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下轄街道,位於縣域中部偏南,是睢寧縣的政治、交通、經濟、文化中心,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總面積102.4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睢城街道下轄28個居民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濉河路75號。截至2019年末,睢城街道常住人口達25.03萬。

因該地處於睢寧縣城的中心,又是政府所在地,故而得名“睢城”。睢城街道歷史悠久,西漢初,是睢陵侯國封地,武帝時,是睢陵縣治所。曾一度改為“睢寧市”。2000年,撤銷睢河、睢城、朱樓3鄉鎮合併設立睢城鎮。2016年,撤鎮設街道。睢城街道交通便利,距高鐵睢寧站不足10千米。境內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民國十四年(1925年)冬,在睢城誕生了睢寧縣第一個黨組織。境內還有許多的傳說,如紅葉社區的紅葉樹來歷等。

2018年,睢城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6.89萬元、84.77萬元、105.8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6%、2.21%、9.6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睢城街道
  • 外文名:Suicheng Sub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
  • 地理位置:睢寧縣中部偏南
  • 面積:102.42 km
  • 下轄地區:28個居民社區
  • 政府駐地:濉河路75號 
  • 電話區號:0516
  • 郵政編碼:2212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5.03 萬(2019年常住人口) 
  • 車牌代碼:蘇C
  • 地區生產總值:197.55 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脫貧攻堅,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溯源,名勝古蹟,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設城廂市。
民國六年(1917年),改為睢城市。
民國八年(1919年),全縣劃為八個區,縣城為區駐地稱城廂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設睢寧市;同年9月改為睢城市。
1953年5月,睢城市改為睢城區。
1954年,城廂鎮、南關鎮合併為睢城鎮,成為行政區級單位。
1962年,併入睢城公社。
1964年,重新設立睢城鎮。
1981年,為睢城鎮管理委員會。
1983年7月,管委會改為睢城鎮人民政府。
2000年1月,撤銷睢城鄉、朱樓鄉,建立睢河鎮;同年4月,撤銷睢河鎮,合併到睢城鎮。
2016年1月,撤銷睢城鎮,設立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城區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睢城鎮下轄府前、北陵、西關、西勝、中山、城南6個居民社區和城東、城北、廟灣3個行政村。
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行政區劃圖(2018年)
2000年,因鄉鎮合併,從原睢河鄉劃入30個行政村,分別是湯劉、四里、林場、仝場、潘村、邱窪、王小樓、紅光、陳胡、高塘、石工廟、祁莊、崗頭、卡王、楊韓、方楊、騎路、七井、武樓、青春、任仝、張夸、老莊、馬園、葛圩、高井、胡園、王井、五里塘、吳莊,和從原朱樓鄉劃入11個行政村,分別是炬星、常青、小李、毛崗、馮井、新宅、張毛桃、前樓、樹圩、牌坊、吊橋。此時,睢城街道下轄10個居民社區和40個行政村。
2001年後,村級行政區域調整,50個行政村(居民社區)設成為31個。
2016年1月,設立睢城街道以原睢城鎮的中山、北陵、紅葉、後園、東城、元府、和平、花園、南關、東升、楊韓、王樓、朱樓、七井、騎路、戈圩、吊橋、五里堂、胡園、青春、馬園21個居民社區為睢城街道行政區域。同時,睢寧縣將高作鎮的八里、單灣、臘園、三張、雙莊、小仝、周樓7個居民社區劃歸睢城街道代管。因此,睢城街道實轄28個居民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睢城街道下轄28個居民社區(代管高作鎮7個),街道辦事處駐濉河路75號。
序號
居民社區
人口
1
和平社區
4763
2
八里社區(託管)
3583
3
北陵社區
14562
4
單灣社區(託管)
2870
5
吊橋社區
5100
6
東城社區
30000
7
東升社區
7698
8
葛圩社區
4380
9
紅葉社區
19067
10
後園社區
24920
11
胡園社區
4450
12
花園社區
10020
13
臘園社區(託管)
2704
14
馬園社區
4129
15
南關社區
5450
16
七井社區
4956
17
騎路社區
2538
18
青春社區
6277
19
三張社區(託管)
2650
20
雙莊社區(託管)
2021
21
王樓社區
4397
22
五里堂社區
10300
23
小仝社區(託管)
2245
24
楊韓社區
2550
25
元府社區
12700
26
中山社區
5667
27
周樓社區(託管)
3280
28
朱樓社區
6150

總計
209427
參考資料:(註:數字數據為2018年數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睢城街道位於睢寧縣中部偏南,東與高作鎮、邱集鎮毗鄰,南與邱集鎮官山鎮接壤,西與金城街道搭界,北與睢河街道為鄰,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7°95′、北緯33°91′,總面積102.42平方千米。
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在睢寧縣的位置
睢城街道

水文

睢城街道境內主要河流有徐沙河、小睢河、睢水河等。

人口

2019年末,睢城街道家庭戶數為74212戶,常住人口為250308人。
睢城街道
睢城街道城區圖

經濟

綜述

2018年,睢城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6.89萬元、84.77萬元、105.8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6%、2.21%、9.69%。規模工業總產值239897萬元,比上年增長-24.9%;規模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23027萬元,比上年增長-24.6%;規模工業利潤總額10517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稅金6687萬元,比上年增長-15.3%。財政收入9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25413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67098萬元。

第一產業

睢城街道是無公害優質稻、麥重要生產示範區之一。2003年,1000公頃無公害優質稻和麥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年生產無公害優質稻700萬千克,無公害優質麥500萬千克。睢鎮蔬菜業、林業、畜牧業比較發達,蔬菜種植業為主導產業。2003年種植蔬菜100公頃,其中設施蔬菜533公頃,蔬菜產量5000萬千克,主要品種有大蒜、芹菜、辣椒及特產菜金絲攪瓜、櫻桃蕃茄等。2018年,睢城街道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35萬畝。糧食總產33321噸。

第二產業

睢城街道是睢寧縣工業強鎮。1955年底,該鎮從事屠宰、副食品製作、糕點糖果生產、小五金製造、紡織、化工的手工業戶有200戶。1970年,建有工廠17家,工業總產值125萬元。1980年工業總產值2229萬元。1987年有工廠28家,工業總產值5565萬元。20世紀90年代初,鎮辦工業已形成以紡織行業為龍頭,五金機械加工、輕化、建築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2億元,擁有固定資產7500萬元,為徐州市6縣城鎮之首。2000年4月,有鎮辦企業和個體私營工商業企業428家,工業總產值24億元,擁有職工1.4萬多人,固定資產5.6億元。2018年,睢城街道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個,2家技改竣工投產。新招引工業企業13個,3個高產值項目,當年簽約,當年落地。

第三產業

2018年,睢城街道招引商貿服務業項目12個,平台引領效應擴散,豐城、星爵融資1.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1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3年底,睢城街道共有幼稚園43所,國小23所,中學4所,在校學生24494人,教師1266名。其中有高級職稱的教師352名。有5所民辦學校,在職教師689名,在校生15800名。2019年末,睢城街道境內有幼稚園、託兒所59個,國小11個,國小教師1320人,小學生23563人。

文化事業

2019年末,睢城街道境內有劇場、影劇院4個。

體育事業

2003年底,睢城街道健身網點遍及城區各居委會,有6個健身工程點、16個晨(晚)練身點。擁有一支有20多名指導員的社會體育指導隊伍和6個武術協會,武協會員達150人,常年堅持習武者有1800多人。

醫療衛生

至2003年末,睢城街道有3個衛生院,1個防疫站,醫務人員304人。建築總面積達9500平方米,有病床126張,設有內科婦兒科、五官科、防疫科保健科等科室,配有大型X光機、進口彩顯B超、彩色三維腦電圖儀、心電監護儀、離心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設備。1994年工人醫院被衛生部授予一級甲等衛生院,1996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職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愛嬰醫院”稱號。31個村(社區)衛生室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2019年末,睢城街道境內有醫療機構73個,病床1289張,執業(助理)醫藥師991人。

社會保障

2018年,睢城街道農業類補貼613.97萬元,民生類補貼1317.89萬元,已撥付到位。低保戶應保盡保;敬老院加快提檔升級改造;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順利完成;東城、紅葉、中山三個市級社區公務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推進順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8%,組織創業培訓1000餘人次,發放婦女創業等貸款1600餘萬元;審核上報公租房申請82戶。

脫貧攻堅

2018年,街道脫貧1239戶、2641人,三年來脫貧人數占比總人數91%。

交通運輸

因睢城街道是睢寧縣的主城區,境內公路網密布,天虹大道、環城路等道路途經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因該地是睢寧縣的城區,且又是睢寧縣政府駐地,故而得名“睢城”。

名勝古蹟

紅葉樹
紅葉樹生長在原廟灣村境內,樹的形狀奇特,豐年枝葉繁茂,災年則有多枯枝。據傳宋朝名將楊六郎從雲南充軍返回途中,路過廟灣時,以樹枝代馬鞭,將樹技插於此,後即長成此樹,並有楊六郎在廟灣村與北國番將韓昌作戰,擺出“火牛陣”、“迷魂陣”的民間傳說。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此樹下發現一塊石碑,石碑為清初順治七年(1650年)所立,碑文記錄紅葉樹所在地名為“廟灣鎮”。1957年3月,南京中山植物園派人考察此樹,結論是此樹學名為”粗糠樹“,多生長在熱帶。福建廣東亦不多見,在蘇北絕無僅有。這棵古老的紅葉樹是楊六郎插植還是過往的南方商客留植於此,仍是個謎。廟灣村也因此樹改名為紅葉社區。
睢城街道
粗糠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