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想像運動中的空間表征》是依託南京大學,由肖承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實與想像運動中的空間表征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肖承麗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僅通過單一的物體-物體(地圖)或者物體-自我(在陌生城市探索)空間表征進行空間更新或者重定向,我們也經常藉助想像運動來幫助我們進行空間判斷和決策。但是,目前關於空間更新和重定向的研究結論多是基於同時擁有物體-物體和物體-自我兩種表征的,關於空間想像運動的研究也尚未充分展開。本研究將通過控制空間表征學習途徑,研究在僅能直接獲得物體-物體或物體-自我空間表征的情況下,人們在真實和想像運動中的空間活動規律,從而對真實運動中的空間更新和空間重定向、以及空間想像運動的表征使用展開深入探索。
結題摘要
本項目通過系統控制空間表征的參考框架屬性、限定線上或離線空間認知系統,首次發現:(1)在學習真實場景時,如果同步觀察周圍目標物體,人們建立的是不穩定的物體-自我空間表征,該表征會被迷向破壞;而如果序列觀察目標物體,即突出強調物體-自我空間關係,人們可以建立穩定的物體-自我空間表征,該表征不會被迷向破壞;(2)人們通過學習傳統同步呈現的地圖僅能獲得物體-物體表征,但是,如果在地圖上序列呈現各目標物體與個體的空間關係,人們將獲得物體-自我空間表征;(3)在恰當的條件下,人們可以將離線提取的地圖記憶與線上更新系統結合,從而更新地圖表征;(4)對想像環境的更新可以通過將離線表征與線上系統結合或對線上表征進行平移兩種方式完成;(5)對真實環境的空間更新並非傳統觀點認為的完全自動化,當工作記憶資源被大幅度占據時,對真實環境的空間更新也會受到影響。以上發現拓展了當前的空間認知雙系統模型,加深了對空間更新機制的認識,促進了對真實與想像環境中的空間行為的了解。 我們按原定計畫開展了研究,並取得了預期研究成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指標。在SCI檢索期刊PLOS ONE發表論文一篇,在CSSCI一流期刊《心理學報》發表論文一篇。處於二審階段文章兩篇(SSCI一流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和《心理學報》)。參加國際會議2人次(2012年國際認知科學學會年會,2013年國際心理規律學會年會),廣泛建立和開展了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