瞾

根據《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記載: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天授元年(庚寅,公元六九零年),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詔曰制。秦客,太后從父姊之子也。

原字上半部門為“日月”,並非“目目”,由於人們不敢直書皇帝名諱,即為了“避諱”,所以把“曌”字上部的“日月”寫作“目目”,直到明末張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一書的“目部”才在“原從日月,非從二目”項下改正過來。

基本信息,由來,詳細釋義,古籍解釋,武則天,

基本信息

拼音:zhào
部首:目,部外筆畫:13,總筆畫:16
五筆86&98:HHPA 倉頡:BUJCM
筆順編號:251112511144534121
四角號碼:661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7BE

由來

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原文如下:
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天授元年(庚寅,公元六九零年)
曄,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萬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以周、漢之後為二王后,舜、禹、成湯之後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國。
鳳閣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詔曰制。秦客,太后從父姊之子也。
意思就是,有位叫宗秦客的朝臣,官職為鳳閣侍郎,是武太后的親戚(從父姊之子),向武太后獻上了這個“曌”字。普通人經常會誤解“曌”為武則天自造的字,實際不是。
因為古代有“避諱”,即不能隨便稱呼或者書寫皇室宗親的姓名,因此後人將“曌”寫作“瞾”,即將上部首“日月”改寫為“目目”,出現了“瞾”字。直到明末張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一書的“目部”才在“原從日月,非從二目”項下改正過來。

詳細釋義

瞾zhàoㄓㄠˋ
“曌(照)”的訛字。
則天皇后 武氏,諱 曌。——《舊唐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瞾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3
《字彙》同照。○按《正字通》:唐武后自製十九字,以曌為名,與照音義同,從明,非從二目也。後譌為瞾。《略記字始》譌為𣎡。《字彙》改作瞾,《字彙補》又作𥋫,𠀤非。𣎡字原作朋下空。

武則天

武則天,名武曌(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當空,普照天下),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唐工部尚書武士彠(音yuē)之女。14歲時被選入宮,為太宗才人,賜號“武媚”,人稱媚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