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關節炎

真菌性關節炎又稱黴菌性關節炎。真菌感染所致肌肉骨骼病變罕見,但致病性和機遇性真菌感染的發生以及新種真菌感染的出現則在增多,特別是免疫抑制患者。真菌是慢性肉芽腫性關節炎的常見致病因子,各種真菌都可以引起骨關節病變。診斷須由滑膜組織中檢出或由滑液/滑膜組織分離到病原體兩性黴素B。治療上需更新抗真菌劑長期治療,必要時手術清創常能收效。

基本介紹

  • 別稱:黴菌性關節炎
  • 英文名稱:fungal arthritis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關節
  • 常見病因: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皮炎芽生菌、申氏孢子絲菌和免疫機能障礙者的念珠菌、麴黴、隱球菌和組織胞漿菌
  • 常見症狀:不適,腫脹,活動範圍減少,少量積液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真菌是本病的常見致病因子。各種真菌都可以引起骨關節病變。侵害筋骨系統的最常見真菌是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皮炎芽生菌、申氏孢子絲菌和免疫機能障礙者的念珠菌、麴黴、隱球菌和組織胞漿菌等。

臨床表現

多數病例表現為慢性無痛性關節炎。由於身體原有病變吸引著患者和家屬的注意力,關節部位的不適,腫脹,活動範圍減少,少量積液等症狀常被忽略,有時直到關節內的骨和軟骨出現不可逆損害時,才被注意到。
受累關節多為單關節,好發於踝關節、膝關節以及腕、肘關節。組織病理顯示化膿和肉芽腫相互交替出現。臨床表現與其他肉芽腫性關節炎類同。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X線攝片除軟組織腫脹外無明顯改變;少數有關節間隙狹窄;半數有鄰近關節骨骼骨髓炎。關節損壞過程緩慢,若不治療,最終也可造成關節永久性損壞。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真菌性關節炎在滑膜和關節液中可找到致病真菌。滑膜組織培養比關節液培養陽性率高。如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的滑膜液病原菌培養大多是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攝片,表現為骨質溶解或骨溶解和骨硬化同時存在。但X線表現很難與其他肉芽腫性關節炎相區別。如念珠菌病X線攝片檢查可見2/3患者鄰近關節處有骨髓炎。滑膜液病原菌培養陽性可以明確診斷。

診斷

真菌性關節炎的診斷依賴於在滑膜和關節液中找到致病真菌。滑膜組織培養比關節液培養陽性率高。塗片和培養要避免污染,以免干擾判斷。
1.X線攝片檢查
可見2/3患者鄰近關節處有骨髓炎。滑膜液病原菌培養陽性可以明確診斷。
2.培養菌
孢子絲菌病關節液或滑膜組織中培養出真菌即可確定診斷。組織學檢查可見肉芽腫性滑膜炎,但很少見到雪茄形菌體。
3.病原菌分離
芽生菌關節炎在臨床上與結核性關節炎難以區別,需依靠病原菌的分離,才能確定診斷。

併發症

孢子絲菌可並發肺和腦膜的感染。芽生菌可並發骨髓炎。球孢子菌在中下肺葉可並發2~3cm直徑的結節,半數有鄰近關節骨骼骨髓炎。

治療

本病治療需早期、足量、長程套用兩性黴素B、酮康唑、氟康唑。手術切除肉芽腫結節有助於加快關節恢復。
1.藥物治療
治療多用兩性黴素B、克霉唑、酮康唑等,療程一般為6~12周或更長。兩性黴素B是最有效的治療真菌的藥物,其劑量應根據疾病類型,病變程度及患者全身情況而定。
2.手術治療
關節引流術、粘連分離術和滑膜切除術等手術治療方法有助於縮短病程和關節功能的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