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海鞘

真海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真海鞘
  • 拉丁學名:Halocynthia roretziDrasche
  • 別稱:Sea Squirt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尾索亞門
  • :海鞘綱
基本特徵,傳入和分布,首次記錄,來源和分布,

基本特徵

鑑別(Identification
真海鞘外觀呈橙紅色或鮮紅色,形狀比較怪異,體表面生有很多乳頭狀突起,成體體高可達15 cm、體寬約10 cm。體外由較厚的被稱做被囊的外皮包圍。被囊上端有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孔向一側傾斜,關閉時口端形成“+”形皺褶;出水孔直立,關閉時口端呈“一”形皺褶。從體後端生出根狀突起,以此附著在固體物質上。被囊內側是柔軟的外套膜,在出水孔和入水孔附近與被囊緊密相接,其它部分分離。外套膜內側圍繞鰓部呈袋狀的部分稱圍鰓腔,與出、入水孔相通。經入水孔流進體內的海水通過鰓纖毛的活動進行呼吸和攝取食物。通過鰓過濾的餌料由存在於外套膜和鰓之間的腺細胞分泌粘液形成塊狀,經食道輸送至胃部。消化的食物在管狀腸道中被吸收,剩餘殘渣集中在排泄腔中,然後通過出水孔排出體外。真海鞘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卵巢和精巢位於腸管的左側,呈梳子狀,生殖輸送管沿著直腸與肛門相連線,末端開口在圍鰓腔中。
真海鞘耐低溫,對高溫的耐受力較弱。

傳入和分布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首次記錄

近幾年,我國的遼寧和山東分別從韓國和日本引進真海鞘試養並取得成功。

來源和分布

多分布於日本太平洋側的三陸沿海和日本海男鹿半島以北海域,在韓國多分布於東海岸和南海岸。20世紀60年代,韓國真海鞘的自然資源量很多,70年代中期,由於不明原因的大量死亡,資源量急劇下降,瀕臨滅絕。為了恢復真海鞘資源,韓國從日本引進苗種,開始了垂下延繩式養殖生產。進入80年代,養殖產量趨向穩定,現已形成產業化規模,自然資源也有一定數量的回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