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脫貧攻堅,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溯源,名勝古蹟,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設城廂市。
民國六年(1917年),改為睢城市。
民國八年(1919年),全縣劃為八個區,縣城為區駐地稱城廂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設睢寧市;同年9月改為睢城市。
1953年5月,睢城市改為睢城區。
1954年,城廂鎮、南關鎮合併為睢城鎮,成為行政區級單位。
1962年,併入睢城公社。
1964年,重新設立睢城鎮。
1981年,為睢城鎮管理委員會。
1983年7月,管委會改為睢城鎮人民政府。
2000年1月,撤銷睢城鄉、朱樓鄉,建立睢河鎮;同年4月,撤銷睢河鎮,合併到睢城鎮。
2016年1月,撤銷睢城鎮,設立睢城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睢城鎮下轄府前、北陵、西關、西勝、中山、城南6個居民社區和城東、城北、廟灣3個行政村。
2000年,因鄉鎮合併,從原睢河鄉劃入30個行政村,分別是湯劉、四里、林場、仝場、潘村、邱窪、王小樓、紅光、陳胡、高塘、石工廟、祁莊、崗頭、卡王、楊韓、方楊、騎路、七井、武樓、青春、任仝、張夸、老莊、馬園、葛圩、高井、胡園、王井、五里塘、吳莊,和從原朱樓鄉劃入11個行政村,分別是炬星、常青、小李、毛崗、馮井、新宅、張毛桃、前樓、樹圩、牌坊、吊橋。此時,睢城街道下轄10個居民社區和40個行政村。
2001年後,村級行政區域調整,50個行政村(居民社區)設成為31個。
2016年1月,設立睢城街道以原睢城鎮的中山、北陵、紅葉、後園、東城、元府、和平、花園、南關、東升、楊韓、王樓、朱樓、七井、騎路、戈圩、吊橋、五里堂、胡園、青春、馬園21個居民社區為睢城街道行政區域。同時,睢寧縣將
高作鎮的八里、單灣、臘園、三張、雙莊、小仝、周樓7個居民社區劃歸睢城街道代管。因此,睢城街道實轄28個居民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睢城街道下轄28個居民社區(代管高作鎮7個),街道辦事處駐濉河路7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睢城街道位於睢寧縣中部偏南,東與高作鎮、
邱集鎮毗鄰,南與
邱集鎮、
官山鎮接壤,西與
金城街道搭界,北與
睢河街道為鄰,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7°95′、北緯33°91′,總面積102.42平方千米。
水文
睢城街道境內主要河流有徐沙河、小睢河、睢水河等。
人口
2019年末,睢城街道家庭戶數為74212戶,常住人口為250308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睢城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6.89萬元、84.77萬元、105.8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6%、2.21%、9.69%。規模工業總產值239897萬元,比上年增長-24.9%;規模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23027萬元,比上年增長-24.6%;規模工業利潤總額10517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稅金6687萬元,比上年增長-15.3%。財政收入9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25413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67098萬元。
第一產業
睢城街道是無公害優質稻、麥重要生產示範區之一。2003年,1000公頃無公害優質稻和麥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年生產無公害優質稻700萬千克,無公害優質麥500萬千克。睢鎮蔬菜業、林業、畜牧業比較發達,蔬菜種植業為主導產業。2003年種植蔬菜100公頃,其中設施蔬菜533公頃,蔬菜產量5000萬千克,主要品種有大蒜、芹菜、辣椒及特產菜金絲攪瓜、櫻桃蕃茄等。2018年,睢城街道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35萬畝。糧食總產33321噸。
第二產業
睢城街道是睢寧縣工業強鎮。1955年底,該鎮從事屠宰、副食品製作、糕點糖果生產、小五金製造、紡織、化工的手工業戶有200戶。1970年,建有工廠17家,工業總產值125萬元。1980年工業總產值2229萬元。1987年有工廠28家,工業總產值5565萬元。20世紀90年代初,鎮辦工業已形成以紡織行業為龍頭,五金機械加工、輕化、建築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2億元,擁有固定資產7500萬元,為徐州市6縣城鎮之首。2000年4月,有鎮辦企業和個體私營工商業企業428家,工業總產值24億元,擁有職工1.4萬多人,固定資產5.6億元。2018年,睢城街道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個,2家技改竣工投產。新招引工業企業13個,3個高產值項目,當年簽約,當年落地。
第三產業
2018年,睢城街道招引商貿服務業項目12個,平台引領效應擴散,豐城、星爵融資1.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1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3年底,睢城街道共有幼稚園43所,國小23所,中學4所,在校學生24494人,教師1266名。其中有高級職稱的教師352名。有5所民辦學校,在職教師689名,在校生15800名。2019年末,睢城街道境內有幼稚園、託兒所59個,國小11個,國小教師1320人,小學生23563人。
文化事業
2019年末,睢城街道境內有劇場、影劇院4個。
體育事業
2003年底,睢城街道健身網點遍及城區各居委會,有6個健身工程點、16個晨(晚)練身點。擁有一支有20多名指導員的社會體育指導隊伍和6個武術協會,武協會員達150人,常年堅持習武者有1800多人。
醫療衛生
至2003年末,睢城街道有3個衛生院,1個防疫站,醫務人員304人。建築總面積達9500平方米,有病床126張,設有內科婦兒科、五官科、防疫科保健科等科室,配有大型X光機、進口彩顯B超、彩色三維腦電圖儀、心電監護儀、離心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設備。1994年工人醫院被衛生部授予一級甲等衛生院,1996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職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愛嬰醫院”稱號。31個村(社區)衛生室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2019年末,睢城街道境內有醫療機構73個,病床1289張,執業(助理)醫藥師991人。
社會保障
2018年,睢城街道農業類補貼613.97萬元,民生類補貼1317.89萬元,已撥付到位。低保戶應保盡保;敬老院加快提檔升級改造;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順利完成;東城、紅葉、中山三個市級社區公務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推進順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8%,組織創業培訓1000餘人次,發放婦女創業等貸款1600餘萬元;審核上報公租房申請82戶。
脫貧攻堅
2018年,街道脫貧1239戶、2641人,三年來脫貧人數占比總人數91%。
交通運輸
因睢城街道是睢寧縣的主城區,境內公路網密布,天虹大道、環城路等道路途經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因該地是睢寧縣的城區,且又是睢寧縣政府駐地,故而得名“睢城”。
名勝古蹟
紅葉樹
紅葉樹生長在原廟灣村境內,樹的形狀奇特,豐年枝葉繁茂,災年則有多枯枝。據傳宋朝名將
楊六郎從雲南充軍返回途中,路過廟灣時,以樹枝代馬鞭,將樹技插於此,後即長成此樹,並有楊六郎在廟灣村與北國番將
韓昌作戰,擺出“火牛陣”、“迷魂陣”的民間傳說。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此樹下發現一塊石碑,石碑為清初順治七年(1650年)所立,碑文記錄紅葉樹所在地名為“廟灣鎮”。1957年3月,南京中山植物園派人考察此樹,結論是此樹學名為”
粗糠樹“,多生長在熱帶。福建廣東亦不多見,在蘇北絕無僅有。這棵古老的紅葉樹是楊六郎插植還是過往的南方商客留植於此,仍是個謎。廟灣村也因此樹改名為紅葉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