睅

1.鼓著眼睛;眼睛突出。

“睅”的聲符“旱”的意思是長時期不下雨也就是乾旱,但眼睛突出的樣子與乾旱沒有聯繫。“睅”的重文 ——“睆”的意思是圓圓的眼睛,那么“睅”應該是用來形容人發怒時睜大眼睛時圓圓的樣子。由於眼睛圓,眼睛睜大時給人的感覺就是眼睛大大的,眼球突出。詳情請看下面的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睅
  • 釋義:鼓著眼睛;眼睛突出
  • 屬性:形聲字
  • 拼音:hàn
簡介,釋義,集解,古籍解釋,

簡介

拼音:hàn

釋義

形聲字。
1.鼓著眼睛;眼睛突出。

集解

《說文·目部》:“睅,大目也。從木,旱聲。睆,睅或從完。”
《玉篇·目部》:“目出皃也。”
《廣韻·潸韻》、《集韻·潸韻》並云:“睆,目出皃。”
《左傳·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杜預註:“出目。”孔穎達疏:“目大則出見,故云出目也。”楊伯峻註:“蓋目大則多出,今謂之鼓,兩義可以相通。”
又,“睅”之重文“睆”,舊訓亦同。
《玉篇·目部》:“目出皃。”
《廣韻·潸韻》:“大目也。”
《玄應音義》卷十九“瞳睆”注引《倉頡篇》:“睆,目出皃也。”
今按,“大目”、“出目”,訓亦可通,然均欠準確,亦未能揭櫫其語源。“睅”之聲符“旱”,《說文·日部》:“不雨也。”其本義即為乾旱,與“睅”之“大目”義無涉。“睅”之義實寓諸其聲,其本義當指雙目圓睜之狀。其重文“睆”之聲符“完”正載有“圓”之語源義。《說文·宀部》:“完,全也。從宀,元聲。”全為完整,不全則缺。古人以圓為全,不圓亦為缺,故狀月有“陰晴圓缺”之說。《國小蒐佚·通俗文》:“谷曰粒,豆曰完。”豆實圓形。“完”可表“圓”義,其諧聲字“脘”、“筦”亦可證。“脘”,胃之內腔,其形圓。《說文·肉部》:“胃府也。從肉,完聲。”《正字通·肉部》:“胃之受水谷者曰脘。”“筦”,絡絲的竹管,其形圓。《說文·竹部》:“筦,筟也。從竹,完聲。”朱駿聲通訓定聲:“筦,一名筳,蘇俗謂之籆頭,列梃如柵而圓,所以綰絲於其上也。”“筦”又同“管”,管樂器,其形亦圓。《詩·周頌·執競》:“鐘鼓喤喤,磬筦將將。”陸德明釋文:“筦,音管,本亦作管。”《穆天子傳》卷六:“陳琴、瑟、竽、籥、??、筦。”郭璞註:“筦,如並兩笛。”然則“睅(睆)”、“脘”、“筦”並為同源詞。“睅(睆)”之名當得自人怒睜其目之“圓”狀,目圓睜則有大而欲出之感。“睆”故亦可用以表植物果實之圓。《詩·小雅·杕杜》:“有杕之杜,有睆其實。”鄭玄箋:“睆,實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戸版切《韻會》合版切,𠀤音莞。《說文》大目也。《廣韻》目出貌。《左傳·宣二年》睅其目。《疏》目大則出見。或作睆。
《集韻》下罕切,音旱。義同。或作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