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三洲歌》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溫庭筠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相和歌辭·三洲歌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溫庭筠
詩詞正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團圓莫作波中月,潔白莫為枝上雪。
月隨波動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李娘十六青絲髮,畫帶雙花為君結。
門前有路輕離別,惟恐歸來舊香滅。
注釋
團圓:圓貌。親屬團聚,多指夫妻而言。
莫作:不要作。
波中月:水波中的明月。
莫為:不要成為。
潾潾:波光閃爍貌。
不堪:不能承當;不能勝任。不忍心。不可;不能。
李娘:李家姑娘。
青絲髮:黑髮。青絲般的頭髮。
畫帶:繪畫的衣帶。
雙花:打結成雙花形狀。
君:君子。夫君。君王。
結:打結。結系。
輕離別:輕易離別。輕視離別。
惟恐:只怕。唯有恐怕。
舊香:舊日的香火香燭。
白話譯文
夫婦團圓應當持久,不能像水中圓圓的月影;也不要作枝頭的落雪,儘管它非常潔白,卻沒有芳香。
水中的月影雖然是圓的,但隨著波動就會破碎;枝頭的落雪雖潔白如梅,但終不能折下來插瓶供賞。
李娘才十六歲,年紀輕輕就已經嫁人了,可丈夫是一個重利輕別離的生意人。
家門前有條水路,丈夫輕易就離別而去,只怕他回來時年華已逝,紅顏已老。
作品賞析
《三洲詞》,或稱《三洲曲》,是流行於巴陵三江口的民歌。那地方的商人乘船從長江上下,販貨經商。歌辭內容就寫商人重利輕別,使妻子在家,空房獨守,有華年易老之感。這首詩前四句是比喻。波中之月,雖然是圓的,但波動而月就碎,這團圓便是虛假的。樹枝上的雪雖然潔白如梅花,但它終不能折下來當作梅花,插瓶供賞。這四句還可借用來說明凡事要講求實際,不要徒務虛名。第五、六句寫一個假擬中的李娘,年才十六,就已經嫁人了。結髪、結帶,都是結婚的代詞。第七、八句寫門前有水路直通揚州,做商人的丈夫輕易就離別而去,只怕你回來時已聞不到舊時的香了。“舊香”,用來象徵青春年少。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 《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