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鑠翁

矍鑠翁

矍鑠翁,指指漢伏波將軍馬援。《後漢書·馬援傳》:“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時援年已逾六十。後以"矍鑠翁"為馬援的代稱。亦借指六十歲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矍鑠翁
  • 拼音:jué shuò wēnɡ
  • 解釋:馬援的代稱,借指精神健旺的老人
  •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
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運用示例,人物簡介,

詳細釋義

典源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
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沒,援因復請行。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鑠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將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萬餘人征五溪。援夜與送者訣,謂友人謂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明年春,軍至臨鄉,遇賊攻縣,援迎擊,破之,斬獲二千餘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典源譯文

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隊遭到覆滅,馬援因此又請求出兵。馬援這時已六十二歲,帝憐他年老,不同意。馬援自請說:“臣還能披甲上馬。”帝令他試試。馬援在馬上據著馬鞍左顧右盼,以表明可用。帝笑著說“:這個老頭好健康啊!”於是派遣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率領從十二個郡招募來的士兵及解除枷鎖的刑徒四萬多人征五溪。馬援夜間與送行的人訣別,告友人謁者杜諳說“:我受厚恩,年齡緊迫余日已經不多,時常以不能死於國事而恐懼,現在獲得出征機會,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參與後事,特別難以調遣,我獨為此耿耿於心啊。”第二年(49)春,軍到臨鄉,遇賊攻縣城,馬援往迎擊,破賊,斬獲二千餘人,賊都分散走入到竹林中去了。

釋義

“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時援年已逾六十。後以“矍鑠翁”為馬援的代稱。後借指六十歲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運用示例

許渾《登蒜山觀發軍》詩:“定系猖狂虜,何煩矍鑠翁 !”
黃庭堅《子范徼巡諸鄉捕逐群盜幾盡輒作長句勞苦行李》詩:“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鑠翁。”
梁章鉅《歸田瑣記·迭韻詩》:“盛時進退原容易,林下新添矍鑠翁。”

人物簡介

東漢初年有一位著名的將軍,名叫馬援。他曾經跟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伏波將軍,所以後來也稱他為“馬伏波”。
東漢建立不久,邊境發生動亂。他跟朋友說:“現在匈奴、烏桓還在侵擾北疆,我想自請領兵出征。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怎么能病臥床榻死在兒女手中呢!”這就是“馬革裹屍”的由來。馬援率領將士奔赴戰場,身先士卒,大破敵軍,聲名威震天下。
馬援六十二歲的時候,東漢軍隊在武陵戰敗,他又自請出征。皇上以為他老了,沒有應允,他便披甲上馬,縱橫顧盼,表示自己老當益壯。於是派他領兵。馬援最終在軍中病逝,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壯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