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眼昏迷患者完全失去對自身及周圍環境的感知,有睡眠醒覺周期,保持或部分保護下丘腦與腦幹的自主功能。
基本簡介,臨床表現,診斷鑑別,治療康復,
基本簡介
睜眼昏迷是持續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俗稱。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意識障礙狀態,還稱醒狀昏迷,由Jennett等於1972年首次提出後為各國文獻所沿用。多見於昏迷患者恢復期,國外報導從昏迷進入PVS的發生率為9 .88%~12%。
發病機制分去大腦皮層狀態與無動性緘默兩種類型:去大腦皮層狀態是由於大腦皮層廣泛損 傷,患者意識喪失,但上行激活系統保存,存在睡眠-醒覺周期;無動性緘默病變主要在腦幹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大多在第三腦室後部導水管周圍灰質或兩側扣帶回。患者嗜睡,也可 存在一定的睡眠-醒覺周期,緘默不語,肢體不動,可伴有中腦或間腦損傷的臨床體徵。
臨床表現
患者在原發疾病基礎上,大多在昏迷經搶救治療後出現,患者雖然不能感知自身或周圍環境,不能與他人相互交流、溝通,但可以睜眼或在刺激下睜眼,眼球可活動,但無意識、無目的運動;肢體無任何活動,對語言不能理解,也不能表達,但恢復睡眠醒覺周期;無情感反應,偶爾可有不自主喊叫、對視、聽、觸覺或有害刺激無行為反應 ,給予刺激有時出現原始反射。
例如刺激頭部,頸部在經歷短時間的潛伏期後可反射的出現 全身或身體的一部分緩慢的扭轉運動。有自主呼吸,血壓、脈搏穩定,不需用維持措施,但有大小便失禁,丘腦下部及腦幹功能基本保存,不同程度地存在腦神經和脊髓反射,出現不自主的咀嚼動作,可有吸吮反射和強握反射。上述症狀持續1個月以上。
診斷鑑別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意識障礙研究專業組確定的診斷標準是:
①認知功能喪失,無意識活動,不能執行指令;
②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壓;
③有睡眠- 醒覺周期;
④不能理解和表達語言;
⑤能自動睜眼或刺激下睜眼;
⑥可有無目的的眼球跟蹤運動;
⑦下丘腦功能及腦幹功能基本保存。
睜眼昏迷應與昏迷,閉鎖綜合徵,功能性不反應狀態,腦死亡等鑑別。昏迷患者無睡眠 -醒覺周期,也不能自動睜眼或刺激下睜眼。閉鎖綜合徵見於腦橋基底部病變,患者雖然眼球不能向兩側轉動,不能說話,但實際上意識尚清,能理解問話,而以垂直的眼球運動和瞬目來表達意識心理活動,與植物狀態貌似清醒而毫無意識內容是不同的。功能性不反應狀態 是由精神因素所致,對外界環境刺激不發生反應的精神抑制狀態。患者有情感反應(如眼角噙淚)以及主動抗拒,扒開雙眼時,眼睛反而閉合更緊。與腦死亡鑑別關鍵在於腦幹反射是 否存在,持續植物狀態患者可自發睜眼轉動眼球,瞳孔對光反射和角膜反射存在,並有咀嚼 、吞咽等反射,腦死亡這些腦幹反射全部消失。
治療康復
應強調持續植物狀態不是完全不可逆的,應積極給予治療。治療一般應從兩方 面著手,即促醒與維持功能。促醒國內外推崇高壓氧治療。美國佛羅里達腦恢復中心用高壓氧治療20例,50%患者有效,其中35%幾乎恢復。中國國內報導總有效率82%。國外正在研究採用藥物及各種刺激法促使意識恢復,國內採用聲光電刺激對促醒似 有一定幫助。也可用針灸和中藥促進清醒。維持功能包括藥物治療,護理及傳統的康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