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前王后,出處《舊唐書·楊炯傳》,漢語詞語。
典源,釋義,示例,人物簡介,
典源
《舊唐書·楊炯傳》:“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唐張《朝野僉載》卷六記其事。謂楊炯“放曠詩酒”。
釋義
初唐有四位年輕有為的詩人,其中楊炯對王楊盧駱的排列次序不滿,以為“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後遂用“王后盧前、前後王盧”等指前後名次或指同為詩文之友;用“恥居王后”表示恥於人後。
示例
【王后盧前】元好問《別覃懷幕府諸君二首》之一:“王后盧前舊往還,江東渭北此追攀。”又《贈王仙翁道成》詩:“燕南趙北留詩鄭,王后盧前盡故人。”
【前後王盧】嚴復《見十二月初七日邸作》詩:“豈有文章資黼黻,敢人前後說王盧。”
【恥居王后】元好問《別康顯之》詩:“誰謂華高吾豈敢,恥居王后子當然。”
人物簡介
楊炯,華陰人,為初唐時詩壇四傑之一。楊炯傳記述: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四傑"。楊炯聽到朝野對他們的評價之後,對排列次序略有不滿,他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楊炯的言論得到了世人的認同。有個叫崔融的詩人說:"王勃文章宏毅,有絕塵之跡,故非常流所及,然炯與照鄰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詩人張說亦說:"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又不減王,恥居王后信,然愧在盧前謙也。"儘管這是發生在唐代詩人中間的一場小小的爭論,但由於涉及到的人都是文辭方面傑出的代表,所以影響較為深遠,以至於成為典故,為後人引用傳揚。如:元好問《別覃懷幕府諸君二首》詩中有"王后盧前舊往還,江東渭北此追攀"句;嚴復《見十二月初七日邸鈔作》詩中有"豈有文章資黼黼,敢從前後說王盧"句;另元好問還有《別康顯之詩》"誰謂華高吾豈敢,恥居王后子當然".這些詩文都從不同側面記錄了那場議論,並在典源的本意上有所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