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奇格斯杯是1600年前的古羅馬人採用與現代納米技術類似的工藝製作一隻高腳杯。它由雙色玻璃製成,能夠隨著光照變化改變顏色。是一個精美的古羅馬藝術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奇格斯杯
- 製造:古羅馬人
- 類型:高腳杯
- 原料:雙色玻璃
簡介,光學特性,變色效果,技術工藝,科學套用,
簡介
萊克格斯杯是由雙色玻璃製成,當光線從前方照射時杯子呈現綠色,當光線從後方照射時杯子呈現紅色。目前(2013年)科學家揭曉了其中的謎團,這個高腳杯採用類似“現代納米”的工藝製造。因此,證實了古羅馬人或許是納米技術的先驅者,現今這個高腳杯陳列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光學特性
光線從內部照射,盧奇格斯杯呈紅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家伊恩-弗雷斯通(IanFreestone)研究發現這個高腳杯具有獨特的光學特性,當光學照射玻璃中的金屬微粒時,金屬微粒的電荷振動能夠改變玻璃杯呈現的色彩,色彩變化取決於觀測者從哪個角度進行觀看。
考古學家分析這個高腳杯是在特殊場合下盛放飲料,當注滿高腳杯時金屬微粒的電荷振動發生變化,同時改變它們的顏色。
當然,科學家不能往盧奇格斯杯里倒滿液體進行測試,但是科學家在一張郵票大小的塑膠上印上數十億個“小井”,而後噴上金銀納米顆粒,模擬盧奇格斯杯的特殊結構。隨後,他們將不同液體倒入小井,觀察隨後發生的變化。倒入水後,塑膠的表面呈現出淺顏色,倒入油後變成亮紅色。
變色效果
盧奇格斯杯 光線從正面照射時呈綠色
據悉,1990年科學家便發現這個高腳杯具有奇特的變色效果,但研究了二十多年,直到目前(2013年)才解開其中的謎團。科學家將高腳杯的玻璃碎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玻璃中溶入了金、銀金屬微粒,其直徑大約50納米(毫微米),是鹽粒直徑的千分之一。
技術工藝
它的製造過程中使用了類似現代納米技術的工藝,能夠將物質分解成原子和分子等級,雙層玻璃中溶入了金和銀的金屬微粒。
科學套用
通過這項實驗有助於考古學家了解盧奇格斯杯特性背後的原理,同時也有助於科學家研發用於探測唾液或者尿液樣本中病原體的裝置,或者檢測恐怖分子可能偷帶上飛機的危險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