眣

眣1. 目不正。

2. 目露貌。

3. 目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眣
  • 外文名:無
  • 注音1:dié
  • 注音2:tì
讀音:,示例:,

讀音:

1.dié
2.tì
含義:
dié
1. 目不正。
2. 目露貌。
3. 目出。
失意的眼神。

示例:

1.康熙字典里的解釋(有些繁體字這裡不顯示,請點擴展閱讀里的網址查閱):〔古文〕《唐韻》醜栗切《集韻》《韻會》敕栗切,音抶。《說文》目不正也。從目失聲。《徐曰》其視散,若有所失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義同。 又《類篇》目出貌。或作眰。 又《廣韻》陟鎋切,音哳。目露貌。 又《集韻》古作眣。注詳十畫。○按眣與別。《韻會》眣注,存《說文》本訓,復載增韻,以目通指曰眣,誤。《正韻》及《字彙》譌誤與增韻同。又《類篇》眣,或作,音升基切。引《春秋傳》眣魯衞之使,亦誤。
2.說文解字里的解釋:目不正也。從目失聲。醜栗切
3.戰國齊系白文有邊古璽“眣鄱大夫璽”風格含蓄平和內斂,線條凝練瘦勁。從字法上看,四字中,“眣鄱”字作正格,字的重心線相對垂直。其它三字的重心線都有不同程度的傾斜。因為傾斜的幅度不很大,框線的約束團聚作用就不能是可有可無的了。章法上,採取了左升右降的辦法,使“眣”字上部和“璽”字下部有了些許空白呼應的可能。“大夫”合文左放右收,合文符號左高右低均是為了向下傾斜造勢,提高向心團聚力。刀法上,製作工藝嫻熟,以刀代筆,揮灑自如,較好地表現了筆意趣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