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均衡主義

相對均衡主義

相對均衡主義,又名能需均衡理論。是中國學者堯穀子(原名張鵬)的最新哲學理論,他以人性為根本出發點,先分析出人性的十大層次,繼而在研究西方哲學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相對均衡主義的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對均衡主義
  • 又名:能需均衡理論
  • 提出:中國學者堯穀子
  • 發明人簡介:原名張鵬,河南盧氏人
觀點,作者,概念,原理,哲學理論的本質,概念的本質,基本原理,原理模型,套用實例,

觀點

其主要觀點是:1.事物之間的關係是能需相對均衡的關係。2.事物的變化發展有失衡型、離衡型(發散型)、趨衡型(集中型)、均衡型四種相對均衡類型。3.失衡意味著解構,均衡意味著結構,離衡型(發散型)、趨衡型(集中型)是最常見的相對均衡運動狀態。因此我們要要分清事物的能需以及能需的相對均衡類型,從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

作者

堯穀子,原名張鵬,河南盧氏人。摩羯座,1986年出生。家鄉在杜關鎮堯頭村,家前有個山叫廟谷嶺,所以筆名稱為堯穀子。他畢業於河南大學,經歷頗豐,從事過許多種工作。現就任伯樂來品牌設計公司董事。多年來一直鑽研心理學哲學領域,他以人性為研究的根本出發點,試圖建立一個更高層次的人格理論和哲學體系,並於2010年8月寫了《相對均衡主義》和《十八型人格》兩篇論文,表達了他的哲學觀和人性觀。

概念

均衡:均衡的最一般意義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數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相對靜止的狀態。在這裡擴展到哲學領域,指事物中能需之間以及各自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相對靜止的狀態。
相對:相對就是一個物質或一個整體和另一個物質或另一個整體相互比較,相對指有條件的、暫時的、有限的、特殊的;
:對事物的運動有作用的力。
:事物運動的客觀要求。

原理

哲學理論的本質

本性處於不斷流變之中,根據相對均衡主義,本性流變有四個狀態:均衡型、趨衡型、離衡型與失衡型流變。其中有利於人類發展的流變,我們稱之為趨衡型及均衡型流變,也叫均衡方向流變;反之,我們稱之為離衡型及失衡型流變,也叫失衡方向流變。
均衡方向流變是人類發展的流變,因此也是人類所有追求的本質,幾乎每一個哲學家所倡導的主義的本質都是本性的均衡方向流變。譬如,人類孜孜追求的真善美的本質是什麼呢?堯穀子認為:他們的本質都是本性的均衡方向流變。
N18(本性)
失衡方向流變
均衡方向流變
哲學理論
N1感覺性
疾病
健康
存在主義
N2知覺性
冷淡
好色
唯美主義
N3情緒性
痛苦
快樂
享樂主義
N4氣質性
失敗
成功
功益主義
N5情感性
醜惡
善良
人道主義
N6態度性
虛偽
實誠
實用主義
N7記憶性
無知
知識
科學主義
N8經驗性
保守
經驗
經驗主義
N9判斷性
謬論
真理
理性主義
N10先驗性
愚笨
智慧
先驗主義
N11推理性
隨性
完美
完美主義
N12超驗性
實際
幻想
超驗主義
N13意志性
軟弱
力量
意志主義
N14精神性
依賴
自由
自由主義
N15勞動性
貧窮
財富
資本主義
N16社交性
卑微
地位
社會主義
N17成長性
倒退
發展
發展主義
N18變化性
錯失
機會
機會主義

概念的本質

概念就是人的主觀與客觀相互均衡的產物。正確概念就是主觀與客觀處於趨衡狀態;錯誤概念就是主觀與客觀處於離衡狀態;趨衡意味著概念接近客觀本質,但不可能處於均衡狀態;離衡意味著概念遠離客觀本質,但並不必然處於失衡狀態;即沒有完全的正確也沒有完全的錯誤。
人類發明概念就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主觀與客觀的均衡。譬如,菱形的概念,在一個平面內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我們要你把一張紙摺疊成菱形(需),如果你心中沒有三角形概念(能),就無法完成任務(均衡)。
總之,概念本身就是主觀與客觀的均衡,發明概念也是為了更好更快實現主觀與客觀的均衡。概念是這樣,由概念建立起來的知識大廈的本質同樣如此。
可以說,均衡無處不在,均衡無時不有。

基本原理

一、相對均衡分類
相對均衡分類用表格表示如下:
本質、主體




級別
強要
較強
較弱

主客關係
必要重要
必要不重要
重要不必要
不重要也不必要
變化關係
失衡型
離衡型(發散型)
趨衡型(集中型)
均衡型
能需相對均衡:能需之間或各自的相對的均衡的關係。
相對均衡的變化關係:失衡型,相對均衡型,均衡型。
失衡即是失去相對均衡,指能需之間或各自的關係處於已解構的分離狀態。
均衡即是達到完全均衡,指能需之間或各自的關係處於已結構的統一狀態。
相對均衡即是既未失衡也未均衡,指能需之間或各自的關係處於或解構或結構的轉化狀態。
具體分兩種類型:
集中型:
能大於需求的關係。也叫趨衡型相對均衡。
發散型:
能小於需求的關係。也叫離衡型相對均衡。
集中型、發散型反映了能對於需求相對均衡的能的大小,也即相對平衡的數量的多少,而這個數量是由均衡體的能需的發展級別決定的。
世界發展的方向是由世界的能需之間或各自從不均衡狀態向均衡狀態運動的過程。
世界運動的方向包括由世界的能需之間或各自從不均衡狀態向均衡狀態運動的過程和由均衡狀態向不均衡狀態運動的過程。也叫世界的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
二、能需均衡原理
1.事物之間的關係是能需相對均衡的關係。
2.事物的變化發展有失衡型、離衡型(發散型)、趨衡型(集中型)、均衡型四種相對均衡類型。
3.失衡意味著解構,均衡意味著結構,離衡型(發散型)、趨衡型(集中型)是最常見的相對均衡運動狀態。

原理模型

氣球-菱形模型
假設把氣球比作均衡體,這個氣球如何由小到大而不至於爆炸的過程就是均衡體由最小均衡增長到最大均衡的發展過程。
為了定量便於研究這個發展過程,我們把氣球簡化為球體,球體簡化為正四面體,正四面體簡化為菱形。◇客劃分為兩個三角形,上面為能,下面為需,菱形是最基本的能需均衡原理的圖形結構。譬如嬰兒,嗷嗷待哺,母親餵奶給他,嬰兒不哭了。嬰兒嗷嗷待哺是需本身有了相對均衡運動,其母親有可以餵奶的能,母親餵奶給他就實現了相對均衡狀態向均衡狀態運動的過程,這個菱形結構得以建立和發展。如果嬰兒要奶,無人管之,嬰兒自身的能也不能與自身的需實現均衡,以致嬰兒性命不保,菱形被破壞解構了。其實,一切事物皆然,只有對自身和環境的能需關係以及各自內部所形成的關鍵“菱形”客觀分析研究,才能在相對均衡運動中不斷壯大自己。

套用實例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訪問墨西哥接受記者採訪時,就世界權力重心正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的言論指出,世界上正在出現的趨勢是國際力量正逐步向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首次對商業銀行內部治理及風險控制作出要求:“要繼續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治理結構,建立科學有效的業績考核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把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信貸資金的相對均衡投放,促進全年貨幣信貸調控目標的實現。”可見金融信貸投放還是要保持進度節奏均衡、行業分布均衡、期限配置均衡。
在四川,成都市在會上交流了他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積極探索和成功經驗。綿竹是以統籌規劃、經費、辦學條件、師資、幫扶、考核評估為抓手,促進和保證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都則是以標準化建設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