盪皮參,中藥名。為海參科動物玉足海參Holothuria leucospilota (Brandt)(去內臟)的全體。分布於福建東山、廣東、海南至西沙群島。具有補腎養血,催乳,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虛弱勞怯,產後乳少,腸燥便秘,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盪皮參
- 別稱:烏蟲參、烏參、紅參
- 界:動物界
- 門:棘皮動物門
- 綱:海參綱
- 目:盾手目
- 科:海參科
- 屬:海參屬
- 種:玉足海參
- 分布區域:福建東山、廣東、海南至西沙群島
- 採收時間:多在春、秋季
- 用量:內服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附註,藥理作用,
入藥部位
全體。
性味
味甘、鹹,性溫。
功效
補腎養血,催乳,止血。
主治
用於虛弱勞怯,產後乳少,腸燥便秘,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記憶力衰減:玉足海參適量,煮服。
2、治虛勞:玉足海參配竹筍、荻菜適量,煮服。
3、治便秘:玉足海參、木耳(切碎),入豬大腸煮食。(1-3方出自《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
採集加工
潛水員下水捕撈多在春、秋季,也可以拖網捕撈,但對資源破壞大,多禁用。捕後除去內臟,洗淨腔內泥沙、血污,在鹽水中煮約1h,撈起放冷。經曝曬或烘焙至八九成乾時,再加入蓬葉汁中略者,至顏色轉黑時取出曬乾。
形態特徵
玉足海參:又名白斑海參。體圓筒狀,後部常較粗大,一般體長20-30cm。背面散生少數疣足和管足腹面管足較多,排列不規則,但幼小個體的管足常排列成3縱帶。皮內骨片主要為桌形體和扣狀體。桌形體的底盤為圓形,中央有4個大孔,周圍有8-14個小孔,塔頂有一大圓孔,周圍有8-11個小齒;另有較小的桌形體,底盤近方形,中央有大孔4個,角上有小孔4個。扣狀體骨片多為橢圓形,有穿孔3-4對。
生長環境
生活時背面為暗褐色,老年個體色常較深,幼小個體常帶紫褐色。腹面色較淡。多生活於石堆間水窪中;幼體常棲息於潮間帶珊瑚礁或岩石下。我國分布自福建東山、廣東、海南至西沙群島。
附註
功效相同的同科屬動物尚有:棕環海參H. fuscocinerea Jaeger 分布於廣東、海南及西沙群島。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抗凝血作用;
4、對血小板聚集影響:抑制血小板聚集;
5、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促進血液中膠體炭粒的清除率,並有對抗環磷醯胺、氫化考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
7、其他作用:阻遇刺激神經或肌肉所引起的肌肉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