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信息
盬
拼音:gǔ
注音:ㄍㄨˇ
部首:皿,部外筆畫:13,總筆畫:18
五筆86&98:AHNL
倉頡:SRBT
鄭碼:HMJL
筆順編號:125125311225125221
四角號碼:781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6EC
基本字義
● 盬
gǔ ㄍㄨˇ
◎ 古代鹽池名:“戊子至於~。”
◎ 沒有經過熬制的鹽:“猗頓用~鹽起。”
◎ 不堅固:“器用~惡,孰當督之!”
◎ 停止:“王事靡~,不能蓺稷黍。”
◎ 吸飲:“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已而~其腦。”
方言集匯
◎ 粵語:gu2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灣四縣腔] gu3 [
梅州腔] gu3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鹽池 [salt pond]
盬,鹽池。——《廣韻》
未經煉製的顆粒鹽 [granulated salt]
猗頓用盬鹽起。——《史記·貨殖列傳》。司馬貞索隱:“盬,謂出鹽直用不煉也。”
詞性變化
盬
gǔ
〈動〉
通“苦”。止息 [stop]
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詩·唐風·鴇羽》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字部】盬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3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𠀤音古。《說文》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行十六里。《左傳·成六年》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注》郇瑕,古國名,在河東解縣。盬,鹽也。猗氏縣鹽池是。《周禮·天官·鹽人》凡齊事,鬻盬以待戒令。《疏》盬出於鹽池,今之顆鹽是也。《史記·貨殖傳》倚頓用盬鹽起。《注》謂出鹽直用不練也。一說盬鹽,河東大盬。散鹽,東海煑水為鹽。
又不攻致也。一曰不堅牢也。《詩·唐風》王事靡盬。《前漢·息夫躬傳》器用盬惡。
又啑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夢楚子伏己而盬其腦。
又《玉篇》姑也。《揚子·方言》且也。
又雜猝也。《注》皆倉卒也。
又《集韻》古慕切,古去聲。攻致也。
又《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古平聲。𨻰楚人謂鹽池為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