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圩

相國圩是南京高淳區的圩子之一,築於春秋時代,
春秋時,伍子胥開挖胥河後,疏導了水陽江上游的來水,使高淳一帶水位降低。原先的“魚龍之宅”,成為一片沃野。
當時,為了戰勝強大的楚國,吳王鼓勵軍民墾殖土地。胥河開通後,固城湖西岸露出了一大塊肥沃的湖灘地。人們就沿湖築堤,將其圍墾起來,形成連片的湖田。志書記載:因吳丞相有寵於君,吳王就將該圩賜給他,故名相國圩。
相國圩,堤長40里,有田四萬八千畝,現今的高淳縣磚牆鄉大部處於該圩內。儘管那時固城湖水位沒有現今高,但如此浩大的圍湖工程,當時在整個江南是絕無僅有的。它充分顯示了古代高淳人民改造大自然的氣魄和能力,也標誌著高淳一帶的農業生產力在春秋時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相國圩,為現今江蘇境內最古老的圩圍工程,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比全國著名的范蠡圍長泖、黃歇築坡塘都要早。此圩經後人不斷加高加固,成為江南最堅固的圩圍之一。近百年來,相國圩戰勝了無數次洪澇災害的襲擊,安然無恙,因而贏得了“鐵相國”美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