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法國盧米埃爾大獎是法國“金球獎”, 由已經去世的法國著名製片人丹尼爾·托斯坎·迪·普朗捷(Daniel Toscan du Plantier)和英國記者
愛德華·貝爾(Edaward Behr)創立,由駐巴黎外國記者投票選舉產生最後的獲獎名單,旨在獎勵法國過去一年的優秀作品和創作者,以及法語區優秀電影作品。
歷屆回顧
歷屆法國盧米埃爾獎回顧 |
---|
第1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2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4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5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6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7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8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9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0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1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2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 第15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6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7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8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19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第20屆法國盧米埃爾獎 |
| | | |
獲獎名單
2006年第11屆
最佳導演獎:菲利普·卡瑞《戀曲1968》
最佳劇本獎:麥可·漢內克《隱藏》
最佳“外籍法語片”獎:達登兄弟《孩子》比利時
年度觀眾選擇獎:哈杜·米埃利努《生命國界》
2009年第14屆
(2009年)
2016年第21屆
最佳男演員:文森·林頓 《市場法則》和《女僕日記》
最佳新人女演員:古內絲·森索伊、 多嘉·澤伊內普·多古斯魯、艾麗特·伊斯詹、塗格巴·桑古羅格魯《野馬》
最佳新人男演員:羅德·帕拉多《昂首挺胸》
最佳處女作:《野馬》丹妮茲·蓋姆澤·厄古文
最佳攝影:大衛 ·西扎勒《野馬》、《無政府主義者》和《我是一個士兵》
最佳音樂: Gregoire Hetzel 作品《美好季節》和《
青春的三段回憶》
最佳法語片(法國本土之外影片):納比勒·阿佑什《如此被愛》
2017年第22屆
最佳紀錄片:《法國電影之旅》
2018年第23屆
最佳法語電影:《囚禁》菲利普·范·萊烏
2019年第24屆
最佳編劇:皮埃爾·薩爾瓦多、貝努瓦·格拉凡、班傑明·夏布利《自由了!》
最佳男演員:阿萊克斯·魯茲《蓋》
最佳新人女演員: 奧菲麗·寶《宿命,吾愛:第一部》
最佳新人男演員:菲利克斯在·馬利托《野性》
最佳紀錄片《薩姆尼之路》,導演Stefano Savona
最佳法語國家影片:《
女孩》,導演Lukas Dhont
最佳攝影:貝魯瓦·德比《西斯特斯兄弟》
最佳音樂:Vincent Blanchar 和Romain Greffe《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