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實驗方法是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用α粒子轟擊金屬箔從而證實他的原子行星模型的實驗方法。該實驗是原子物理學早期發展中最重要的實驗之一。19世紀末有兩種原子模型,一種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原子球內,而電子則一個個地分布於球的不同位置上。盧瑟福則認為原子中央是一個很重且帶正電荷的原子核,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好像行星繞太陽運轉一樣。為證實這一構想,1911年盧瑟福等人將放射性元素鐳放在一鉛管內,鐳放射出的α粒子垂直地射到金屬箔上,α粒子與金屬箔發生作用後沿不同方向射出,打到沿圓弧移動的螢光屏上,發出閃光。記錄下閃光次數可得到α粒子依不同方位的分布。結果發現,大多數α粒子經過金屬箔後與原來的運動方向偏離不大,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大角度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