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曜天,1916年出生,韓集鎮姚川村人,無黨派人士。1935年,臨夏中學國中畢業,獲頭名殊榮,當年赴省會考,名列前茅,一時傳為佳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耀天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9年3月
- 畢業院校:臨夏中學
- 出生地:韓集鎮姚川村
- 政治面貌:無黨派人士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1947年,當選臨夏縣參議會議員,曾為減輕農民稅務負擔、掩護中共地下黨員等做了許多有益工作。1949年,國民黨"馬家軍"韓起功部從姚川村抓兵5人,他冒險進城,以歡送鄉鄰子弟入伍招待吃飯為名,遊說駐軍團長批准,從陝山會館新兵集中營領出王建國、蒲玉龍、盧尕成等5人,伺機逃脫。為避迫害,遠走甘南,直到臨夏解放才從藏區返鄉,在臨夏市東公館謁見王震司令員,旋即被任命為臨夏縣韓集區區長,為支援王震大軍西渡黃河進軍青海、新疆,積極徵集糧食上千石,其中從自家存糧中帶頭捐出60石。因向富戶徵集軍糧引起漠泥溝何家村30多戶地主不滿,盧家在雙城蓄存的數千方木材被歹徒縱火燒毀,大火燃燒七八天才熄。為保衛新生政權,他數次指揮區政府人員打退馬英貴匪徒的武裝襲擊。1951年,調任臨夏縣大河家區區長,深入各族民眾中訪貧問苦,團結宗教界人士,興修水利,整辟道路,選送少數民族優秀青年到民族學院學習,還動員四堡子、陶家、克西米富戶,為抗美援朝捐助"飛機大炮",在大河家各族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後來,盧曜天先後任臨夏縣副縣長、臨夏州水電局副局長等職,參與或主持興修馬集渠、夏惠渠、南川渠、北塬渠、南陽渠、銀河渠等水利工程,被各族幹部民眾譽為造福百姓的"水利縣長"。1956年秋,開工修建北塬渠水利工程,盧曜天分管具體施工。近兩年的施工期內,他每天平均步行30公里,鑽隧道,跨山溝,精心組織施工,指揮搶險,及時解決各類困難和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1958年,開工建設南陽渠水利工程,盧曜天兼任工委主任,在國家投資很少的情況下,迎難而上,組織民眾肩挑鎬挖,修成牙當水庫,開通牙當至東鄉縣主渠道,後遇三年困難而中止,夙願未酬。1961年,臨夏市與臨夏縣分設,盧曜天復任臨夏縣第一副縣長分管農業,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之後,農村經濟凋弊,為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他深入農村開展調查,想方設法恢復生產,先後籌建數項水利工程,期間因"文革"罹難罷官,但仍堅守工地,直至銀河渠竣工。走出"牛棚"後,他又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深入積石山"九峽三關"探查水源,完成全縣水利規劃,提出太子山、積石山一帶"峽有峽水,西高東低,全面規劃,綜合利用,小型為主,先小後大,逐步實現水利化"的水利建設方針,得到省、州專家的肯定。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盧曜天任州水電局副局長,受命於撥亂反正、百廢待興之際,發揮特長,殫精竭慮,精心描繪全州水電發展藍圖,提出北塬渠二期工程建設計畫。1981年,盧曜天任臨夏縣政協副主席。1999年3月病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