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塞繆爾·巴特勒的傳記對任何一個略有說教思想的作家來說都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由教士擔任校長的教育,以及與此有關的家庭和階級生活,在我國為時已久,這部書正是這一傳統的罪惡行徑(任何一個稍溫和的詞句都不足以盡其意)的駭人聽聞的經驗實錄。
教訓
可是,巴特勒的傳記所給予我們的教訓是,即使是一個天才,在受到象巴特勒所接受的那種教育之後,也不可能不使自己的頭腦遭受到嚴重的摧殘和損傷。
只是靠著他的天才,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便能經常悟出事物的真理,才使他終於能夠看清,那個他對他永遠感恩不盡、無比虔誠的父親和由於他處於她的時刻不忘的關懷下而使他感到無比幸福的天使般的母親,往最好處說,也不過是一對乖僻、怯懦得令人可憐的一無可取的庸人,看清他實際上痛恨他們,害怕他們,從心眼兒里對他們感到無比厭惡。
不幸的是,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巴特勒的天性是那樣和藹,使得任何一個毫無心肝的人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隨便對他加以欺騙。
孩子時候,他希望在家裡尋得溫暖,而結果他的這種感情卻只是被母親加以利用,藉以從他嘴裡騙出真情,然後讓他父親毒打他一頓,而他父親對他的訓練則完完全全是把他當作一頭學表演的動物,不同的只是他決不讓他學習任何有趣的玩藝兒罷了。可是這孩子卻一直仍自以為非常愛他的親愛的父母,以為他們全家在一起十分幸福,享盡天倫之樂,無時不為人百般尊敬,並享受擁有著無可非議的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
當他一旦看清他是如何受人欺騙,以及他曾如何自己欺騙自己的時候,他便止不住帶著無比強烈的情緒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此在生活的藝術中訂下一條原則:天下最愚蠢、最令人不堪的錯誤是強迫自己,或者矇騙自己去喜歡一些你實際上已感到非常可厭,或者毫無興趣的東西。因此,我們發現巴特勒根據原則,“痛恨”一切在他剛一接觸到時不能使他馬上感到合他胃口,並和他毫無隔膜的東西。他“痛恨”柏拉圖、歐里庇得斯、但丁、拉斐爾、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布萊克、羅賽蒂、丁尼生、布朗寧、華格納、易卜生,事實上,凡不是象糖棒一樣讓孩子一嘬就能嘗到甜味的一切他全都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