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對光反射

瞳孔對光反射

光照一側瞳孔,引起雙側瞳孔縮小的反應,稱為瞳孔對光反射,是一種神經反射。引起此反射的感受器就是視網膜,傳入纖維在視神經中,但這部分纖維在進入中樞後不到達外側膝狀體,而在中腦頂蓋前區換神經元,然後到同側和對側的動眼神經核,傳出纖維主要是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纖維,效應器也主要是瞳孔約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瞳孔對光反射
  • 外文名: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科室:眼科
一、正常瞳孔:,二、調節機制:,三、反射特點:,四、瞳孔的檢查:,

一、正常瞳孔:

正常瞳孔的大小與年齡、生理狀態、屈光、外界環境等因素有關。1歲以內的嬰兒瞳孔最大,其次為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以後隨著生長發育,瞳孔會逐漸變小。近視眼瞳孔大於遠視眼;交感神經興奮時,如表現為驚恐不安、疼痛時,瞳孔會擴大;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如表現為深呼吸、腦力勞動、睡眠等,瞳孔會變小。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線下直徑平均為2.5~4毫米,兩側等大,等圓,邊緣整齊,亮光下可縮小,光線暗的環境下可略增大。如雙眼直視前方時,用手電筒光照射瞳孔,瞳孔立即變小,移開光源或閉合雙眼,瞳孔即可復原。

二、調節機制:

瞳孔指虹膜中間的開孔,是光線進入眼內的門戶;它在亮光處縮小,在暗光處散大。虹膜由多單位平滑肌構成;在瞳孔周圍的是環形肌層,受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收縮時使瞳孔縮小,故又稱瞳孔括約肌;虹膜的外周部分是輻散狀肌纖維,受由頸部上行的交感神經纖維支配,收縮時使瞳孔散大,故又稱瞳孔散大肌。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內的光量。一般人瞳孔的直徑可變動於1.5-8.0mm之間,人眼在不同的亮度情況下是靠視網膜中不同的感光細胞來接受光刺激的,在暗光處起作用的視桿細胞對光的敏感程度要比在亮光處起作用的視錐細胞大得多,因此在暗處看物,只需進入眼內光量適當增加即可。

三、反射特點:

瞳孔對光反射的特點是效應的雙側性,即如果光照一側眼睛時,除被照眼出現瞳孔縮小外,同時未受光照的另一側瞳孔也縮小,後者為互感性對光反射。臨床上有時可見到瞳孔對光反應消失、瞳孔左右不等、互感性瞳孔反應消失等異常情況,常常是由於與這些反射有關的反射綿弧某一部分受損的結果。

四、瞳孔的檢查:

正常人,手電筒直接照射一側瞳孔時,可觀察到該側瞳孔受到光線刺激時立即縮小,此時移開光源可觀察到瞳孔立即復原。用同樣的方法再觀察對側瞳孔。此為直接對光反射。
用一手豎直放於兩眼之間,以擋住手電筒的光線照到對側。此時用手電筒照射一側瞳孔,可觀察到另一側瞳孔立即縮小,移開光線瞳孔立即復原。以同樣的方法檢查對側瞳孔,表現同上即為正常。此為間接對光反射。
直接對光反射和間接對光反射均為檢測瞳孔的功能活動。若用手電筒照射瞳孔時,其變化很小,而移去光源後瞳孔增大不明顯,此種情況稱為瞳孔對光反應遲鈍。當瞳孔對光毫無反應時,稱為對光反應消失。此兩種情況常見於昏迷的患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