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相立村。相立村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20公里的長凝鎮。傳說相立村是名相藺相如的故里,但村里現在沒有藺姓人。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2016年12月,相立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相立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中市
- 人口:652人
- 耕地面積:1584畝
村情概況,村規民約,歷史古蹟,
村情概況
榆次區長凝鎮相立村地處榆次東20公里處,坐落於塗河北岸,此段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全村總人口652人,戶數205戶,耕地面積1584畝,其中水澆地352畝,屬典型的丘陵山區。該村以成、要兩姓為主。以玉米制種、早春、延秋豆角、土豆特色菜、大蒜等為主的農業主導產業。該村地形特徵影響著本區的氣候,東部由於受太行山的阻隔,海洋暖濕氣流不能直入,屬飄雨區,本區多受西北氣候影響,春季乾旱少雨,冬季乾燥,夏、秋兩季炎熱多雨,形成本區固有的氣候小區,自古以來有“藺郊十里無霜春來早”的讚譽,屬於半乾旱氣候區,一年中氣溫變化較大,最高溫度7月份可達37℃,最低氣溫在一月可達—25℃,多年平均氣溫9.7℃,晝夜溫差較大,早霜期見於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終霜期在次年四月下旬,全年無霜期為180天,相對濕度56.3%,凍土厚度0.8米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80——500mm,多為雷暴雨型,冬、春兩季少雨乾旱,雨量集中於7-9月份。
近年來,該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利用相立村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現在還保存的古風格民間窯洞和房屋,彎曲盤環的舊村街道,戶戶相通,院院相連;“和”文化的教育場所藺相祠和保存著農業傳統的種植和收穫方式,與新發現的溫泉資源,大力發展原生態觀光農業休閒度假旅遊業。利用傳統的農業優勢,與“藺相十里無霜”的獨特小氣候,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與養殖業。
村規民約
為了提高全體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全村的安定團結和兩個文明建設,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本村實際制訂本村村規民約,每個村民必須自覺遵守並受其約束。
1、每個村民要認真學習、宣傳、執行﹑遵守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回響政府號召。
2、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秩序,贍養老人,教育子女,鄰里和睦,團結互助,照顧孤寡老人,幫助五保戶、困難戶和殘疾人。
3、嚴禁飲酒鬧事,無理取鬧或故意挑起事端;嚴禁虐待老人、妻子、兒女。
4、學科學、學文化,搞好計畫生育,自覺遵守國家婚姻法,實行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嚴禁出現計畫外生育。
5、積極參加農技培訓,學習科技知識,搞好優質種植等生產,開展多種經營,增產致富。
6、不得亂占濫用耕地,土地屬集體所有,任何人不得拍賣,須用地者應先批後用,否則交土地主管部門或司法機關處理。
7、維護、管理好果園,禁止破壞或偷盜。違者,按實際價值賠償外,另處以1—10倍的罰款。
8、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要求用水、農田灌溉、必須有專人放水。
9、節約用電,安全用電,杜絕偷電和違章用電行為。
10、禁止未經批准在村內主要道路兩側、公共胡同堆放物料,占用道路。
11、禁止偷盜、賭博、打架鬥毆和封建迷信,破除陳規陋習。提倡健康民俗,搞好社會治安綜合管理,維護農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保證村民的權利和利益。
12、嚴禁在地頭焚燒秸稈、野外生火,以免引起火災。一旦發現,嚴肅處理,重者送公安機關拘留。一旦發現火點,每個村民都應及時上報和撲救。
歷史古蹟
古曾有“榆次八景”之說,即“罕山時雨 、塗水洪濤、龍門晚照、源池荷花 、榆城煙柳、井峪寒泉、 神林積雪 、藺郊無霜 ”
從市區出發,行車約20分鐘,便可到達榆次長凝鎮,說起鎮裡南藺郊、北藺郊、相立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藺相如。當地人為紀念這位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還在三個村中心的北山半山崖上修建了藺相祠,俗稱“宰相廟”。
藺相祠依山坡鑿石洞而建,其後的山洞與整座山融為一體。整個廟宇雖然不大,但氣勢宏大、十分莊重。廟宇間,一副對聯最先映入眼帘,“正氣攝強秦缶以擊璧以完姓氏至今輝梓里,和衷柔傲帥天可回霜可卻精神亘古社山河”。這副記載了藺相如輝煌一生的對聯,包含了“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廟內還立有石碑一通,它詳細講述了當地奇特的自然現象——“藺郊無霜”的來源。
傳說,藺相如生於藺郊長於相立,那時這三個村子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年“秋分”各村都要唱戲。有一年,“秋分”又到了,這三個村的莊稼比往年長得更差,但戲又不能不唱。正當三個村鑼鼓喧天地唱戲時,身居宰相的藺相如卻在趙國的京都長吁短嘆,滿臉愁雲。趙王覺得奇怪便問:“你的家鄉大唱好戲,熱鬧非凡,而你卻愁眉緊鎖,這是為何?”藺相如對趙王說:“我們當官的在京城吃酒作樂,豈不知我家鄉的百姓卻因連年歉收,連肚子都吃不飽啊!”說罷,他連連嘆氣不止。當趙王問到連年歉收的原因時,藺相如訴道:“我的家鄉柳葉鎮(即長凝鎮)每年秋霜早至,莊稼年年遭受霜打,難以成熟。儘管村里在唱戲,但老百姓們卻都是嘴啃黃連手彈琴——苦中作樂。”趙王惻隱之心頓生:“孤賜柳葉鎮周圍四十里無霜。”至那年起,柳葉鎮周圍真的“四十里肅霜不至,秋禾無害,土人實受公福”。
“藺郊無霜”給柳葉鎮附近三個村的百姓帶來了豐收,為了紀念藺相如為民造福的業績,後世百姓特在“四十里肅霜不至”的中心山崖上修建起了一座廟宇,這就是今天的藺相祠。
據記載,藺相祠於乾隆五十七年始建、道光二十五年重修,重修至今風雨滄桑150餘年,古祠內外已面目全非。1998年2月,以相立村為主聯合南、北藺郊三村成立了重修藺相祠管委會,開始籌款修祠。同年的農曆七月二十八,“藺相祠”修繕一新,三個村的百姓萬分高興,也把這一天定成了藺相祠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