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照壁山(相寶山)

貴陽照壁山

相寶山一般指本詞條

“城北東一里,俗稱照壁山,排雲列嶂,儼如翠屏,與東山對寺,上有梵宇,頗稱名勝”,照壁山林木萌森,拔地聳峙,列障排雲,儼若屏風,昔有“翠屏”之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照壁山
  • 地理位置:貴陽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
  • 又名:相寶山
風景介紹,歷史緣由,現代指南,地圖信息,

風景介紹

照壁山,又名相寶山。以孤山突出,面南的山崖平如“照壁”而得名。山上曾建有禪寺,寺內有銅鏡等珍貴法器,曾與黔靈山、東山並稱貴陽三大佛門勝地。解放前夕衰敗。 照壁山公園總面積35240平方米,位於貴陽市雲岩區照壁山,西鄰外環城北路,東、南面靠貴州師範大學,北面靠市塑膠廠。建設中將利用山體的懸崖峭壁設定跌水瀑布,最大落差將達到17米,並建設步道、觀景平台、老人休息林、放鳶廣場等公共遊樂設施。

歷史緣由

照壁山包括兩座相連的山峰,西蜂高而東峰低。早在明崇幀年間,西山建寺,名“相寶寺”、“照壁山寺”、“屏山寺”,亦稱“毗尼寺”。“毗尼”為梵語戒律之意,該寺為貴陽地區唯一律寺,故有此名。該寺在清順治年間重建,道光年間改修。寺廟規模不大,依山勢而建,欄廊迴環,梵宮漂渺。山頂並排正殿七換、觀音殿三槐,正殿後面有準提殿三間,另有客房、僧富、齋堂等輔助建築。正殿中供大佛,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寺中原藏有古銅鏡一面、銅牛一尊,直徑與身長均達二尺以上。寺僧和故老相傳:“銅鏡可照人前世”,招襪善男信女摩肩接唾登山觀景。清代詩人沈統蘇在《重建照壁山寺》中譏笑云:“萬里登臨慷照鏡,前生可是此山僧?”殿外有長廊,憑欄遠眺,諸山環拱,朝暮變化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怕。在正殿的左方佛閣下,有洞名“碧雲”,洞口狹窄,高約兩米,寒氣凜別,據說此洞為佛教徒行律禁閉之所。另外西山平台上有殿三槐,祀宋包拯像於內。
照壁山遠觀形如畫屏,又似一葉張帆待航之舟,逢春秋佳節,遊人如織,歷來騷人墨客留下不少題句於此。吳廷幀、朱文、鄒一桂、王本玉、鄭珍等均有遊覽照壁山的詩詞傳世,地方史志多有記載,這些詩不僅有一定的文學欣賞價值,還是研究貴陽歷史的重要史料。現在碧雲洞上方石壁還攜有慶均書“相寶留雲”,另一處為鹹豐時貴州提督趙德昌書“黔陽半壁”,字大如斗,清晰顯眼。

現代指南

民國以後,寺宇漸敗,寺僧寥寥。抗日戰爭時期駐兵於寺內,本已破舊的殿字又遭破壞。1958年大煉鋼鐵,山寺房屋被拆毀,寺院僅存屋基遺址,昔日舊貌,蕩然無存。1983年6月2日,照壁山列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指南:可在貴陽市內乘9路、24路、61路、69路車在相寶山站下車,步行到景點。

地圖信息

地址:貴陽市雲岩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