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曉月(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

盧溝曉月(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據金代《明昌遺事》所載,“燕京八景”始於金章宗年間。在橋的東西兩頭各立御碑一通,東頭為清代乾隆帝御書“盧溝曉月”碑,西頭則是清康熙帝於1698年為記述重修盧溝橋而豎的御製碑。 古時,這裡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更顯明媚皎潔,從而成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北京豐臺區宛平城內月色朦朧,美麗的月亮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站在盧溝橋上,市民已經可以欣賞到“一天三月”的曠世奇景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盧溝曉月
  • 地理位置:北京廣安門外西南,橫跨永定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20元
  • 著名景點:盧溝橋
  • 所屬國家 :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
景點介紹,盧溝橋,建築,重要性,作用,發展歷史,追溯來源,南水北調,有望重現,

景點介紹

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橫跨永定河上,古時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過盧溝橋。2000年,政府曾努力恢復過曉月湖的水面,但最終還是因缺水而放棄,其間還嘗試用高科技手段在湖畔製造人造月亮,卻無法與“一天三月”的自然奇觀媲美。2008年5月份,豐臺區政府啟動永定河的蓄水工程,工程中就包括恢復曉月湖水面。這次,恢復湖面採用的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用來沖管道的廢棄水,從2008年7月1日開始注入曉月湖中。7月20日,隨著南水北調京石段最後2萬方沖管道棄水流入曉月湖,幹了20年的盧溝曉月湖終於有了水波映月的條件,“盧溝曉月”奇觀也得以在2008年中秋佳節期間成功再現。
盧溝曉月盧溝曉月

盧溝橋

建築

盧溝橋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橫跨永定河上。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橋,十一個拱券洞門悠然臥在波瀾之上,每個橋墩前的分水尖,俗稱斬凌劍。橋上兩側共有一點四米高的望柱二百八十一根。兩柱之間由刻著花紋的欄板相連。每個望柱頂端都有一個大獅,大獅身上雕著許多姿態各異的小獅。經考古工作者勘察,橋上石獅,包括橋東端代替抱鼓石的兩個大獅,華表蓮座上四個座獅,二百八十一根望柱的大獅及一百九十八個大獅身上的小獅,總數為四百八十五個。橋全長二百六十六米,寬八米,橋東端有碑亭,石碑正面為乾隆手書“盧溝曉月”四字,背面為乾隆書盧溝橋詩。
盧溝曉月盧溝曉月

重要性

古老北京從燕國的薊城,到遼代的南京,城市建設有了很大發展,盧溝渡口的重要性自然也與日俱增。但是“盧溝河水非常渾濁而湍急,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要根據水位深淺,選擇地點搭臨時橋樑。後來官家在兩岸造了一座浮橋……”。這是宋朝使臣許亢宗在公元1125年出使北國時寫《宣和乙巳奉使行程錄》中有關盧溝渡口的一段描寫。公元1153年,金中都作為北方政治中心,進出都城的惟一門戶——盧溝渡口,仍用臨時木橋或浮橋,顯然已不能適應當時形勢。於是,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在盧溝渡口建造了一座永久性大石橋,名叫廣利橋,即中外馳名的盧溝橋。
重現當年燕京八景“盧溝曉月”重現當年燕京八景“盧溝曉月”

作用

盧溝橋至京城三十餘里,在交通不太發達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罷餞別酒,啟程上路,來到盧溝河畔已是夕陽西下之時了。客人們不得不找地投宿準備來日早行。於是此處逐漸發展為京城西南的第一個歇宿點。我們從元代《盧溝伐木圖》上看到當時盧溝河畔茶肆酒館、招商旅店之繁華及策馬驅車、步行擔擔、風塵僕僕客人之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留宿的客人,一覺醒來,已雞鳴三遍,洗漱登程,首先感覺是曉月當空,東方露出魚肚白色,天空殘月倒掛,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此時方可真正體會到“盧溝曉月”之意。金朝禮部尚書翰林學士趙秉文的一首盧溝詩:“河分橋柱如瓜蔓,路人都門似犬牙,落日盧溝橋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
工作人員在巡視工作人員在巡視

發展歷史

元代,陳孚《盧溝曉月》詩:“長橋彎彎抵海鯨,河水不濺永崢嶸;遠雞數聲燈火杳,殘蟾猶映長庚月。道上徵車鐸聲急,霜花如錢馬鬃濕;忽驚沙際影搖金,白鷗飛下黃蘆立。”
小朋友們表演古箏《中秋望月》小朋友們表演古箏《中秋望月》
明代,張元芳的《盧溝曉月》詩很有代表性:“禁城曙色望漫漫,霜落疏林刻漏殘;天沒長河宮樹曉,月明芒草戌樓寒。參差闕角雙龍迫,迤邐盧溝匹馬看,萬戶雞鳴茅舍冷,遙瞻北極在雲端”。鄒緝題己紱《北京八景圖》稱:“盧溝本桑乾河,曰渾河,亦曰小黃河……去都三十里,有石橋跨於河,廣二百餘步,其上兩旁皆石欄,雕刻石獅,形狀奇巧。成於金明昌三年,橋之路,西通關峽,南達江淮,兩旁多旅舍。以其密爾京都,行人使客,往來絡繹,疏星曉月,曙景蒼然,亦一奇也,故曰盧溝曉月”。鄒緝還有《盧溝曉月》詩;“河橋殘月曉蒼蒼,照見盧溝野水黃。樹入平郊分淡靄,天空斷岸露微光。北趨禁闕神京近,南去徵車客路長。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盡五更霜。”
清代,乾隆曾到過盧溝橋,並寫有《過盧溝橋》詩:“薄霧輕霜湊凜秋,行旌復此渡盧溝。感深風木睽逾歲,望切鼎湖巍易州。曉月蒼涼誰逸句,渾流縈帶自滄洲。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見芃芃滿綠疇。”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謁泰陵,過盧溝橋又作詩:“茅店寒雞咿喔鳴,曙光斜漢欲參橫。半鉤留照三秋淡,一☆分波夾鏡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懷程客子影猶驚。邇來每踏溝西道,觸景那忘黯爾情。”並題“盧溝曉月”,立碑於橋頭。
盧溝曉月盧溝曉月
在橋的東、西兩端各有一通石碑,該文記述了康熙、乾隆時修橋的經過。乾隆寫的那通碑,記述的更詳細有趣。是年,發現橋有損壞,乾隆命修繕,當拆開橋的一面一看,發現橋拱結構“石工鱗砌,錮以鐵釘、堅固莫比”。“實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舊之堅固也。”結果僅修繕了橋面、欄板和石獅。對此,乾隆感慨道:“朕因是思之,渾河巨浪,勢不可擋,是橋經數百年而弗動,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則此橋必不能至今,然非拆其表而觀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細如是亟也。” 今天,雄偉壯觀的石橋,神態各異的石獅,盧溝曉月石碑,經過修葺,供中外遊客觀賞。由於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廳水庫攔蓄洪水,避免了河水泛濫成災。昔日的波光濤影已經很難見到了。

追溯來源

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傳說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曆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盧溝橋上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么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確是一位善於想像的藝術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後人去作科學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於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朝氣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築,不管是料峭的春晨,淒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於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生髮出多少反射的美感。你說,偏以“曉月”陪襯這“碧草盧溝(語出清劉履芬《歐夢詞》中《長亭怨》一詞:“嘆銷春間關輪鐵,碧草盧溝,短長程接。”) ”不是最相稱的“妙境”嗎?
盧溝橋盧溝橋
我們從資料中看到,建成於金明昌三年(1192)的盧溝橋,因它橫跨於盧溝河上而得名。盧溝河的上游叫桑乾河,發源於山西馬邑縣(今朔縣)的雷山。這條河因為流經這裡的盧師山,也因為水質混濁,水色發黑,所以也曾叫過黑溝河、盧溝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了給這條河起個吉利的名字,能夠鎮住盧溝河的經常泛濫,才改名為永定河。建於金代的盧溝橋,是一座長266.5米,寬7.5米、11孔的聯拱石橋。它對北京來說,稱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石橋。金章宗很推崇這座盧溝橋,就給它封了個“盧溝曉月”的雅號,並把它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資料這樣註解說:“每當五更雞唱,斜月西沉,盧溝橋的月色格外嫵媚,因以得名盧溝曉月。”
盧溝曉月廟會盧溝曉月廟會

南水北調

2008年7月22日,隨著40萬噸水流的注入,乾涸多年的盧溝橋曉月湖重新蓄起一池清波,消失近20年的“盧溝曉月”美景也將得以恢復。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注入盧溝橋的都是2008年收集的雨水,在沖洗南水北調北京段管線後,經過濾進行再次利用。南水北調京石段最後2萬方沖管道棄水流入盧溝曉月湖,至此幹了20年的盧溝曉月湖,終於有 了水波映月的條件。據南水北調建管中心副主任李大為介紹,南水北調京石段竣工後需要試水,以測試管道是否正常,從6月16日開始,南水北調建管中心利用房山地區蓄積的雨水,對管道進行沖洗,而從6月1日起,沖洗管道的40萬立方米棄水陸續輸入到盧溝曉月湖。李大為表示,今後將持續不斷地將蓄積的雨水補給盧溝曉月湖,“盧溝曉月”美景2008年肯定能保持住。
首屆“盧溝曉月”中秋文藝晚會在盧溝橋舉行首屆“盧溝曉月”中秋文藝晚會在盧溝橋舉行
豐臺區有關部門在宛平城舉辦永定河治洪展,向市民展示介紹數百年來永定河與北京休戚相關的歷史。有關負責人表示,永定河盧溝橋以上河段即將在年內進行大規模綜合治理,盧溝橋段已經具備基本的蓄水能力。豐臺區水務局永定河管理所所長蔡勇介紹說,盧溝橋河段已經修建了一座橡膠壩,蓄水後水深可達到兩米,盧溝橋附近的河道底部已進行了防滲處理,保持橋下長期有水的景觀問題不大。“按目前的情況看,恢復"盧溝曉月"的初步條件已具備,但是具體的蓄水時間還需要這次大規模綜合治理完成後才能由有關部門確定。”除盧溝橋附近河段外,上遊河道做大範圍防滲處理的可能性較小。盧溝橋文化旅遊區辦事處負責人表示,豐臺目前正在努力豐富和展示盧溝文化,未來碧波蕩漾的美景再現將可以使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昨天開幕的永定河治洪展將作為向市民介紹永定河歷史文化的一個視窗,長期免費向市民開放。

有望重現

盧溝曉月20年後再現“一天三月”奇景,北京豐臺區宛平城內月色朦朧,美麗的月亮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站在盧溝橋上,市民已經可以欣賞到“一天三月”的曠世奇景了。 “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時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過盧溝橋,得此良辰美景,賦詩“半鉤留照三秋淡,一練分波平鏡明”於此,並題“盧溝曉月”,立碑於橋頭。但隨著時代變遷,北京的水資源相對匱乏,“盧溝曉月”的美景也因為曉月湖的乾涸而消失長達20年之久。 2000年政府曾努力恢復過曉月湖的水面,但最終還是因缺水而放棄。
“盧溝曉月”消失數十年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北京段長約170公里,然而,由於氣候改變、生態環境惡化,幾十年前,永定河斷流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也消失了。
為此,市水務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建設規劃方案》,2010年首批啟動工程為: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循環管線“四湖一線”工程,總投資14億元。
宛平湖已經蓄水完畢,門城湖已具蓄水條件,蓮石湖已在2011年10月完工,曉月湖在2010年9月底開工建設。
中秋“盧溝曉月”重現
據豐臺永定河管理所所長蔡勇介紹,為了讓市民在中秋節能觀賞到盧溝曉月景觀,宛平湖2010年7月8日正式開工,8月25日,水面以下工程全部完工。2010年八月十五,市民可以在盧溝新橋上觀賞湖光月景,蔡勇表示,由於整個工程還沒徹底結束,市民只能在橋上觀賞湖景而不能靠近湖水。據介紹,中秋之後,該管理所將對宛平湖周圍進行綠化建設。
用水主要為再生水、雨水
鄧卓智表示,河道用水立足本地水源,以再生水、雨洪水為主,官廳水庫作為補充備用水源。四湖年需水量1800萬立方;一次蓄水量500萬方。水源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其中盧溝橋再生水廠供水1100萬立方、三家店地區收集雨洪水200萬立方;門頭溝礦井棄水100萬立方;中門寺溝、高井溝等供水800萬立方。
另外,他表示,為了紀念永定河,將在南大荒公園設立一個母親河紀念碑。
亮點
湖面可行船戲水
“今後市民可開著車直接駛入到灘地上。”據鄧卓智介紹,四大湖蓄完水之後,將在湖岸進行配套設施建設,包括運動場、停車場、沙灘排球、鴛鴦浴等。
湖水將是三類水體,滿足親水的水質標準,湖水分為深水區和淺水區,親水區水深小於0.5米,水面不到膝蓋,所以整個河道將不設任何隔欄,市民在近水區和親水區不會有任何危險。四湖還專門開闢了兒童親水園和戲水區。
另外,此次永定河治理徹底實現人車可以進河,除了設定停車場外,還設定了電瓶車遊覽環湖路、休閒運動步道、運動場地、遊船、碼頭、移動廁所等。
鄧卓智說,整個工程預計在2010年6月完工,有望在2010年10月1日向市民免費開放。
背景
“盧溝曉月”美景復原難
北京的水資源匱乏,“盧溝曉月”的美景也因為曉月湖的乾涸而消失20多年。
盧溝曉月盧溝曉月
2006年,豐臺區為再現“盧溝曉月”盛景,專門製造了人造月亮。2008年5月,豐臺區啟動永定河蓄水工程,採用南水北調沖洗管道的廢水恢復曉月湖水面。但隨後湖水滲透、蒸發厲害,水位下降。
此次宛平湖蓄水成功,為其他三湖的恢復提供了寶貴經驗,2010年曉月湖、宛平湖工程整體完工,盧溝橋下河道蓄水將長達3.2公里。“盧溝曉月”將長伴市民身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