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盧家莊村
- 地理位置:萊城區方下鎮
- 人口:1210人
- 耕地:1185畝
村莊名片
行政區劃
發展歷史
盧家莊入歷來有織布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有織布機。織的是老粗布,供給自己使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一年供應一口人三尺三寸布票,這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盧家莊人靠手中的織布機,解決了周圍村莊的穿衣問題。至今,部分家庭仍保藏著當年的織布機。村里早年盛產大麻,村中王姓人家祖輩有打繩的手藝。原先主要打麻繩、纜繩。隨著時代的需要,現又發展為打尼龍繩、布繩。據說,王家打過的一根大纜繩就重180公斤,可見其打繩技藝之高。
以前,村民以種糧食作物為主,1988年開始種蔬菜。那年,鎮派技術員領著村里十幾人到壽光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回來後,立即籌建14個溫室。由於溫室位置不適,再加上當時建溫室的材料短缺,致使這14個溫室中途“廢棄”。第二次試種雖以失敗告終,但並沒有阻止盧家莊人靠溫室蔬菜致富的腳步。1991年,幾戶村民在村領導盧明友的帶領下,又到泰安良莊去取“真經”。此次,他們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經過科學的論證,詳盡的研究,建起11個溫室。種植黃瓜,品種雖單一,但當年的收入很可觀。老百姓真正從溫室里得到了實惠,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1995年,村委一班人統籌安排,以農業為基礎,大搞經濟結構調整,鼓勵、引導民眾多種菜,當年溫室就迅速發展到45個。
新品種是引進來了,可老百姓都不敢種。一個溫室投資近萬元,誰也不敢拿自家的溫室做試驗,村支書率先建起了一個溫室,當年效益非常可觀。村民信服了,膽子放開了。為了進一步提高蔬菜的種植效益,開始使用微灌、二氧化碳施肥器,並與山農大建立了夥伴關係,把日本“三商公司”引到家門口。其中62個溫室由日本農業師親臨指導,試種蔬菜新品種。從1996年至今,短短几年的時間,盧家莊的溫室就發展到200個。1997年,盧家莊被市、區兩級政府評為“蔬菜專業村”,成為各鄉鎮學習參觀的示範園。同年,山東省“四位一體”種植技術現場會在盧家莊舉行。1998年,現任村支書盧玉同被評為省“科技大王”。
盧家莊人在種菜售菜過程中開闊了眼界,膽子練大了,腦子更活了。村里各行各業已發展起來了:經商的、產品加工的、搞運輸的,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經濟異常繁榮。2001年,經過兩年的籌備,建立了“蔬菜批發市場”,立了集市,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把蔬菜銷往各地。
憑著淳厚的民風,勤勞的習慣,靈活的頭腦,盧家莊的明天將會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人文自然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三三零省道
![地圖信息](/img/f/899/d5a237669f56599b12e40f408179.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