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眼翳
- 外文名:Pterygium
- 別稱:翳狀贅肉
- 拼音:yǎn yì
簡介,病因,症狀,預防,治療方法,手術風險,結論,
簡介
眼翳(),就是翼狀贅肉,是一種翼狀纖維血管的締結組織過度增生所致;長在上下眼裂之間的球結膜上,從眼角向角膜生長。發生的原因通常以在室外工作及常受陽光和風的刺激為容易產生。
當蓋住瞳孔時會影響視線,需開刀刮除;但還未長到角膜可以先不去理它,因為除了外觀之外,對眼睛沒有任何影響。也可以點藥水治療,減緩它生長的速度。
翳,顧名思義,指眼球角膜發生病變後遺留下來的疤痕細胞組織者。開初時,眼球不舒適,感覺頭疼或半邊疼,怕光及愛流眼水,白眼球血絲明顯,黑眼球邊緣翳肉呈白色細粒狀,隨著翳肉細胞的生長,漸漸覆蓋黑眼球,遮蓋瞳孔,影響視力。
病因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紫外線照射〉、乾熱氣候、 灰塵風沙等慢性刺激眼睛,可能是重要的因素。眼翳會有新生血管,眼睛容易發紅,合併有炎症反應時,紅腫更厲害。
眼翳發生的確切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是它與紫外線的曝曬有強烈相關性,所以推測它的發生與進展和長期的外界刺激有關。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乾熱的氣候、灰塵、風沙及結膜的慢性炎症等都可能是刺激其發生的因素。發生率推估約占1~5%。東方人罹患率遠高於西方人,可能是因為體質不同。因此,愈靠近赤道的國家發生率就愈高;中國台灣省地屬亞熱帶,因此也是好發地區之一。
症狀
眼翳開始時為瞼裂部接近角膜側的球結膜充血肥厚,形成三角形的血管纖維膜。它的尖端會朝向角膜方向發展、蔓延,漸漸蓋住一部分角膜。因為它的顏色多呈紅白色,且多在中老年人身上發生,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這就是白內障。其實眼翳是結膜層產生彈性組織般變性,有彈性纖維的增生,同時合併有新生血管及結膜上皮增厚或變性的現象,這與水晶體病變造成的白內障是完全不同的疾變。
眼翳病多半沒有症狀,也極少影響視力,所以許多人忽略它們。但是因病灶內有新生血管成分,所以患者會覺得眼睛容易充血發紅,特別是有合併炎症時,紅腫更是厲害,因此造成美觀上的障礙。此外,因為它侵犯角膜,會使得角膜上皮鄰近眼翳處變得不平滑,影響淚液的均勻分布,而容易造成角膜乾燥變薄,病灶前端鐵質沉積,甚至導致感染髮炎。進展中的眼翳會逐步向角膜中央部位蔓延發展,雖然大部分進展速度緩慢,但是一旦侵犯角膜中心則會遮住瞳孔,嚴重影響視力。此外,異常肥厚的病灶也可能造成嚴重不規則性散光,進而造成視力模糊。
預防
目前為止,並沒有很有效的預防方法,但是,平時若能注意以下3點,可以有助益。
1.防止眼睛受到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如:上午10:00至下午2:00的時段儘量避免到戶外活動,若一定要外出的話,不妨以陽傘,帽子或太陽眼鏡遮陽。
2.避免乾熱、灰塵多、風沙大的環境。
3.因職業之需求,如必須在烈日下工作者,最好能戴上太陽眼鏡,一方面可以減少眼翳的發生機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白內障的產生。
治療方法
1.由於軟組織內充滿了血管,只要眼睛疲勞或發炎時,眼翳的部分會顯得格外紅腫,可局部點用眼藥水或藥膏以減少發炎。
3.但眼翳的生命力極強,若僅止於切除,其復發率高達五成,所幸手術後可配合著利用抗癌藥物泡製成的特效眼藥水,或是在鞏膜表層施以放射線照射,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長,復發率可降低至一成左右。雖然如此,仍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的病例還會復發。
4.參見詞條鱧魚膽。
手術風險
“眼翳”的治療方法,目前為止只有手術一途,但“眼翳”的生命力極強,若僅止於切除,其復發率高達五成,所幸利用抗癌藥物泡製成的特效眼藥水,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長,復發率可降至一成左右,“眼翳”手術因為必須刮除角膜上的“眼翳”組織,同時也會傷及角膜表層組織,雖然角膜表層細胞修復能力極強,但仍會產生疼痛,刺眼,異物感等症狀,而這些症狀會因為抗癌藥物的使用,而延長復原的時間,必須等待眼球表面組織修復之後,才能有效改善不適的症狀。
早期的眼翳手術常因術中燒灼過度引發局部鞏膜缺血壞死現象,若不幸在病灶處有次發感染現象,因為鞏膜血管少,藥物穿透性不佳,細菌易躲在層狀鞏膜纖維層中,因此嚴重的感性鞏膜炎常常不易治療;患者因藥物或手術治療不成功,導致眼球挖除並非少數,此為術後病患需注意的手術合併症;所幸現今手術多已能避免對鞏膜的過度燒灼破壞,此類合併症已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