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皮脂腺癌

瞼皮脂腺癌-概述,眼瞼皮脂腺癌-病因,眼瞼皮脂腺癌-基因表達,眼瞼皮脂腺癌-診斷,眼瞼皮脂腺癌-治療,

瞼皮脂腺癌-概述

皮脂腺癌是罕見的皮膚附屬檔案惡性腫瘤,僅占原發性皮膚惡性腫瘤的0.7%~1.3%。多見於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相仿,好發於眼瞼、面部、頭皮等處,其他部位較少見。臨床上多表現為黃色結節狀塊物,質地堅實,直徑大小多在2cm以內;腫瘤中央有凹陷性潰瘍,潰瘍周圍隆起的皮膚常完好。皮脂腺癌一般發展緩慢,病程自數月至數年不等,有長達30多年者。少數腫瘤生長迅速,可潰破呈菜花樣塊物,常伴繼發性感染及區域淋巴結轉移;少數患者發生血播散,肺為常見轉移部位。診斷主要藉病理檢查才能確診。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一般應作廣泛切除及區域淋巴結清除術。但發生於面部的皮脂腺癌,常受解剖條件限制而使切緣距腫瘤邊緣較近,對此可補充術後放療,單純放療效果不佳,僅起姑息作用。對無法手術的晚期病人可試用聯合化療,藥物同汗腺癌,效果亦不滿意。眼瞼皮脂腺腺癌具有易復發、易轉移、惡性度高的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及生存質量,但由於其臨床表現多樣,尚無統一的組織病理學分型,易誤診、漏診,致使患者喪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腫瘤轉移率和死亡率上升。

眼瞼皮脂腺癌-病因

本病為皮脂腺的原發腫瘤致癌因素尚不明。動物實驗中,有在大鼠外耳道的皮脂腺或皮膚上用化學致癌物質誘發皮脂腺癌成功者。
眼瞼皮脂腺癌-發病機制
基本病變為癌細胞含有脂質,大小不等、形成不規則的皮脂腺小葉,無包膜。小葉周圍部分多為未分化的基底細胞,小葉中央仍可見皮脂腺細胞,而異形皮脂腺細胞則混在其中。間質為結締組織。按分化程度瘤細胞分兩型。
1.未分化癌細胞 與基底細胞相比胞漿較多,嗜酸性細胞和胞核的大小和形狀不一,核分裂象多見。
2.較分化癌細胞 胞漿豐富,有小空泡。胞核明顯異型。
眼瞼皮脂腺癌-臨床表現
症狀表現
多發生於老年男性患者。主要發生於上眼瞼瞼板(75%),由眼瞼麥氏(Meibomian)腺和蔡氏(Zeis)腺發生。但也可以發生於含皮脂腺的任何部位。除眼瞼腺最多見外,其次為頭、顏面和頭皮,軀幹。偶亦發生於外陰、外聽道、跖部、手足背部、喉/咽和口腔發生於眼瞼處者可起源於瞼腺小葉或導管,或稱眼瞼瞼板腺癌,我國多見,上瞼比下瞼發病率高,轉移率較高,常可見到廣泛轉移20%~30%可發生致命性轉移。而少數發生於其他部位者可發生局部轉移。腫瘤為單個深在無自覺症狀的斑塊,黃或橙黃色、堅實性結節或斑塊,直徑常小於2cm,但可達5cm甚至20cm頂部中央破潰成凹陷性潰瘍,一般發展較慢,如增長迅速,可形成菜花樣,伴繼發性感染,並常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發生眼瞼以外的其他部位者常為單個淡紅色結節,直徑1~4cm甚或更大。本病亦可見於Muir-Torre綜合徵。

眼瞼皮脂腺癌-基因表達

腺癌為最常見的眼瞼惡性腫瘤之一。其確切的病因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轉移和復發是皮脂腺癌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探討皮脂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尋找與其轉移相關的生物標記是基因研究和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CD4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CD44)蛋白是一種在淋巴細胞成熟和歸巢過程中起作用的細胞粘附分子。有研究認為其變異體CD44V6與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有重要關係。增殖細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是真核生物細胞DNA合成所必需的核蛋白,它的合成及表達與細胞的增殖狀態有關,其表達程度可反映腫瘤及癌前病變的細胞增殖活性。探討CD44V6、 PCNA在眼瞼皮脂腺癌中的表達及與其病理學特徵的關係和意義。方法 套用SABC(鏈霉親和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複合物)免疫組化法對30例眼瞼皮脂腺癌中CD44V6蛋白和PCNA的表達進行了檢測,並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係。結果 CD44V6陽性染色為淺黃色至棕褐色顆粒沿細胞膜線狀沉著,呈鑲邊狀,細胞漿和細胞核不著色。在眼瞼皮脂腺癌中陽性染色呈瀰漫性分布,且分化越低的瘤組織染色較深。 在正常瞼板腺、霰粒腫組織中CD44V6蛋白的表達均為陰性。PCNA陽性染色呈棕褐色定位於腫瘤細胞核內,在細胞核內以散亂或顆粒狀形式分布,其陽性染色密度及分布狀態在同一張切片的不同區域有差異,具有異質性,細胞漿不被染色。 30例眼瞼皮脂腺癌組織中CD44V6、PCNA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為53.3%(16/30)和56.7% (17/30),CD44V6蛋白陽性表達與組織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和復發差異有顯著性(P<0 .05)。結論 CD44V6蛋白的異常表達與眼瞼皮脂腺癌的細胞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和復發有關,CD44V6、PCNA的同時檢測可作為用於評價其生物學行為及預後判定的參考指標。

眼瞼皮脂腺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1.臨床特點 老年男性,發生於眼瞼頭皮處的黃、橙色堅實性結節或斑塊頂部可有凹陷性潰瘍。
2.病理診斷。
鑑別診斷:
臨床上需與皮脂腺瘤、老年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皮膚結核、孢子絲菌病等鑑別。當腫瘤破潰呈菜花樣增長時,易與鱗癌混淆。單靠臨床鑑別困難,需作病理檢查,方能加以區別。
眼瞼皮脂腺癌-檢查
實驗室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真皮內出現散在由程度不等的非典型性多角細胞構成的腫瘤小葉被缺乏明顯結締組織增生的纖維血管基質所分隔。小葉含皮脂腺細胞和很多未分化細胞細胞大小形態很不一致,有很多核分裂象。胞漿嗜酸性,核亦較皮脂腺上皮瘤的核淡。通常未分化癌細胞多在小葉周圍,較分化癌細胞大多在小葉中央。間質為結締組織。

眼瞼皮脂腺癌-治療

本病病程較慢,應爭取及早治療預後較佳。眼瞼上的腫瘤可楔形手術切除。最好用Mohs顯微外科進行切除。但因其好發於頭皮和面部,廣泛切除往往受限制,術後局部復發。倘能徹底切除並作區域性淋巴結清除,預後較好。切除後復發再次手術困難向附近淋巴結轉移者,可考慮放射治療對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可考慮用塞替派、亞胺醌氟尿嘧啶等化學藥物治療。
眼瞼皮脂腺癌-預後
本病發展較慢,應爭取及早治療,預後較佳但因其好發於頭皮和面部。廣泛切除往往受到限制,術後常局部復發。倘能徹底切除並作區域性淋巴結清除,預後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