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黃檗希運禪師之法嗣。又稱道蹤。江南人,俗姓陳。居睦州(浙江建德)龍興寺,晦跡藏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睦州道明
- 別名:陳尊宿、睦州、陳蒲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南
- 出生日期:780年
- 逝世日期:877年
- 職業:僧人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嘗接引遊方修行中之雲門文偃
- 朝代:唐代
(780~877)唐代僧人。黃檗希運禪師之法嗣。又稱道蹤。江南人,俗姓陳。居睦州(浙江)龍興寺,晦跡藏用。常織蒲鞋,密置於道上,鬻之以奉母。歲久,人知之,有陳蒲鞋之稱。學人來叩問,則隨問隨答,詞語銳不可當。由是四方歸慕,號為陳尊宿。嘗接引遊方修行中之雲門文偃,而以痛罵“秦時蟶轢鑽”,傳為禪林佳話。唐乾符四年示寂,世壽九十八。(景德傳燈錄卷十二、五燈會元卷四)p5537
來自:【佛光大辭典】
開元寺與道明和尚 | |
來源:建德新聞網 | |
2004年遷建於梅城城西建昌山麓古七郎廟舊址的開元寺,創建於唐神龍初。當時,唐中宗李顯接過武則天大周的帝位,恢復李唐天下,建號神龍,睦州這座頗具規模的寺院就取名中興寺。過了兩年,中宗改年號為景龍,中興寺就改名龍興寺。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次年改元開元,龍興寺也隨帝皇年號的更改,改稱為開元寺。有唐一代,均為此名。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88),又將開元寺改為兜率寺。 古寺在梅城西北角。南宋時編修的《嚴州圖經》中,有“建德府內外城圖”,圖的西北角上,標有“道場山”“尊宿庵”等名,那一帶就是開元古寺的舊址。 紹興十四年(1144),羅汝楫知嚴州,他曾寫過一篇《兜率寺記》:“汝楫少時,以事過新定子城(即嚴州府內城)之北。連闊洞開,有屋數千楹,目其榜,則兜率寺也。”“楹”,在這裡作“間”字解,“千楹”當然是概數。從中我們可以想見,當時這一帶神殿巍峨,樓閣疊出,牆垣高低,門扉錯雜的情景。 古寺在唐代的規模已無從考證,但是從每逢帝皇改元建號,州官郡守也隨即更改寺名,加上唐代州吏也有寄居於開元寺中(見劉長卿之詩)可以推斷出,那時的開元寺,應該是個不小的寺院。唐代高僧道明和尚,小時就在這個寺中出家的。 《五燈會元》卷四:“睦州陳尊宿,諱道明,江南陳氏後也。”這個道明和尚,很有一些與眾不同之處。他呱呱墜地之時,產房裡紅光盈室,屋上祥雲蓋空,直到十天之後方散去。道明的形相也不尋常,“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小道明固然慧根獨具,他往開元寺拜佛時,看見寺里的和尚,竟會生起一股特別的親切之情,如同早已相交熟悉一般,真是心有靈犀。回家後他就向父母提出要出家當和尚,父母竟然聽許,成就了他的佛緣。 道明在睦州開元寺里為僧,潛心修學,“持戒精嚴,學通之藏。”為探佛學玄奧,他游名山,訪古剎,到了福建省的福清黃櫱山,參謁黃櫱宗的堂頭和尚希運禪師,旨意契合,並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之請求,居寺中之觀音院為他們講經。道明佛學造詣很深,見解精闢,講經時又深入淺出,很受歡迎,名聞遠近,“四眾”稱他為“尊宿”,意思是德高望重的大和尚。 “尊宿”之譽,並非虛言。道明和尚“推臨濟”,“托雲門”,提攜佛門後輩,確有長者之風,極受空門和塵世的稱讚。 臨濟,是指禪門大派臨濟宗,其創始人為義玄和尚。雲門,是指雲門宗創始人文偃和尚。這兩個和尚都是經睦州道明的指點、導參、推薦而得到名師的認可,並得衣缽真傳,最後成為兩大門派之宗。可以說如果沒有道明和尚的指引,禪門就沒有這兩大門派的產生和衍傳。宋代呂希純在《陳尊宿庵》詩中說:“臨濟親推出,雲門手推開。於今兩禪派,俱自睦州來。”指的就是道明和尚這兩件佛門大事。 道明和尚不僅是高僧,還是孝子。他在黃櫱山講經十年,因思念家中老母,遂回到睦州,居住在開元寺里。他不以化緣得錢物養母,因為募化是布施者與佛結緣,施捨於佛門弟子的。所以,他在所居之處,夜裡編織草蒲鞋,次日清晨拿到城裡出售,得錢市米,歸來奉養母親。人們以其行,稱其人,以陳蒲鞋呼之,這個名字非常世俗化,從中也可以看出這位高僧出家入世的品德。宋代普濟和尚編著的《五燈會元》,亦將道明和尚的孝行載入佛籍。 道明和尚有陳尊宿、睦州、陳蒲鞋等稱謂,他的居處,眾人稱之為“尊宿庵”。此庵自唐至宋、明、清,歷代皆修之。而今庵雖不存,但庵基猶在,現在,梅城還有一個叫“庵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