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音篇》,又稱《韻學集成》,乃明代前期一部字書,由明代章黼編纂。章黼序稱:正文收錄43000餘字。
《直音篇》收字大多源於《四聲篇海》,但有所修正,釋義又廣引眾書。
《四聲篇海》由金代韓道昭編纂,是我國現存收字最多的一部古代字書。由於該書見字輒收,收字過濫,其中謬誤頗多,對後代字書誤導甚重。《直音篇》對《四聲篇海》中所收錄的龐大俗訛字進行了一定整理,擇其較容易識別的進行了關聯溝通;屬於異體關係的,列於正體說解之下,並註明“同上”。刪去了《四聲篇海》中部分有音無義的字和音形義存在矛盾的字。收錄有音無義字3000餘,並附於每部類之末,與正文之字不相雜側。《直音篇》編排方式有所創新,不過,在釋義、注音和溝通字際關係方面於字書傳承史上也存在正、負兩方面影響,後人在漢字考證時不可盲目地盡數照搬。
《直音篇》後經吳道長重訂,因稱《重訂直音篇》。
○編纂者章黼小傳
明·韓浚等《嘉定縣誌》(卷二十四·藝文志一)載:“章黼,字道常,年三十病足,絕意進取,隱居教授。博洽多識,病六書訛繆,仍遵《洪武正韻》,參以《三蒼》、《爾雅》、《說文》、《字林》、《韻會》、《韻略》、《聲譜》、《雅音》、《韻譜》、《玉篇》諸書,參訂同異,集正體三萬餘字,編曰《韻學集成》十三卷,又《直音篇》七卷,年八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