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官議》是唐代杜佑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省官議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杜佑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省官議
議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義。周建六官,各有徒屬,雖上文去質,吏眾事繁,然而條流不紊,職非重設。秦氏立制,多因時宜。漢初沿襲,後漸增廣,光武、建武六年,廢罷四百餘縣吏職,十置其一。魏太和中,分命使臣,省州縣吏,正始中,又併合郡縣等。晉太元六年,省七百餘員。隋開皇三年,廢五百餘郡。國家貞觀初,省內官六百餘員。詳設官之本,為理眾庶,所以古者計人置吏,故周官鄉遂稍,縣畿約人定員,吏無虛設。自漢魏晉隋,暨於聖唐,皆因戰爭流離,征繕艱勞,節省吏職,存諸方策,晉荀勖、桓溫,俱有此議,息人救弊,何莫由斯!昔皋繇作士師,正五刑,今刑部尚書大理卿,是二皋繇也;垂作共工,利器用,今工部尚書將作監是二垂也;契作司徒,敷五教,今司徒戶部尚書是二契也;伯夷秩宗,典邦禮,今禮部尚書禮儀使是二伯夷也;伯益作虞,掌山澤,今虞部郎中都水使者是二伯益也;伯冏作太僕,掌車馬,今太僕卿駕部郎中尚輦奉御閒廄使者,是四伯冏也。古者天子有六軍,漢家前後左右將軍四人,今則十二衛神策等八軍,凡有將軍六十人也。歷代增益,以至於是,舊名不廢,新職日加,名繁職重,不可遍舉,所以後周依古周建六官,蓋由於此。今略征外官,別駕本因漢置,隨刺史巡察,若今觀察使之有副使也;忝軍後漢末置,忝諸府軍事,若今節度判官也。官名職務,遷易不同,空存虛稱,皆無事實。又司田頃景龍三年嘗置,無何以煩冗卻停,併入司戶,殊為折衷,誠宜斟酌繁省,詳考損益,欲求致理,必也正名。神龍中,官紀隳紊,有司務廣集選人,競收名稱,其時無闕注授,於是奏署員外官者二千餘人。自爾遂為恆制。當開元天寶之中,四方無虞,百姓全實,大凡編戶九百餘萬吏員雖眾,經用雖繁,人力有餘,帑藏豐溢,縱或枉費,不足為憂。今兵革未寧,黎庶凋瘵,數年前,天下簿帳到省百三十餘萬戶,自聖上御極,分命使臣,按比收斂土戶與客戶,總計三百餘萬比天寶中,才三分之一,就中浮寄仍五分有二。出租賦者減耗若此,食租賦者豈可仍舊?如一州無三數千戶,置五十六員官,十羊九牧,疲吏煩眾,顧茲大弊,實思革之。議者多雲,尚有跋扈未庭,並省官吏之後,恐被罷者仕進無路,別有依託,且縻爵祿,兼示堤防。此乃常情之說,慮非救時之論,有才者即令薦用,不才者何患奔亡,而況各有姻戚,顧戀家產。後漢建武六年,減縣省官,公孫述、隗囂未滅,魏太和、正始中,則吳蜀鼎立,晉太元六年,呈國尚在,隋開皇三年,陳氏割據,皆招羅俊乂,志相吞滅,此時猶不慮有失賢資敵,務以救弊為謀。今田悅之徒,並是庸瑣,繁刑暴賦,惟恤軍戎,衣冠士人,遇如奴虜,豈比公孫述、諸葛亮之在巴蜀,孫權、陳霸先之有江南?固無范睢業秦賈季強狄之慮,斯斷可知矣。今若以人情因習既久,不能更改制度,並省內官,但且權停省外官別駕司馬及絫軍州縣額內官,約人戶減縣尉,其被罷者,但有德行才器,委州府長吏搜擇論薦,固亦不遺器能。如或渝濫,先坐舉主,誰敢罔冒以陷刑章?其有不被舉論,但全舊名,任絫常調,自當修進,更俟甄收,暫罷歲時,何負此輩?如柱國後魏末置,並是當時宿德,勛盛業崇,皆主重兵,寵貴第一。周隋以後,授受至多,暨乎國家,回作勛級,唯得三十頃地耳。又開府儀同三司及光祿大夫,亦是官名,還為人多,回作階級,隨時立制,遇弊變通,不必因循,重複改作,待戎車息駕,百姓稍寧,欲增庶官,則復舊制。謹議。
作者簡介
杜佑(公元735—812年),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附近)人,生於世宦之家,長期為官,及至宰相,政績頗豐二杜佑歷經玄宗到憲宗的六朝,所處的時代正是唐王朝南盛轉衰的時期,他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後唐朝同勢的衰頹,密切關心著唐朝的命運,對朝政的弊端懷有清醒的認識,杜佑以“富同安人之術為己任”,針對時弊.提出節省開支、裁減冗員等一系列積極的政治主張,同時在政治實踐上也很有作為,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敬重。出於“征諸人事,將施有政”的目的和理想,杜佑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湖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36年的功力撰成200卷的史學巨著《通典》。《通典》是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專史,不僅開創了後世編著典章制度史的先河,而且電是同類史書中成就最高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