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蓮僧救母

目蓮僧救母

佛教故事,最早見於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故事敘述佛陀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在中國流傳甚廣,曾經是無數圖畫及戲曲的題材。

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於佛,佛示之於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目蓮僧救母
  • 出處:《佛說盂蘭盆經
  • 時間:東漢
  • 類屬: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目蓮僧與黃巢,佛說本經因緣,佛說盂蘭盆經,藝術演繹,梅花大鼓,京劇,

佛教故事

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
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
母死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這樣一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到現代,而且是口口相傳,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

目蓮僧與黃巢

民間傳說目蓮僧為了救母,放了地獄中的惡鬼八百萬轉世。所以要轉生為黃巢,把轉世的惡鬼殺回地獄,總結這廝前世放了八百萬的惡鬼到人間,上面派他下來回收。
轉世後便是投生到了一家鹽販的家中,由於他天生長相怪異,一出生把爹娘嚇個半死,就把黃巢給扔在了一個大樹下,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又反悔了,便去找孩子,卻發現原本在樹下的孩子竟然不見了,而那大樹之上卻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原來,他是神仙轉世,有神明保護,怕他被野獸所傷,便將他托到了樹枝上的一個鳥窩裡,他的父親便認定了這孩子一定是神仙轉世,便上樹從鳥窩中抱下了兒子後,就給這孩子取名‘黃巢’。
黃巢黃巢

佛說本經因緣

佛說這本經的因緣,發端是由目連尊者,這段因緣,在本經已有詳細說明,先摘一段來說,以作此經發起的序說。目連尊者,初得道果,要度他先亡父母,以報父母養恩,尊者以天眼觀察,尋見亡母墮在餓鬼道中,皮骨連立,為飢所苦,目連看了,是很悲傷,便運神力,將飯送至鬼道,給他亡母吃,可是他亡母,一見此飯,慳貪惡習頓現,左手遮缽,右手搏食,飯未入口,變成炭灰,始終不能吃到一口,這種情形,以骨肉有關的目連看了,更是悲傷,未知亡母造何罪業,連這點飯還沒有福氣享受,目連受了這種創痛,他在慌張之下,情急智生,一直跑到佛所問佛,此即「子急告父,臣急告君。」以是本經的因緣,是由這樣而來的。
深一層說,佛說這本經的因緣,固然是由目連請求,佛才說的,但佛藉了目連的問辭,便發揮他救世救人的悲心,直接是救目連母親,間接是普救未來眾生,因未來眾生,劣性多屬慳貪業重,這種慳毒,淺的尚可圖救,深的將來的遭遇,必定和目連母同一命運,所以佛說這本經,目的是要普救這一類的眾生的。至於本經救濟的方法,在經里已有詳細說明,先把本經兩點重要意義,先來提說一下,這兩點就是:先明三寶恩,次明法制。
先明三寶恩,三寶是人們最大的恩德,三寶才能徹底救濟人們一切的苦難,是世間最大的福田,我們要明白一切恩中,唯有三寶恩為最,在本生心地觀經說:「世出世恩,共有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前三種,是世間恩,後一種,是出世間恩,世間恩雖大,但是未若出世間恩之大,我們遺體雖從父母而來,父母雖有教養之恩,但三寶恩是養活我們的法身慧命,它像一盞黑暗的明燈,指示我們迷途的方向,使我們了生脫死,直到彼岸,所以三寶恩比起父母恩,委實是大得不可比擬,它是超過一切的恩惠的。
次明法制,法制,在本經已有明文指示,照中國計算,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是僧人結夏安居日,九旬加行,至七月十五日安居竟,就可自恣,所謂自恣,就是僧人在三個月中,加工用行,有人斷惑證真,有人獲四禪定,或有疑犯,任他所舉,對眾懺悔,懺悔已,就可恢復清淨,獲得禪定解脫,成為人天福田,故此日可說為人們最勝植福消災日,人們能在這個日子,用飯食百味各種供具,供養那些自恣僧人,藉其福力,在生父母,康樂百年,七世父母,離苦生天,這種勝行,稀有功德,我們是應照佛法制遵行,自可報德,佛說這本經,為的是要指示我們這種的法門,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機會,可為報答我們父母的恩德。

佛說盂蘭盆經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6 冊 No. 0685 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飯,右手摶飯。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啼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為汝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種親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復有人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受無量快樂。”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盆時,先安在佛塔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爾時目連比丘及此大會大菩薩眾皆大歡喜,而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是時目連其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爾時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此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可爾不?”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願便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得生天人中,福樂無極。”
佛告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爾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盂蘭盆經

藝術演繹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目蓮僧救母》鼓詞文本
日出東來還轉東,勸世人總要行善莫行兇。
行善人自有天加護,作惡的人兒老天不容。
昔日裡倒有傅羅卜,幾代吃齋好把善行。
到後來出了家當和尚,他的那法名就叫目蓮僧。
他的母劉氏不修好,吃齋開齋動了葷腥。
偷吃狗肉算小事,拿著狗油點佛燈。
那位老家院一到靈山把信去送,目蓮僧勸他的母親回歸了家中。
梅花大鼓《目蓮僧救母》梅花大鼓《目蓮僧救母》
兒的娘,聽人說你不修好,吃齋開齋動了葷腥。
劉氏聞聽這句話,叫聲我兒目蓮僧。
為娘我若有開齋意,五鬼捉拿娘我的魂靈。
那位劉氏女自從冥了這牙疼咒,她全不想家宅六神全不容。
到了這一天,劉氏花園埋狗骨,陣陣陰風冷似冰。
劉氏扭項回頭看,五個惡鬼相貌凶。
鋼叉一抖嘩啦啦啦響,捉住劉氏她的魂靈。
不言五鬼捉劉氏,再表得道的目蓮僧。
那位目蓮僧正在靈山坐,耳鳴眼跳不安寧。
袖占一課知道了,我母受難在酆都城。
我有心搭救我的母,手中缺少寶一宗。
低頭一想有有有,我一到西天走一程。
腳駕祥雲來得快,雷音寺不遠面前迎。
四大金剛門把守,還有三千比丘僧。
十八位羅漢兩邊站,二十八宿來聽經。
佛爺在禪堂坐,頭上還有個大鵬鷹。
那位目蓮僧到此忙跪倒,口尊我佛在上聽。
我母劉氏不修好,打到陰曹受苦刑。
我有心搭救我的母,手中缺少寶一宗。
佛爺聞聽這句話,開言叫聲目蓮僧。
來來來,九環禪杖借與你,只望你早去早回城。
那位目蓮僧接過佛爺的寶,辭別我佛謝恩情。
腳駕祥雲來得快,轉眼看見酆都城。
見大鬼小鬼門把守,一個一個相貌凶。
九環禪杖點一點,大鬼小鬼它的頭疼。
九環禪杖點二點,大鬼小鬼影無蹤。
九環禪杖點三點,嘩啦啦打開酆都城。
跑出惡鬼八百萬,轉男轉女去托生。
到後來黃巢下了世,才將惡鬼收回城。
不言惡鬼托生去,再表得道目蓮僧。
邁動仙足往裡走,遙望見我母受罪地獄十八層。
脖項帶長枷鎖,眼前點著兩盞燈,(這個)九環禪杖點一點,脖項枷鎖落流平。
九環禪杖點二點,霎時點滅兩盞燈。
目蓮僧跪在地,口尊老娘在上聽,跟兒走,跟兒走,佛爺的面前替你求情。
目蓮僧上前背起她的生身母,腳駕祥雲起在空。
這一回目蓮救母一古段,一子成佛九族高升。(又作:念眾位福如東海富貴康寧。)
家宅六神:民間以灶王、土地、鬥神、戶尉、井泉童子、三姑夫人為家宅六神。
黃巢下世:傳說目蓮僧為了救母,放盡地獄八百萬惡鬼,佛祖讓他轉世為黃巢(即唐末起義領袖),逐個追殺回來,還人間以乾淨。

京劇

目蓮一門,素行善。目蓮之母常頌經,戒殺放生。久之,目蓮之兄,為佛度去。其父出門追尋,亦為佛度去。一日,目蓮自學塾歸,途中又為地藏佛度去。其母參禪未透,不知彼等已成正果,反以為彼蒼夢夢,我佛昏昏,善惡不分,竟令我家破人亡。遂大開殺戒,停止善舉,經卷佛像,毀之一空。死後,冥王怒其修正不果,造孽過多,令鬼卒押在豐都城,逼觀刀山劍樹、油鍋血池、刳腹抽腸、剝皮割舌,以及煎熬磨碓種種冥刑;並謂冤冤相報,冥中執法如山,毫無情面,不若陽世之可以營私舞弊者也。目蓮之母,屬目之餘,心寒膽裂,悔
京劇《目蓮僧救母》京劇《目蓮僧救母》
之無及。游至滑油山,適目蓮尋母而至,母子相見大哭。目蓮弘施佛力,救母出地獄而去。
大鬼 (內白) 哽嚇!
(眾鬼卒、大鬼同上。)
大鬼 (數板) 閻君命我作鬼頭,作鬼頭,十鬼見了九鬼愁。行善的金橋走,作惡的打不休來罵不休,哪怕小鬼作對頭!
(白) 我乃大鬼是也。閻君朝拜佛祖去了,命我看守豐都城。不免在此伺候。
(目蓮上。)
目蓮 (白) 阿彌陀佛!
(二簧原板) 在仙山奉了師父命,
來到陰曹探望娘親。
(白) 小生目蓮僧。奉了師父之命,來到陰曹探望娘親,就此走走。
(二簧原板) 西方路上一隻鵝,
口含仙草念彌陀。
連毛倒有修行意,
人不修來待如何?
(白) 來此已是豐都城,待我念起咒語:唵嘛呢叭咪吽……
大鬼 (白) 啊!哪裡這樣驚天動地?待我看來。
原來是小師傅,姓甚名誰?
目蓮 (白) 小生目蓮僧。
大鬼 (白) 到此何事?
目蓮 (白) 長官聽了:
(二簧原板) 在仙山奉了師父命,
來到陰曹探望娘親。
大鬼 (白) 你母親姓甚名誰?
目蓮 (白) 聽了:
(二簧原板) 我的母並非是別的名姓,
劉氏清提就是我娘親。
大鬼 (白) 待我與你問來。
眾鬼卒,
(眾鬼卒同允。)
大鬼 (白) 裡面可有個劉氏清提?她子目蓮僧,看望於她。有者即來打話。
劉清提 (內白) 有!
(內二簧原板) 聽一言不由我心內著驚,
耳邊廂有孩兒尋找娘親。
劉清提原本是老身的名姓,
我的兒叫羅卜,不叫蓮僧。
望長官你與我盤查細問,
我母子見一面感你的大恩。
大鬼 (白) 小師父,裡面有一個劉氏清提,她子不叫目蓮僧。
目蓮 (白) 叫什麼?
大鬼 (白) 叫什麼糖蘿菔醋蘿菔。
目蓮 (白) 敢是傅羅卜?
大鬼 (白) 不錯,傅羅卜。
目蓮 (白) 請上城樓,我母子相見。
大鬼 (白) 閻君知道,那還了得!
目蓮 (白) 行個方便吧!
大鬼 (白) 使不得!
目蓮 (念) 唵嘛呢叭咪吽……
大鬼 (白) 啞唷啞唷……不要如此!
眾鬼卒,將劉氏清提,押上都城。
(劉清提上,上台子。)
目蓮 (二簧搖板) 一見母親淚眼認,
怎不叫人痛在心。
(白) 長官,將我母親焰火去了。
大鬼 (白) 眾鬼卒,將劉氏清提,焰火去了。
劉清提 (二簧導板) 劉清提站都城一言難盡,
(白) 羅卜我兒,尼呀……
(二簧垛板) 叫一聲我的兒細聽詳情:
(二簧原板) 兒本是陽世人相隔幽冥,
今來到陰曹府把娘找尋。
苦愁眉叫為娘心痛難忍,
觀不見兒容貌只聽聲音。
想當初在陽間一家歡幸,
兒每日在佛堂苦讀經文。
娘只說吃長齋何等僥倖,
驚動了那鐵樹神開花見針。
娘不該在佛堂咒罵神聖,
娘不該用葷油添了佛燈;
娘不該講博古花園攘定,
娘不該打僧罵道,罵道打僧,不聽菩言,開了五葷,身受這災星。
我的兒呀!
(緩鑼鼓。)
劉清提 (二簧原板) 兒的父修正道西天成聖,
哪知道為娘我受此苦情。
娘只說陰曹府無有報應,
有誰知為娘我到今日,蓬頭蓋臉,項帶鐵鏈,口內吞火,眼中點燈,何日裡逃生?
我的兒呀!
(緩鑼鼓。)
劉清提 (二簧原板) 求佛尊將為娘罪過改定,
放為娘出都城是瞑目甘心。
(白) 兒嚇,今當四月初八日,閻君赴龍華大會去了,你可哀告長官,將為娘放出都城,我母子也好相見。
目蓮 (白) 長官,將我母親放出都城。
大鬼 (白) 閻君知道,那還了得!使不得!
目蓮 (念) 唵嘛呢叭咪吽……
大鬼 (白) 啞唷啞唷……不要如此!
眾鬼卒,將劉氏清提,押出都城。
(劉清提出城。)
劉清提 (三叫頭) 羅卜!我兒!兒嚇!
(二簧搖板) 娘只說陰曹府無報應,
天網恢恢有神靈。
(白) 兒嚇,為娘披枷帶鎖,如何是好?
目蓮 (白) 有佛法。
劉清提 (白) 快快念來。
目蓮 (白) 是!
(二簧搖板) 對準西方身拜定,
快將枷鎖離娘身。
劉清提 (白) 為娘雙目不明,如何是好?
目蓮 (白) 有佛法。
劉清提 (白) 快快用來。
目蓮 (白) 遵命
(二簧搖板) 對準西方身拜定,
取來了甘露水付與娘親。
劉清提 (白) 兒嚇!
(二簧搖板) 娘只說母子不能見,
誰知相逢地獄門。
(白) 兒嚇,為娘肚中飢餓,如何是好?
目蓮 (白) 還有佛法。
劉清提 (白) 快快用來。
目蓮 (白) 是!
(二簧搖板) 對準西方身拜定,
取來了乾飯付與娘親。
(眾鬼同上。)
劉清提 (白) 兒嚇,這些冤鬼,超度他們。
目蓮 (念) 唵嘛呢叭咪吽……
(眾鬼同下。)
劉清提 (白) 兒嚇,這飯多被餓鬼搶了去了。
目蓮 (白) 還有佛法。
劉清提 (白) 快快用來。
目蓮 (白) 是!
(二簧搖板) 二次又把身拜定,
再取乾飯付與娘親。
(小鬼上。)
小鬼 (白) 報:閻君回殿來了!
大鬼 (白) 知道了。
(小鬼下。)
大鬼 (白) 你母子快快分別了罷!
劉清提 (白) 呵嚇!
(二簧搖板) 母子見面才歡欣,
霎時就要兩離分。
母子們只哭得珠淚滾,
(白) 兒嚇……
(劉清提、目蓮同下。)
大鬼 (白) 呵嚇且住!這些冤鬼,俱已逃生去了,閻君回來,如何是好?也罷,待我也逃生去罷!
(大鬼下。)
(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