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航天科技

瞭望航天科技

展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青少年科學探索文庫》,是專為青少年讀者而編寫的。匯集了當代各個學科領域的科學知識,以新鮮而生動的內容,通俗而有趣的介紹,為青少年讀者奉獻了一場豐盛誘人的精神盛宴,使青少年在閱讀中,讀有所知、讀有所趣、讀有所益。全套叢書共20個分冊,每個分冊都按不同的專題講述了不同的科學故事,介紹了多姿多彩、奇妙動人的科學發現,堪稱一部普及科學知識、啟蒙科學探索精神的知識全書。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的外星球開發夢想何時實現?鄧在虹編著的《瞭望航天科技》對人類實現航天夢想的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講述,極大地拓展了青少年的航天視野。為青少年的航天夢想插上科學的翅膀。《瞭望航天科技》涵蓋廣,內容新,是青少年掌握航天資料的必備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瞭望航天科技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62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鄧在虹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9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644699, 978753964469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鄧在虹編著的《瞭望航天科技》是“青少年科學探索文庫”的分冊之一。全書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人類航天科技從無到有的發展歷史,以及人類征服太空的艱辛歷程,向青少年讀者介紹了諸多令人遐思的航天問題:誰是史上記載的第一位飛天的探險者?宇宙飛船和空間站是怎樣發射升空的?未來的火箭是什麼樣子的?神奇的太空實驗將給人類文明創造哪些貢獻?我們能夠從月球開發中得到什麼?中國的飛天計畫已經實現了哪些目標……廣大青少年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增長和豐富航天科技知識,了解國內外航天科技發展的動態,從而從小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為人類社會服務。

作者簡介

鄧在虹,女,1962年生,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曾長期在中學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現任北京市西城區少年宮青少年科技活動輔導老師。曾帶領青少年科技小組多次參加全市、全國性的科技小發明比賽。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科技論文和科普文章170多篇。曾編寫《中華少年科學大視野》系列圖書。

圖書目錄

一、載入史冊的航天科技先驅
1.我國古代先驅的飛行嘗試
2.開創人類飛行時代的探險者
3.發明氫氣球和飛艇的挑戰者
4.難以計數的飛行先驅
5.發明飛機的第一人:萊特兄弟
6.架起“天橋”的偉大先驅
7.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
8.人類飛天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9.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10.漫步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11.美國首位女太空人:薩莉·賴德
二、形態各異的太空望遠鏡
1.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星空的人
2.赫歇爾和他的反射望遠鏡
3.哈勃太空望遠鏡空中嘹望
4.“哈勃”發現更絢麗的星雲
5.“哈勃”發現超巨型黑洞
三、穿越太空的太空梭
1.世界各國太空梭的發展
2.航空太空梭本領高強
3.太空梭不是飛機
4.美國太空梭的結構與組成
5.美國太空梭的技術特點
6.美國太空梭的飛行過程
7.“暴風雪”號太空梭的特點
8.太空梭是怎樣往返穿梭於太空的
9.太空梭在太空中大顯身手
10.太空梭抓“俘虜”有絕活
四、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
1.人造衛星的誕生
2.太空“超級間諜”:偵察衛星
3.太空“中繼站”:通信衛星
4.空間“航標”:導航衛星
5.空間“氣象站”:氣象衛星
6.為人類社會服務的套用衛星
7.中國首星太空高唱“東方紅”
8.衛星順利返回指定著陸點
9.“嫦娥一號”發射紀實
10.為全世界服務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五、空中家園:國際空間站
1.空間站時代的到來
2.從“和平”號到國際空間站
3.國際空間站的結構與組成
4.空間站上不尋常的生活
5.中國空間站:天宮系列
6.美國的天空實驗室
7.“希望號”軌道實驗艙
8.未來的太空城市
六、創造歷史的載人飛船
1.人類科技的巔峰之作:載人飛船
2.歷經三代發展的載人飛船
3.即將面世的新型載人飛船及其特點
4.新型載人飛船的特點
5.飛船在太空對接
6.太空人出艙漫遊
7.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
七、令人矚目的運載火箭
1.飛向太空的翅膀
2.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
3.第一枚液體火箭的成功發射
4.運載火箭的組成
5.運載火箭的發展
6.我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7.“織女星”運載火箭
8.H—2A運載火箭
9.展望未來的火箭
八、種類繁多的行星探測器
1.水星的第一位“客人”
2.對金星的首次探測
3.“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4.“卡西尼一惠更斯號”土星探測器
5.“伽利略”飛向木星
6.人類的使者:旅行者2號
7.“智慧型1號”月球探測器
8.“火星探路者”日記
10.“火星快車”探測器
11.中國的深空探測之路
九、神奇的太空實驗
1.實驗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方式
2.碩果纍纍的空間育種
3.空間環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4.建造太空天梯的構想
5.航宇方面的大膽構想
6.從“863計畫”到“921工程”
7.地球“雙星計畫”
8.“火星500”飛行模擬計畫
9.世界各國對火星探測的新構想
10.科學家構想的太空城方案
11.韓國的太空計畫
12.巴西的空間計畫
13.加拿大的空間探索
14.伊朗的太空計畫
十、令人期待的載人登月工程
1.人類登月的歷程
2.五種登月方案
3.月球開發非虛妄
4.利用月球的資源
5.月球將是人類能源基地嗎?
6.中國繞月探測工程
7.美國星座計畫
8.雄心勃勃的登月計畫
9.2025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文摘

三、穿越太空的太空梭
鳥兒的飛翔讓人類獲得了製造飛機的靈感,而要飛向更高更遠的太空,僅僅靠對飛烏的仿生還遠遠不夠。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首架太空梭的問世,揭開了人類研發載人航天飛行器的序幕。儘管挑戰不斷,困難重重,世界各國卻從未因此而停步不前。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終有一天,人們可以乘坐太空梭去星空任意旅行。
1.世界各國太空梭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研製成功太空梭的國家,並且是目前唯一擁有實用型太空梭系統的國家。1969年,美國宇航局提出了太空梭研製計畫。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有關研製工作全面展開。
1976年9月17日,第一架用於地面飛行試驗的軌道飛行器“創業”號出廠。1977年2月開始進行進場著陸試驗,試驗於1977年11月完成。
在“創業”號軌道飛行器的基礎上,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太空梭的“哥倫比亞”號被研製出來。1981年4月12日,美國兩名航天員約翰·揚和克里平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起程,進行了太空梭首次飛行。此後,美國又先後製造了“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交替進行飛行。不幸的是,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第10次飛行中,由於右側固體火箭發動機後部連線處的密封圈失效,在起飛73秒後發生爆炸,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成為載人航天25年來所發生的最慘重的一次災難。
“挑戰者”號失事後,美國對太空梭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進:重新設計了固體火箭助推器連線件,增設了航天員逃逸系統,對防熱系統進行了改進設計,提高了主發動機的可靠性和工作壽命,對太空梭的安全返回和著陸採取多種安全措施等。改進後的太空梭重量有所增加,運載能力稍有下降。為了彌補“挑戰者”號失事造成的空缺,美國又研製了一架新的太空梭,取名“奮進”號,1992年投入使用。截至1999年8月,美國5架太空梭共進行了95次載人飛行,將500多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過各種衛星、探測器,進行過衛星回收和在軌修理,並完成了大量的太空試驗和觀測工作。它在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改進、完善現役太空梭的同時,美國宇航局計畫在2020年及更長的時間內繼續開展第三及第四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技術開發工作。
在美國大力研製太空梭,急欲稱霸太空的同時,前蘇聯並未袖手旁觀,他們也在私下苦苦地探索著太空梭的奧秘。事實上,前蘇聯對太空梭的認識並不比美國晚,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就開始了有關太空梭的可行性研究。70年代初期,前蘇聯又進行了有關太空梭的機理研究,其中包括軌道機動飛行、再人熱防護、全部回收或部分回收、垂直起飛和著陸等技術課題,還提出了有關機型和軌道控制技術的方案。
為了發展太空梭,前蘇聯進行了3次軌道試驗,這些利用一枚大型運載火箭一次發射兩個飛行器進入軌道作短時間飛行之後就再人大氣層的試驗,是前蘇聯小型太空梭發展計畫的一部分。
1978年春,前蘇聯用“圖—95”熊式重型轟炸機運載“信天”號小型太空梭,在大氣層中進行了第一次滑翔試飛,同時還試驗了一系列空中滯留飛行和降落試驗,其目的在於試驗小型太空梭的空氣動力學性能,鑑定其穩定性以及控制靈活性,為實際發射試驗做技術上的準備。
1986年,前蘇聯耗資100多億美元,歷時10年,調集全國1000多個研究所和工廠企業的上萬名科技人員秘密研製而成的“暴風雪”號太空梭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並於1988年11月15日成功地進行了首次不載人飛行。“暴風雪”號設計飛行壽命為100次,計畫每年飛行2~4次,主要用於空間技術操作,維護操作和維修衛星,為空間站運送人員、貨物;回收出故障的核動力系統、空間站艙段及其他有效載荷;發射特殊的不載人衛星,如大型天文望遠鏡、大型空間平台、天線陣等。由於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暴風雪”號只進行了這唯一的一次試飛,便銷聲匿跡了。1991年11月,前蘇聯軍方宣布停止對該項目的工程撥款。1993年6月30日,整個“暴風雪”號太空梭計畫因缺少資金支持而被放棄。
歐洲空間局曾於1985年1月提出研製“使神”號太空梭計畫,後因經費不足,於1992年取消。歐洲空間局準備在2007年開始研製一種新型可重複使用或部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並擬於2015年投入使用,該運載器將取代“阿里安—5”。
日本從1987年起開始研製“希望”號小型太空梭,同樣因經費不足,於1997年停止發展,但繼續支持“希望—x”小型驗證機的發展。“希望—x”是一種試驗型無人駕駛太空飛行器,其宗旨是確定能夠大大降低太空運輸成本的主要技術。
印度近年來在航天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並正在設計微型太空梭,但其運載技術水平不高,在載人航天所必需的生命保障技術和返回技術領域也是空白。
太空梭飛行成功是航天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是人類航天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然而,實際研製成功的太空梭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以美國太空梭為例,主要表現在飛行頻度低;研製費、發射費昂貴;可靠性較一次性運載火箭差;載人和運貨不能分開,不能滿足軍事需要等。因此,美、俄、英、日等國正計畫研製能水平起降的空天飛機。
P28-30

序言

1
探索,是人類謀求生存和永續發展的天然使命;挑戰,是人類不斷進化和不斷創造的原始動力。人類探索自然和挑戰自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早在遠古時期,那神奇的自然中,山崩地裂、四季交替、風雪雷電等種種景象,就讓原始的先民們在無比敬畏中萌動著探索的興趣和挑戰的勇氣。那無垠的太空中,日月交映、流星隕墜、銀河燦爛等種種奇觀,更讓遠古的人類在無限的驚奇中滋生著無盡的遐想和不停的追問。
千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憑藉披荊斬棘的頑強鬥志,挑戰著自然,探索著世界,創造著文明。
千萬年過去,一代代傳人繼承了祖先的挑戰傳統,發揚著探索精神,以前赴後繼的不屈意志,藉助智慧的頭腦和科技工具,破解著神秘現象,揭開著千古謎團,尋找著科學答案。
21世紀的人類,儘管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人們對大自然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和待解的謎團,等待著新一代的探索勇士去發現。而今天的每個青少年都是未來世界新的探索者與發現者,都是新的科技高峰的征服者和新的奇蹟的創造者。
展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青少年科學探索文庫》,是專為青少年讀者而編寫的。青少年讀者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神秘現象有著濃厚興趣,對未知領域有著自發自動的求知慾。本套叢書匯集了當代各個學科領域的科學知識,以新鮮而生動的內容,通俗而有趣的介紹,為青少年讀者奉獻了一場豐盛誘人的精神盛宴,使青少年在閱讀中,讀有所知、讀有所趣、讀有所益。全套叢書共20個分冊,每個分冊都按不同的專題講述了不同的科學故事,介紹了多姿多彩、奇妙動人的科學發現,堪稱一部普及科學知識、啟蒙科學探索精神的知識全書。
2
《瞭望航天科技》是這套叢書的分冊之一。全書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人類航天科技從無到有的發展歷史,以及人類征服太空的艱辛歷程,向青少年讀者介紹了諸多令人遐思的航天問題:誰是史上記載的第一位飛天的探險者?宇宙飛船和空間站是怎樣發射升空的?未來的火箭是什麼樣子的?神奇的太空實驗將給人類文明創造哪些貢獻?我們能夠從月球開發中得到什麼?中國的飛天計畫已經實現了哪些目標……廣大青少年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增長和豐富航天科技知識,了解國內外航天科技發展的動態,從而從小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為人類社會服務。
3
青少年是人類社會未來的希望。用科學思想武裝青少年,使他們具有科學的探索精神,這樣他們就能夠為明天的人類社會創造更大更多的奇蹟。希望這套叢書能夠引發青少年讀者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科學世界的勇氣和熱情,從而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大有作為的一代新主人。
編著者
2012年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