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直立省藤(原變種)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雲南西部盈江西部海拔270-500米的熱帶森林中
- 花果期:12月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莖直立,粗壯,叢生,裸莖粗5-6厘米,高5米以上。葉羽狀全裂,長2.5-3.5米,頂端不具纖鞭;葉軸背面由下部向上部具半輪生至單生的刺;羽片等距排列,劍形,最大的長60-75厘米,寬3.5-6厘米,鑽狀漸尖至急尖,基部下面具深彎折,中脈粗壯、凸起,兩面具刺狀剛毛,邊緣疏被微刺,先端具稍密的剛毛,上部的羽片漸短而狹;葉柄近圓柱形,長,具輪生或半輪生的長刺;葉鞘在腹面張開(不完全的管狀),具密集而不整齊的近成列的長刺;托葉鞘很大,在成齡葉的腹面縱裂成2個大的長耳狀,上面密被成橫列的黑色短剛毛。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基部為三回分枝,上部為二回分枝,長約3米,具4-5個分枝花序,不具或具短纖鞭;下部的分枝花序最大,長30-50厘米,二次分枝,每側約有10個小穗狀花序,長15厘米,每側約有15-20朵花;大小佛焰苞被褐色鱗秕,一級佛焰苞由管狀縱裂成纖維狀,多少具刺,二級佛焰苞漏斗形,一側延伸為撕裂狀的尖,小佛焰苞為不對稱漏斗形;總苞杯狀,幾乎包在小佛焰苞內;雄花幾乎完全伸出於小佛焰苞,長約9毫米,直徑3毫米;花萼鐘形,3裂;花冠長於花萼2倍,3深裂;雌花序長約1.3米,二回分枝,頂端退化成1個小穗狀花序或纖弱的短尾狀附屬物,具7-8個分枝花序,每側有7-10個小穗狀花序,下部的長15厘米,每側有10-15朵花;一級和二級佛焰苞與雄的相似,小佛焰苞漏斗形;總苞托側生於小佛焰苞的近底部,總苞杯狀,不超出或稍超出總苞托;中性花的小窠明顯新月形;雌花寬圓錐狀,長約6毫米;花萼圓錐狀,3齒裂;花冠稍長於花萼,3裂片。果被扁平;果實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長2.7-3.5厘米,直徑1.8厘米,基部圓形和幾不具梗,頂端具短喙狀乳頭突起,鱗片12縱列,中央有寬的溝槽,下部淡黃色向頂部為紅褐色或栗褐色,近邊緣具黑色線,邊緣乾膜質,齧蝕狀。種子長卵球形,長2-2.4厘米,直徑1.2-1.5厘米,兩端稍圓,基部較寬,橫斷面近圓形,表面具稍細的窪點,胚乳嚼爛狀,胚基生,偏斜。花果期12月。
本種僅見於雲南西部盈江西部海拔270-500米的熱帶森林中,為我國稀有植物。印度、緬甸亦產。
產地生境
本種僅見於雲南西部盈江西部海拔270-500米的熱帶森林中,為我國稀有植物。印度、緬甸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