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衛星

眼睛衛星

“眼睛”飛彈預警衛星是蘇聯第一代飛彈預警衛星,主要用於監測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情況。

1972年9月,蘇聯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一顆試驗衛星,星上裝載了兩種型號的探測設備——ТП和TB。這一天也是蘇聯第一代飛彈預警衛星誕生的日子。

1991年2月14日,蘇聯按照預定計畫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了第一顆安裝有ТП型星載探測設備的“眼睛-1”飛彈預警衛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眼睛衛星
  • 外文名:Oko
  • 研製國家:俄羅斯
  • 類型:飛彈預警衛星
  • 主要作用:監測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情況
研製背景,研製歷程,作用,“眼睛-1”,

研製背景

在美蘇激烈對抗的冷戰時期,蘇聯軍政高層時刻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保持對美強大的戰略威懾(核威懾)能力?為了達成上述目標,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研製和部署性能先進、工作效率高的集信息指控和情報偵察等功能為一身的空間衛星系統,而飛彈預警衛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
飛彈預警衛星的主要作用就是監測全世界的飛彈基地,將所有飛彈(特別是攻擊蘇聯的飛彈)發射的信息迅速及時地傳送給軍政高層,供國家領導人做出密切關注、攔截或核反擊(核報復)的決策。
由於美蘇兩國都擁有大量的核武器,而且都無法一次將對方徹底進行核毀滅,也就是說必須會遭到對方的核報復,因此兩國都採用了核威懾戰略,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核平衡,於是就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核恐怖下的和平”局面,而且一維持就是幾十年。
在蘇聯的太空飛彈預警系統之中,飛彈預警衛星起到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的作用。

研製歷程

1965年,根據蘇聯防空軍司令部的建議,蘇聯國防部授命第1設計局(又稱“第41特種設計局”)擬定一份飛彈預警衛星研製可能性的評估方案。按照構想,該衛星將被納入到蘇聯的飛彈襲擊預警系統之中。國防部對飛彈預警衛星提出的要求是:具有連續監測/探測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的能力(既能監測到單枚飛彈發射的情況,也能探測到多枚飛彈同時發射的情況),使用壽命長,情報可靠性高,數據詳實準確,特別是飛彈的發射時間、坐標、彈道軌跡、發射數量等參數。
1970年,蘇聯政府下令組建一個跨部門的科技協調委員會,主要對太空背景和飛彈尾焰進行研究。時任瓦維洛夫光學研究所所長的蘇聯科學院院士M·M·米羅什尼科夫被任命為該委員會的主席。當時的科技協調委員會是一個秘密機構,外界鮮為人知,現在它已併入聯邦單一國有制企業《紅旗勞動勳章“彗星”中央科學研究所》。
不僅如此,蘇聯政府還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了綜合性太空環境模擬器。利用該模擬器,科研人員在模擬的太空環境下對各種星載探測設備開展光學技術試驗。這套綜合性太空環境模擬器現位於聖彼得堡(當時叫列寧格勒)的索斯諾維博爾地區。
科研技術人員開始了對背景和目標特性系統廣泛全面地測量工作,相繼進行了地面測量、飛機測量、氣球測量和太空測量(在航天員的協助下)。經過三年的艱辛勞動,科研人員首次提出了對低軌飛彈發射的探測原則。但是,科研人員指出,要想實現對地球低軌道地區的連續性監測,至少需要在太空中部署50顆預警衛星。當然,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經過科研人員緊張努力的工作,跨部門科研小組在很短的時間內利用多種科學方法和工程技術手段成功地論證了研製星載探測設備的可能性,並與時任“地球物理學”中央設計局總設計師的Д·М·霍洛夫一道提出了星載探測設備的兩種設計方案,且都獲得了批准:一種是ТВ型(採用的是光電轉換積分法),一種是ТП型(採用的是光電轉換微分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