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傳安
- 外文名:Lu Chuan'an
- 別名:海博士
- 出生地: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漁民
- 主要成就:西沙深海第一人
相關事件,社會影響,率先在西沙搞養殖,“海博士”名不虛傳,他有一個藍色夢想,
相關事件
4月8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主席一行從博鰲亞洲論壇驅車來到臨近的潭門鎮,登上瓊瓊海09045號深海捕撈船——它的船長正是明星漁民、在當地漁民中被稱為“海博士”的盧傳安。
船長盧傳安帶領下,習近平進入船艙內。這艘長近30米的深海捕撈船,除長10餘米的甲板,後面的區域就是供26名船員休息和吃飯的生活區。上下兩層架子床,船的另一頭是做飯的地方。“主席詳細問我船員住得怎樣、吃得怎樣,吃什麼米。”盧傳安領著習近平在船內繞了個圈,回到甲板上後,兩艘船上的漁民圍著留下了合影。十餘分鐘後,習近平向漁民揮手道別,也向岸上的民眾道別離開了潭門鎮。
社會影響
率先在西沙搞養殖
2013年,盧傳安,42歲。盧家祖輩相傳的“做海”家業,到他手裡,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壯大的時期,他擁有大小船隻9艘,還斥資2000多萬元在西沙搞養殖,希望帶領鄉親走上新的致富路。正是這股豪氣,讓他在潭門一帶頗具傳奇色彩。漁民碰上啥事都第一時間想到找他。
有人說,盧傳安不像漁民——哪怕是在漁船上,他也是一身西褲襯衣皮帶打扮,配上一雙一塵不染的皮鞋,更像是一名儒雅的商人。但是他黝黑的膚色、額上的皺紋以及那一雙發亮的眸子,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那些乘風破浪的傳奇故事。
2011年9月份,盧傳安在西沙永樂群島的晉卿島附近海域開始網箱養殖時,曾引來不少質疑聲。“全世界還沒有人在那裡養魚,他行嗎?”“他自己做的網箱能有多結實,來颱風了怎么辦?”在傳統漁民們的眼裡,這個他們平日最為信服的“盧老大”這次肯定瘋了——初期的2000多萬元投進去後,每天的投料、人工等費用也要數萬元,他能撐多久?
其實,漁民們的擔心盧傳安早有考慮。他曾考察了臨高等沿海地區一些被颱風打壞的網箱,心裡有了底,於是他自己買來最好的鋼管、網箱,由手下的船員兄弟們按照他的設計,進行加工。
第一批網箱及魚苗很快就投進海里,12級颱風也不期而至。“盧傳安的網箱一個沒破,一條魚都沒跑!”這個訊息在潭門小鎮在最短的時間內“炸”開。漁民們從開始的懷疑,轉變為欽佩,陸續加入到他的養殖場中來。
盧傳安說,他的網箱設有潛水裝置,颱風來了可以將其封閉,潛入水中,上面風浪再大,也不會對網箱造成影響。
如今時達漁業的西沙養殖基地已有數十公頃的規模,大批的老虎斑、軍曹魚大的已有10斤、有的甚至達到數十斤以上。盧傳安說,,2014年春節賣掉一批就能收回投資的本錢,以後每年收入個千幾百萬,比從前四處找漁場強多了。
在這片廣闊的海域,由於盧傳安深知各種魚類、貝類的習性,他養的石斑魚體重都是翻倍增長。
“海博士”名不虛傳
在記者眼裡,盧傳安的海上生活非常有情趣:在駕駛室儀錶盤一邊,放著一套功夫茶具——盧傳安在開船的時候,也不忘給自己泡上一壺正宗的鐵觀音。
從潭門出發前往盧傳安的養殖基地大概20多小時的航程,隨行記者對海鷗抓飛魚的情景,以及船頭引路的海豚感到十分好奇。盧傳安介紹說,飛魚明知跳出水面可能要被海鷗吃掉卻還要跳出水面,這是因為只有這樣,飛魚才能吸引異性交配;海豚跳出水面預示著最近幾天要有大風;海鷗是像鴨子一樣浮在水面睡覺的;西沙一個礁盤上,有個數千米深的洞,傳說中孫悟空就是在這裡取走了金箍棒……
一路上,有“海博士”如數家珍的講述,大家都感覺航程似乎變得縮短了不少。
他有一個藍色夢想
盧傳安說,以前出海條件不好,說不準有個三長兩短就回不來了,所以男性都結婚比較早。
儘管他心裡有千百個不樂意,可是他的小兒子盧裕景還是早早上了漁船,如今已成為一名富有經驗的漁民,撒網、釣魚、開船無不精通。
盧裕景非常喜歡攝影,他對記者手中的單眼相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非常虛心地向記者請教水下攝影的一些技術問題。他說,西沙水下的景色非常美,有五顏六色的珊瑚、巧妙偽裝的貝類、還有成群結隊的小魚,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把這些東西收錄進自己的相機里。
說起從傳統漁民改行做養殖的初衷,盧傳安說,自己至今記得國小課文裡面寫的“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他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條漁民致富的新路子,帶動家鄉富餘勞動力就業。
“以後這裡養殖做大了,我還要到南沙去轉轉看。”盧傳安對記者說,並不是任何海域都適合養殖,對他來說,只要在幾個礁盤之間走一圈,哪裡能放網箱,適合養什麼魚,心裡就有數了。
盧傳安說,他希望可以把自己獨創的養殖技術帶到南沙,實現他的藍色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