國家--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就是講其人生經歷。
基本介紹
- 書名:矢志變法強國家: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
- 作者:張彬
- ISBN:9787206074868
- 頁數:127頁
- 定價:19.80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4月1日
- 開本:16
目錄,序言,文摘,
目錄
聰明好學 胸懷遠大
刻苦讀書 發奮圖強
開闊視野 體悟真理
無所畏懼 挑戰舊勢力
著書立說 宣傳思想
授徒講學 傳授知識
公車上書 力挽狂瀾
創辦報紙 開啟民智
開通風氣 變法圖強
百日維新 壯志難酬
身隱囹圄 喚醒民眾
流亡海外 自強不息
開闊視野 體悟真理
無所畏懼 挑戰舊勢力
著書立說 宣傳思想
授徒講學 傳授知識
公車上書 力挽狂瀾
創辦報紙 開啟民智
開通風氣 變法圖強
百日維新 壯志難酬
身隱囹圄 喚醒民眾
流亡海外 自強不息
序言
《中華魂》是一套故事叢書。它匯集了我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百七十餘年間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領袖、先進模範人物的生動感人史跡,表現了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於“生於斯、長於斯、衣食於斯”的祖國的一種神聖感情,是人們對於自己民族的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感召和激勵整箇中華民族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在一百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史上,愛國主義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獨立、統一、進步和繁榮而英勇奮鬥。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到“紅槍白馬女政委,碧血染將天地紅”的趙一曼;從“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的焦裕祿。到“問鼎長天,揚我國威”的鄧稼先……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由於熱愛祖國的人們前仆後繼地奮鬥,國家和民族才得以生存,歷經一次次歷史危機關頭而能轉危為安,走向興盛和富強,從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愛國主義是鼓舞中華兒女歷經憂患、跨越滄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力量,它貫穿於中華民族的整個歷史,並有力地凝聚著五洲四海的中國人。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革命時期,需要我們為祖國的獨立自主出生入死;建設時期,需要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增磚添瓦。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今天,我們要爭做一名新時期的愛國者。新時期的愛國者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時期任何愛國者都必須具備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強我們自立向上的恆心,民族自豪感能樹立我們建設祖國的信心。要樹立“祖國高於一切”的崇高信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拋卻個人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從思想上、知識上充分武裝自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愛國主義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是關係到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根本問題。一代代人愛國主義思想情操的形成,需要不斷地培養。培養愛國主義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向愛國主義的英雄人物和典範事跡學習。這套叢書的出版,對於人們向英雄和先進人物學習,特別是對於在中小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可提供一些生動的教材。祝願此書出版發行成功,為培養“四有”新人作出貢獻。
2010年11月15日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於“生於斯、長於斯、衣食於斯”的祖國的一種神聖感情,是人們對於自己民族的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感召和激勵整箇中華民族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在一百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史上,愛國主義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獨立、統一、進步和繁榮而英勇奮鬥。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到“紅槍白馬女政委,碧血染將天地紅”的趙一曼;從“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的焦裕祿。到“問鼎長天,揚我國威”的鄧稼先……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由於熱愛祖國的人們前仆後繼地奮鬥,國家和民族才得以生存,歷經一次次歷史危機關頭而能轉危為安,走向興盛和富強,從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愛國主義是鼓舞中華兒女歷經憂患、跨越滄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力量,它貫穿於中華民族的整個歷史,並有力地凝聚著五洲四海的中國人。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革命時期,需要我們為祖國的獨立自主出生入死;建設時期,需要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增磚添瓦。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今天,我們要爭做一名新時期的愛國者。新時期的愛國者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時期任何愛國者都必須具備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強我們自立向上的恆心,民族自豪感能樹立我們建設祖國的信心。要樹立“祖國高於一切”的崇高信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拋卻個人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從思想上、知識上充分武裝自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愛國主義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是關係到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根本問題。一代代人愛國主義思想情操的形成,需要不斷地培養。培養愛國主義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向愛國主義的英雄人物和典範事跡學習。這套叢書的出版,對於人們向英雄和先進人物學習,特別是對於在中小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可提供一些生動的教材。祝願此書出版發行成功,為培養“四有”新人作出貢獻。
2010年11月15日
文摘
聰明好學 胸懷遠大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蘇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縣的大族,世代習文修禮,是當地有名的書香世家。他的高祖以舉人人仕,官至廣西布政使。曾祖早年講學於鄉,有“醇儒”美稱,後官至福建按察使。祖父康贊修長期擔任地方教育管理官員,在廣東頗有名氣。
父親康達初博通古今,學術精湛,因病長期在家修養,他勤苦治學的精神,在康有為心目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康有為是家中的長子,家族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光大門楣,有所作為。受家中濃厚讀書氣氛的耳濡目染,及長輩們的諄諄教誨,他從小就深深領悟到:只有飽讀詩書,立身揚名,才是人生正途。6歲時,家中請到廣州呂鳳簡先生擔任教師,在呂先生的指導下,他熟讀了四書等儒家經典。他天資聰穎,博聞強記,讀書又十分刻苦,因此呂先生對他格外喜歡。一次,叔伯們想試試他的才氣,出“柳成絮”三字讓他應對,他脫口而出“魚化龍”。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器度非凡,表現出宏偉志向,引起大家一陣感嘆,連稱:“此子終非池中物也!”
1868年2月,康達初因病去世。臨終前告誡康有為,要“立志苦學,孝敬尊長,友愛姊弟。”未滿10歲的康有為牢記父親遺訓,一心要成為顯親揚名的有用之才。他跟隨祖父住在連州官舍,日夜苦讀。祖父熱心指導他讀書,教導他熟讀儒家經典,領會其中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閱讀史書,通鑑古今變化大勢;揣摩詩文義法,掌握著述之道。祖父不但經常給他講學,還常常教導他胸懷大志,立身揚名,報效國家。在官舍里,他看到過清政府發到各地的報紙,對國家大事有了一些了解。對當時政界名人的事跡,他十分羨慕,決心做匡世濟民的英雄。祖父康贊修喜歡遊覽,常帶著康有為登臨家鄉附近名勝。祖孫二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抒發愛國豪情。這樣的壯遊開闊了康有為的胸襟,擴大了他的視野。在祖父的影響下,他志向遠大,開口必稱“聖人”,因此,同學們把聖人二字與他的名字聯繫起來,稱他為“聖人為”。
刻苦讀書 發奮圖強
1873年,康有為參加鄉里的社學考試,一天寫出6篇文章。在百餘篇密封的考卷中,考官選中15篇,他的6篇全部人選,其中名居前3篇竟全是他的試卷。在作詩考試中,他的詩也獲得第一名。由此康有為贏得了很高的聲譽。1877年,康贊修老先生在救災中殉難,20歲的康有為回到家鄉繼續讀書。據說他每天早晨取出一批書,放在桌上,用一把鋒利的錐子,猛力一紮,扎穿幾冊,當天就必須看完幾冊,不讀完這些書,決不休息。他治學有種求真求實的執拗精神,總要從中琢磨出自己的體會來。
為了進一步充實提高自己,他到家鄉附近江山鎮的禮山草堂拜名儒朱次琦為師,繼續求學。朱次琦教學強調將品德修養與經學、文學、史學等傳統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是一位行為剛正,學術精湛的理學大師。他的言傳身教,改變了康有為的人生道路。在禮山草堂,康有為下苦功夫系統研究儒家典籍和孔子的思想體系,研究先秦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並廣泛涉獵《楚辭》、《文選》、《杜詩》等文學作品,學業日進。他讀書善於思索而不盲從,有一次甚至因對唐代大學者韓愈的評價不同,而與朱次琦先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經三年刻苦學習他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功底,使過去所學融匯貫通,具備了治學的大家氣度。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蘇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縣的大族,世代習文修禮,是當地有名的書香世家。他的高祖以舉人人仕,官至廣西布政使。曾祖早年講學於鄉,有“醇儒”美稱,後官至福建按察使。祖父康贊修長期擔任地方教育管理官員,在廣東頗有名氣。
父親康達初博通古今,學術精湛,因病長期在家修養,他勤苦治學的精神,在康有為心目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康有為是家中的長子,家族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光大門楣,有所作為。受家中濃厚讀書氣氛的耳濡目染,及長輩們的諄諄教誨,他從小就深深領悟到:只有飽讀詩書,立身揚名,才是人生正途。6歲時,家中請到廣州呂鳳簡先生擔任教師,在呂先生的指導下,他熟讀了四書等儒家經典。他天資聰穎,博聞強記,讀書又十分刻苦,因此呂先生對他格外喜歡。一次,叔伯們想試試他的才氣,出“柳成絮”三字讓他應對,他脫口而出“魚化龍”。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器度非凡,表現出宏偉志向,引起大家一陣感嘆,連稱:“此子終非池中物也!”
1868年2月,康達初因病去世。臨終前告誡康有為,要“立志苦學,孝敬尊長,友愛姊弟。”未滿10歲的康有為牢記父親遺訓,一心要成為顯親揚名的有用之才。他跟隨祖父住在連州官舍,日夜苦讀。祖父熱心指導他讀書,教導他熟讀儒家經典,領會其中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閱讀史書,通鑑古今變化大勢;揣摩詩文義法,掌握著述之道。祖父不但經常給他講學,還常常教導他胸懷大志,立身揚名,報效國家。在官舍里,他看到過清政府發到各地的報紙,對國家大事有了一些了解。對當時政界名人的事跡,他十分羨慕,決心做匡世濟民的英雄。祖父康贊修喜歡遊覽,常帶著康有為登臨家鄉附近名勝。祖孫二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抒發愛國豪情。這樣的壯遊開闊了康有為的胸襟,擴大了他的視野。在祖父的影響下,他志向遠大,開口必稱“聖人”,因此,同學們把聖人二字與他的名字聯繫起來,稱他為“聖人為”。
刻苦讀書 發奮圖強
1873年,康有為參加鄉里的社學考試,一天寫出6篇文章。在百餘篇密封的考卷中,考官選中15篇,他的6篇全部人選,其中名居前3篇竟全是他的試卷。在作詩考試中,他的詩也獲得第一名。由此康有為贏得了很高的聲譽。1877年,康贊修老先生在救災中殉難,20歲的康有為回到家鄉繼續讀書。據說他每天早晨取出一批書,放在桌上,用一把鋒利的錐子,猛力一紮,扎穿幾冊,當天就必須看完幾冊,不讀完這些書,決不休息。他治學有種求真求實的執拗精神,總要從中琢磨出自己的體會來。
為了進一步充實提高自己,他到家鄉附近江山鎮的禮山草堂拜名儒朱次琦為師,繼續求學。朱次琦教學強調將品德修養與經學、文學、史學等傳統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是一位行為剛正,學術精湛的理學大師。他的言傳身教,改變了康有為的人生道路。在禮山草堂,康有為下苦功夫系統研究儒家典籍和孔子的思想體系,研究先秦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並廣泛涉獵《楚辭》、《文選》、《杜詩》等文學作品,學業日進。他讀書善於思索而不盲從,有一次甚至因對唐代大學者韓愈的評價不同,而與朱次琦先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經三年刻苦學習他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功底,使過去所學融匯貫通,具備了治學的大家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