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驥(工程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盧驥(1904~1976),亦名立群、龍驤,八里灣李家田人。3歲喪父,母雙目失明,家負重債。13歲入縣立高等國小,寄居老師董必武家中。1921年春,考入省立第六中學。畢業後,同時考取3所大學,後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學習工程建築,業餘還研究哲學、美學,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回武漢,在大江磯頭慨嘆:“中國的命運是泰還是否?人們的心兒是欲還是理,望前頭茫茫無際,抓心頭只是一把辛酸淚!”後任北伐軍十五軍政治部幹事。北伐軍攻占武漢後,盧以鄂東及黃安縣農運特派員身份,回鄉開展農民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驥
  • 別名:立群、龍驤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76年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盧驥(1904~1976),亦名立群、龍驤,八里灣李家田人。

個人經歷

1927年2月,返回武漢,參與閱馬場農民集會的組織工作,編輯《農工日報》,將留學所攢的經費捐出辦報,自己過著清苦的生活。“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被通緝流亡。離漢前的當晚,於漢陽
江畔口占七絕2首:“驟雨凝雲暗楚城,棹臨深處客心驚,秋波萬點情何默?偷向離人壯此行。“瞻前黃鶴後牙台,笛奏琴彈此回哀,吹落梅花流水去,仙人處士盍歸來。”在上海和日本,邊教書、寫稿,邊研究建築美學,翻譯藝術理論著作。譯有《馬克思藝術論叢。建築學部分》和《產業革命史》,為我國最早從建築藝術角度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書。
“九一八事變,’後返武漢,與李范一等規劃湖北的工業和市政建設。1933年參與開辦武昌的自來水廠。次年主持興建省立圖書館,設計首義公園,並將奧略樓、張公祠、抱冰堂等古典藝術建築和“中山紀念堂”、“總理孫中山先生紀念碑”維修一新,興建辛亥革命元勛銅像。
1938年,組織重建黃鶴樓委員會,伏案設計和製作模型,四處奔走,募集經費,終因政府財政拮据未成。日軍侵占武漢後,盧避難到四川萬縣任教。抗日戰爭勝利後,回鄂與李四光一道探查礦產資源,同李范一開辦農業機械公司、奶牛合作社,並任荊南煤礦總工程師兼總經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南工業部長江中游工程局從事恢復工業生產和水利建設工作。晚年,研究歷史和哲學。1976年3月5日病逝於武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