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19年11月6日
  • 實施時間:2019年11月6日
  • 發布單位: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
“無廢城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無廢城市”建設,把“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具體行動。“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並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現階段,要通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固體廢物管理,大力推進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堅決遏制非法轉移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標體系,系統總結試點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建設模式。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無廢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深刻把握盤錦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建設的新要求和新理念,重點促進石油石化行業綠色發展、稻蟹共生等生態農業模式持續最佳化、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繼續完善,實現全市主要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探索一條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新路徑和新模式。
(三)基本原則
緊抓區域特色,解決關鍵問題。緊奔烏良匪抓盤錦市石油石化產業為主導、水稻種植占比高、城鄉一體化水平高三大區域特色,重點解決石化類危廢的規範化管理、水稻秸稈的高值化利用、生活源固體廢物終端高效處置等關鍵領域的突出問題,理順全市固廢管理機制。
系統推進工作,促進協同增效。明確試點建設過程中相關付設員棗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綜合體制機制;促進“無廢城市”建設和同期相關規劃及重點工作的協同推進,協同實現石化行業綠色化高值化發展、城鄉融合水平提升等發展目標。
創新先行先試,多方共建共享。在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建設等多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形成“無廢礦區”、“城鄉一體化大環衛”等特色模式;積極吸引遼河油田、遼河石化、京環集團等企業參與試點建設,同時加大宣傳以吸引城鄉居民參與固廢減量和處置設施監督,共同提升創建效果、共享創建成果。
(四)試點目標
1.總體目標
立足盤錦發展實際,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遵照“無廢城市”建設理念,系統規劃綠色,構建為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服務的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和監管體系,將源頭減量化、資源化、高值化利用和最終安全化處置的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各領域的全流程管理,重點以石油石化行業廢棄物(黑色)減量化和高值化處理為抓手,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助力;以園區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為抓手,實現危險廢物(紅色)全過程規範化管理與全面安全管控;以農業廢棄物(金色)源頭生產綠色化、過程回收規範化及綜合利用高值化為思路,助力生態農業體系建設和品牌效應的增強;以生活源廢棄物(藍色)全域化、協同化治理為手段只捉埋,促進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境歡旬展,最終形成全流程、全產業、全社會的精細化綠色管理方式,構建以石油開採和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的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的“無廢城市”建設“五色錦”模式。
到2020年,完成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的39項制度體系、21項技術體系、9項市場體系以及28項重點工程,實現42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探索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模式,推動盤錦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同時,進一乃凶婆步推進凝練、總結形成“遼河油田打造‘無廢礦區’模式”、“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城鄉固廢一體化、全過程、精細化的大環衛模式”和“大窪區整區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4項預期經驗。
2.階段目標
啟動期目標(2019年):成立“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領導小組,初步建立“無廢城市”績效評價考核機制;強化“無廢城市”建設理念宣傳教育,組織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完善一般工業固廢、建築垃圾分類、農業廢棄物統計制度、含油污嚷市棕泥等固體廢物有效處置相關技術標準;完成“無廢礦區”建設方案編制;完成固體廢物處置設施規劃用地性質調整,保障各類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局潤;完善落實秸稈和畜禽糞污等收集處置綠色信貸支持政策;繼續積極部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開展綠色工廠評價和園區循環化改造。
建設期目標(2019年—2020年):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管理辦法》,將全部固廢納入監管平台,提升固體廢物全過程綜合監管水平,推動生活、工業、農業源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有效處置,形成“無廢城市”建設社會氛圍。到2020年,工業領域,初步建成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制定含油污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試點建立危險廢物豁免和排除管理制度,推動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試點推行危險廢物產生者追責制度,加大環境違法處罰力度。農業領域,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加快高值化利用項目落地;以大窪區、盤山縣為試點,建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示範基地;推進大窪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生活領域,積極開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工作,配套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再生資源回收轉運項目,推進固廢綜合處理循環經濟園區建設,落實完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項目等重點工程。
長期目標(2020年—2030年):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無廢城市”管理理念深刻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減至最低,精細化綜合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總結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試點模式,不斷創新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模式,培育產業市場,形成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集群,全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眾滿意度。
3.具體指標
盤錦市“無廢城市”試點指標涵蓋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民眾獲得感五個方面,總計42個指標,其中必選指標22項、可選指標17項、自選指標3項。具體如下:
二、主要任務
(一)立足盤錦發展實際,強化系統性規劃
強化頂層設計,建立“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發揮政府巨觀指導作用。一是夯實綠色制度基礎,加快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管理辦法》等檔案,為各領域工作提供指導,推進形成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綠色溝通和協調機制;二是健全綠色統計和監管體系,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等重點品種的統計制度、構建涵蓋多品種的固廢智慧監管平台;三是加強對其他專項、試點工作制度政策的繼承與創新,理順規劃體制,嚴控大規模產廢項目準入,將固廢處置設施統籌納入城市基礎設施用地,提升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促使試點建設與城市管理有機融合。
1.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建立齊抓共管協調機制
結合盤錦市固體廢物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加快制定盤錦市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的地方法規和規範性檔案,加快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管理辦法》,加強對全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及監督管理,研究制定餐廚垃圾、危險廢物、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專項領域的相關管理辦法,出台針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及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的指導意見或工作方案,確保制定的政策及規範性檔案能夠有針對性的解決盤錦市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增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促進相關領域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和規範處置。(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須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理清部門職責邊界,構建分工協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各類固廢在產生、收集、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各部門職責邊界,強化部門責任落實,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創建工作部門職責分工方案》。根據“無廢城市”創建目標與創建任務,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和重點任務清單,並做好年度任務分解。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本級政府職責範圍內的管理工作負總責。各縣區、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充分協作的管理機制,合力推進盤錦市“無廢城市”試點創建工作。(市政府督考辦、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配合)
建立固體廢物管理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體系。出台《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目標評價考核按照《盤錦市“無廢城市”創建指標體系》實施,主要包括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民眾獲得感等五個方面,以及各部門、各縣區“無廢城市”建設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按年度進行評價,在試點創建期結束次年(2021年)開展目標考核。(市政府督考辦,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健全固廢統計制度,多措並舉提升監管能力
(1)完善固體廢物統計制度
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統計制度。進一步完善熱電、石油開採和石化等重點產廢行業和企業的統計範圍、口徑和方法。產廢企業做好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台賬登記,對於產廢情況複雜、底數不清的企業,鼓勵企業自主委託開展第三方核算並按核查結果進行台賬登記。嚴格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自2019年起全面利用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系統開展固體廢物申報、轉移工作,逐步擴大申報企業範圍。此外,除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和鑽井泥漿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外,其他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分散、組分複雜,要加強對其他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廢品種、數量、綜合利用方式、利用企業等信息的統計,全面摸清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貯存和利用處置情況,為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集、運輸、處置體系全過程監管打好基礎。(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負責)
探索開展建築垃圾統計工作,對房地產開發、道路建設等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重量及體積進行系統摸排估算。對重大建設項目建立建築垃圾處置台賬,明確建築垃圾產生數量、處置去向。(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完善農業廢棄物統計方法。建立重要農業資源(廢棄物)台賬制度,實現農業廢棄物底數基本清晰。針對農作物秸稈,依託農業農村部推出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台賬子系統,統一農作物秸稈的統計範圍、口徑和統計標準,明確秸稈產生量、可回收量、不同形式資源化利用量等數據。針對養殖場畜禽糞污,依託全國統一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直連直報信息系統,組織養殖場(小區)定期填報,統計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設施配套率、養殖場畜禽糞污產生量、資源化利用量、綜合利用率等指標數據,對規模養殖場(小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情況進行線上監管和考核。針對廢舊農膜,開展廢舊農膜生產使用和回收利用普查,匯總農膜銷售量、使用年限、回收量等數據,核算農膜(地膜)產生和回收利用量。針對農藥包裝廢棄物,掌握區域農藥使用種類、使用量、回收處置等信息,核算盤錦市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量及回收處置情況。(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商務局、市供銷社配合)
(2)建立信息化平台,完善固廢監管體系
多方聯動定期開展固體廢物排查。徹底清查全市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產生源,將全市所有固廢產生源,尤其是各類小微產廢企業納入監管,制定檢查計畫,開展定期巡查。通過企業自查、主管部門監察和屬地政府排查指導等多方聯動形式開展全市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督促固體廢物產生單位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定期開展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情況核查工作,核查結果報送相應主管部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加強基層執法力度。強化對固體廢物的日常執法職責,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調聯動,形成各主管部門聯合打擊、信息互通的聯動機制,增加巡查頻次,加大源頭防控、沿途堵截和實地查處力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犯罪行為,對固體廢物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查處。合力構建實施嚴懲重罰制度體系,探索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對違法人員實施行業禁入,靈活運用綠色信貸限制、掛牌督辦、媒體公示等手段,助力環境執法工作,大幅提升環境違法成本,淨化行業經營環境。(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按各自職能負責)
完善固廢監管平台,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在我市已建成涵蓋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污泥4類固廢的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系統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盤錦市固體廢物監管大數據平台,將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其他固體廢物全部納入,引入重點產廢、利廢企業線上監控和填報信息,並與全國固體廢物管理系統、遼寧省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現功能對接,實現對固廢危廢產出、運輸、處置業務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智慧型化閉環監控和管理,構建集智慧型監控、智慧型預警、分析決策於一體的固體廢物多品種、全流程智慧管理系統,促進政府相關部門間數據和信息共享,加強部門聯合監管。(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3.強化繼承創新,促進試點建設與城市管理有機融合
理順規劃體制,推進固廢管理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盤錦市“無廢城市”創建正處於“十三五”總結評估和“十四五”統籌謀劃的關鍵時期,要系統梳理產業發展、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生活垃圾分類、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專項工作的進展及成效,評估規劃與專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產業布局不合理、固廢利用處置能力不足、設施用地無法保障等,進一步統籌整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固廢處置規劃等,構建協調一致的“一張藍圖”,以期實現規劃體制和規劃方法上的改變與突破,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實現試點創建與城市建設管理的有機融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負責)
嚴格行業準入,嚴控新增、擴建大規模產廢的建設項目。保障再生資源回收點、農作物秸稈收儲點、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資源回收筒及各類固廢終端處置設施的建設用地。對建設項目手續辦理,出台相關簡化審批程式的政策,規範其投資、建設、運行和管理。嚴控新建、擴建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區域難以實現有效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相關項目。(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配合)
統籌規劃固廢收運、處置設施,保障處置能力。基於盤錦市各類固體廢物產生與收集現狀,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產業轉型升級、生態農業建設等一系列舉措,針對華錦阿美等大型石化項目,同步規劃建設相應的危險廢物處置設施,確保滿足危廢處置需求。重點合理預估規劃期內各類固廢的產生情況,制定並完善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固廢收運、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保障設施用地,推動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合理布局,著重解決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量之間的錯配問題。到2020年底,實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污泥、農業廢棄物等多品類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結構上和總量上的互相匹配。(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配合)
(二)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產業轉型引擎,高效高值利用“黑色”固廢
以循環經濟為產業轉型的新引擎,重點帶動“黑色”工業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和污染防治,最終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實現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降低。以打造三大產業基地為抓手,提升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水平、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廢物產生量;以打造遼河油田“無廢礦區”為抓手,推行鑽井環節“泥漿不落地”工藝、抓好採油環節各類固廢的源頭減量、分類處置;通過拓展“黑色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渠道和效率,最終實現產業綠色轉型。
1.綠色發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鏈長制”+“三大基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落實“鏈長制”有序推進。按照宜長則長、宜短則短的原則,進一步推動石化及精細化工和特色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鏈向下游延伸。著力引導要素資源向兩大主導產業鏈集聚,推動促進產業價值鏈邁向中高端,形成產業發展優勢和發展後勁。以石化和裝備製造園區為“主陣地”,圍繞企業、核心產品、創新平台,聚焦主導產業,做強一批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未來產業,推進產業鏈垂直整合、橫向集聚,構建良好的產業鏈生態。(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負責,各相關園區配合)
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鏈條。依託北燃公司光亮油項目生產高黏度潤滑油,替代進口產品,適時開發丁基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等產品,推進華錦阿美、寶來化工輕烴綜合利用等龍頭項目進程,重點發展乙烯、丙烯、碳四、芳烴四大產業鏈條,積極發展特種合成橡膠特種工程塑膠特種纖維、高性能改性複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產業。(市工信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加快推進遼東灣新區三大產業基地建設。一是依託重大石化及精細化工項目,加快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建設國際化配套體系,建設更高質量的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積極推進華錦阿美項目、寶來化工輕烴綜合利用項目、瑞德化工焦化芳烴精細加工產業集群項目、長春石化盤錦化工基地項目、聯成化學盤錦化工及倉儲物流基地項目等大型石化及精細化工項目建設,推動產業一體化、精細化、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發展。二是依託中儲糧、京糧、益海嘉里等企業集團,圍繞糧食加工儲運貿易,加快建設東北最大的糧食加工物流產業基地。隨著盤錦港糧食碼頭配套功能日趨完善,將有更多國際、國內糧食產業巨頭企業落戶產業基地。在中儲糧東北綜合產業基地龍頭牽動作用下,遼東灣新區要進一步做強做大糧食產業,拉長糧食深加工產業鏈條,提高糧食港口中轉量;三是依託忠旺集團,圍繞鋁製品全產業鏈發展,加快建設環渤海特色裝備製造基地,以高精度鋁合金型材、高端鋁合金製品為重點,開發航空工業、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專用擠壓型材及結構件。〔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盤錦港)配合〕
(2)遼東灣新區打造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
調整產業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在遼東灣新區堅持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石化及精細化工、特色裝備製造、港口物流等支柱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提高資源產出效率,提高園區整體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力爭實現企業間和產業間共生耦合、物料閉路循環。加快建設寶來輕烴綜合利用項目、長春1.8萬噸/年鋰電池銅箔等精細化工產業鏈項目;依託忠旺80萬噸/年鋁擠壓型材項目,逐步打造鋁產業鏈生產基地;以益海嘉里糧油深加工項目為龍頭,以中儲糧東北綜合產業基地項目、北大荒盤錦糧食物流倉儲基地、匯福糧油蛋白及油脂項目為支撐,重點培育糧食、油脂、飼料等糧食深加工產業,打造以益海嘉里“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為代表的糧油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並利用大米生產的剩餘稻殼作為燃料,建設生物能熱電項目,餘熱供給油脂預處理車間、油脂浸出車間、水稻烘乾等日常生產工序及公司採暖使用,實現集中供熱。〔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盤錦港)配合〕
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強化能源梯級利用,依託瑞德化工、寶來公司等化工企業高溫熱水綜合利用項目為居民供暖,有效利用生產餘熱,降低企業能耗,實現能量回收利用;依託豐源熱力熱電工程項目建設能源島,對遼東灣新區的供電、供熱發揮重要作用,實現集中供熱,滿足地區工業發展的熱負荷需求;加強副產物和廢棄資源能源回收利用,推進瑞德化工3萬噸/年吡啶—粗酚聯合精製項目建設,重點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氮化物和氧化物等回收精製加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配合)
共享基礎設施,集中處理污染物。在遼東灣新區開發過程中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提高地下空間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善園區供水設施建設共享,加快建設10萬噸/日淨水廠。利用石化產業園污水處理項目實現污水集中處理。依託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利用已建成的中節能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項目、泓實環保科技8萬噸/年廢酸處理項目強化危險廢棄物就近安全處置,對遼東灣新區園區內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集中處置。(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3)推行清潔生產,打造綠色工廠
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鼓勵遼河油田、長春化工等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的企業加強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有效減少工業固體廢物源頭產生量,樹立行業清潔生產標桿;重點實施遼河富騰熱電、遼東灣豐源熱力等企業燃煤工業鍋爐改造、能量系統最佳化、餘熱余壓利用、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工業“三廢”資源綜合利用等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創建綠色工廠(園區)。把創建綠色工廠(園區)作為推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現有的合力工業車輛(盤錦)有限公司、益海嘉里(盤錦)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兩個省級綠色工廠為基礎,推動遼東灣新區創建綠色園區,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則,選擇遼寧寶來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遼寧海德信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盤錦海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基礎好、代表性強的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市工信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2.遼河油田打造“無廢礦區”
(1)全面推行鑽井環節“泥漿不落地”工藝
一是加強泥漿不落地處理規劃,實現達標排放。根據油田鑽井工作量合理最佳化油區泥漿不落地處理站布局,基本實現油區泥漿不落地處理全覆蓋。二是嚴格把控泥漿不落地工藝全流程,開展鑽井液回收利用工作,通過新建鑽井液回收利用設施,對更改鑽井液體系以及完井時的部分鑽井液進行清除有害固相和簡單維護等處理,使其達到重複使用標準,減少廢液產生量。三是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檔案和批覆要求開展泥漿不落地固廢循環利用,通過墊井場、鋪路、制磚等資源化利用方式處理對泥漿處理後產生的剩餘固相開展綜合利用工作。(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長城鑽探公司負責)
(2)抓好採油環節落地油泥源頭減量、分類處置
一是按照《遼河油田井下作業清潔作業技術推廣指導意見》,構建以“井筒控制類技術”為主、“地面控制類技術”為輔的井下作業清潔作業技術體系,基本實現出井油水不落地。二是落地油泥分類收集、存儲及轉移,避免與垃圾混堆處理,減少油泥總量,降低處理難度,實現油類物質有效回收與剩餘固相規範處置。三是積極配合做好《遼寧省油氣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準》的編制與發布,做好相關要求宣貫與執行,確保油泥處理後剩餘固相合規綜合利用。四是加快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油泥處理工藝最佳化、熱化學清洗、外委第三方治理等措施,做到遏制“增量”、消除“存量”。
(3)開展油田其他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研究與套用
持續加大浮渣和清罐底泥的減量化、無害化技術研究。一是推廣“不加藥污水處理”、機械清罐等技術,降低清罐底泥的產生量。二是積極開展浮渣和清罐底泥減量化處理試驗工作,加大油水回收力度,實現資源化利用。三是針對廢潤滑油、廢鉛酸蓄電池、實驗室廢液、廢脫硫劑等工業危廢,通過改進生產工藝、自建處理設施、外委處置等多種方式,實現危險廢物安全處置。
(三)推動危廢全面安全管控,有效控制“紅色”預警點
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規範化管理與全面安全管控,有效控制違規自行利用、監管力量薄弱、處置能力短缺等“紅色預警點”,降低環境風險。一是強化源頭防範,充分利用環評制度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同時探索制定產生者追責及排污許可管理制度;二是突出過程管控,通過創新建立《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提高執法監察能力、豐富一體化平台功能建設,提升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針對危廢處置能力短缺差異探索開展基礎研究、最佳化調整處置結構,補齊末端處置利用環節短板,推動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化、規模化、規範化發展。
1.強化源頭防範,降低環境安全隱患
基於盤錦特色,以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製造行業的廢酸,以及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的廢礦物油為抓手,探索產生者追責及排污許可制度,為構建防範體系提供支撐。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將制度要求落實到企業,在全市範圍內強化產污者負責的倒逼機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危險廢物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將固定源危險廢物產生工藝、種類、數量、貯存、運輸、自行利用和委託利用處置等情況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範圍,實施排污申報登記,統一歸口統計污染物排放情況。(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突出過程管控,增強危廢精細化管理水平
(1)建立《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完善規範化管理體系
以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為抓手,在盤錦市試點建立豁免和排除管理制度,初步實現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行業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在此基礎上,制定涵蓋危險廢物優先管理和豁免管理清單、利用處置技術推薦清單和負面清單等內容的《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確保危險廢物在貯存、轉移、處置等各個環節安全可控,降低危險廢物總體環境風險,同時為規範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全面強化危險廢物監督執法,提高環保執法監察能力
一是進一步強化執法,將執法監察活動常態化和專項檢查相結合,探索制定更為嚴格的針對涉危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措施,形成有效震懾,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管理不規範導致的環境風險。二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多部門聯勤聯動機制,聯合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行為。三是加強環境監察隊伍建設,利用網路平台、培訓基地開展危險廢物執法監察技能培訓與經驗交流,提高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素質與水平。(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局、市衛健委配合)
(3)完善一體化平台功能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環境風險排查
探索建立市、縣二級環保系統全覆蓋的盤錦市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推動危險廢物監管從事後管理向事前主動管理轉變。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盤錦市信息化、智慧化危險廢物管理模式,實現聯網監控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處理處置企業由現狀的65家增加到300家。(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局、市衛健委、市智慧城市運管中心配合)
3.最佳化處置結構,補齊產能錯配短板
(1)探索開展基礎研究,提升危廢處置技術水平
啟動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類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風險防控基礎研究工作。一是在盤錦市探索開展該行業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產生規律及污染特性研究,全面摸清危險廢物底數、核查方法、污染負荷、環境風險、環境效應等,建立盤錦市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類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全部細分類別危廢基本特徵資料庫。二是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特性研究,開發與類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基本特徵相對應的利用處置技術。三是開展利用處置過程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研究,明確環境風險控制關鍵節點及關鍵技術、要求和標準規範,實現危險廢物高效管控。(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配合)
(2)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快推進和合理布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一是加快開展盤山縣再生資源產業園規劃環評修改工作,繼續推進兩個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針對危廢處置能力短缺差異,靈活規劃危廢處置設施建設,爭取園外符合資質要求的廢酸、廢催化劑利用處置企業特許經營政策,提升危廢處置能力和產廢端的匹配程度。爭取到2020年,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安全處置量達到6萬噸/年,全市危險廢物全面實現安全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二是創新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在符合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根據市場調節需求,探索開展“無廢礦區”、“園外園”、“產廢和處置企業點對點”等多種試點管理形式,以及“撬裝設備”等新型市場化模式,減少危廢異地運輸。三是培育一批行業企業。大力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加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化、規模化、規範化步伐,爭取到2020年全市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覆蓋率達到60%,危廢處置企業規範化管理抽查合格率達到92%以上。(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盤錦銀保監分局配合)
(四)發揮品牌帶動優勢,變農業廢棄物為“金色資源”
以“無廢城市”創建為契機,在盤錦市農業品牌優勢下,重點促進秸稈、畜禽糞污等“金色資源”的高效收運和高值化利用。一是以盤錦農業品牌效應,推動農業綠色生產和提質升級,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從源頭上減少農業固廢產生量,帶動和支撐畜禽糞污生產有機肥等高值化利用;二是分類完善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收儲運體系,促進收儲運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市場化;三是通過培育骨幹企業和建設示範項目提升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和安全處置能力,協同實現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1.發揮品牌帶動優勢,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全域標準化生產,助力農業廢棄物源頭減量。依託盤錦市東北第一家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工作以及有機農產品標準認證和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基礎,圍繞水稻、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健全完善全市農業標準體系,突出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生產過程控制、收儲運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快標準研製力度,建立盤錦市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體系,實現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有標可依,力爭到2020年發布一批技術規程,規範生產行為,積極推行減量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技術,促進農藥包裝廢棄物等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減量。(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依託“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現有品牌效應,全面推進盤錦農產品品牌引領行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力爭到2020年把鹼地西紅柿、泥鰍魚、二界溝毛蝦、蛤蜊崗文蛤、葦田斑節大蝦等打造成全國知名區域品牌,提高盤錦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推廣面積占比。(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繼續發展集種植養殖、農事體驗、休閒觀光、文化傳承等於一體的各具特色的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加快培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農業特色小鎮等發展亮點,把種莊稼變為“種風景”,實現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型休閒農業轉型。(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近還田為主、“五化”為輔,推動秸稈全量利用
(1)最佳化秸稈機械化還田能力,完善秸稈綜合管理制度
合理確定留茬高度。對於不進行機械化還田的地塊,嚴格推行低茬收割,下田機械按作業標準低茬收割,留茬高度不宜超過15厘米,並逐步建立秸稈低茬回收補貼機制;建立完善秸稈機械還田技術標準規範。逐步完善秸稈機械粉碎深翻還田相關技術體系,開展秸稈還田機具的最佳化選型和系統配套試驗研究,積極探索稻草翻埋還田技術,實現稻草高質量還田;嚴格落實秸稈還田工作責任主體。市、縣(區)、鎮、村層層簽訂責任書,將監管責任細化到田塊、到農戶、到每一台作業機械(含跨區作業機械),不帶切(粉)碎裝置的收割機不允許下田作業,對落實工作不力的鎮,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促進離田秸稈“五化”利用,提升高值化市場化水平
最佳化秸稈傳統利用模式,探索高值化利用路徑。結合盤錦市地域環境和資源配置特點,加快北方瀝青、洪鵬再生資源、華潤盤錦熱電廠等本地企業的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建設進度,形成一批離田秸稈能源化、飼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的成熟實用技術。(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建立技術標準規範。力爭在2020年底前熟化一批秸稈制乙醇、秸稈成型燃料、秸稈制水稻育苗基質等新技術新工藝,加大本地秸稈利用企業扶持力度,引進企業示範項目,形成一批示範項目;2021年以後,逐步形成育苗、種植、收穫、秸稈還田、收儲到“五化”利用等全過程技術規範和裝備標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標準化水平。(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配套提升秸稈收儲運專業化規範化水平
推進規範化、標準化收儲網路建設。建立1個以上秸稈標準化收儲中心,建立專業化收儲運隊伍,培育多元化市場化運營模式,以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配合為原則,建設集打捆壓塊、儲存運輸和加工利用一體化的秸稈收儲網路體系。(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推進種養結合模式,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1)繼續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構建現代生態畜牧產業體系。創建期內要繼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於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盤山縣和大窪區為重點,加快畜牧行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全市中小規模養殖場提檔升級,實行農機、農技、農藝相結合,多渠道提升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能力和標準化生產水平,逐步培育一批設施完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畜禽養殖企業和加工技術先進、管理規範、質量安全可靠、具備成長性及示範性的畜產品加工企業,走精品畜牧業發展道路。(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引導散養戶畜禽糞污分戶收集、統一處理利用。引導散小養殖戶畜禽糞污規範化管理,實現村屯內無畜禽糞污隨處排放、堆積現象。對污染較為嚴重的畜禽養殖密集區域,在縣區政府領導下,以鎮(涉農街道)、村(涉農社區)為單位,科學規劃,建設村(涉農社區)外畜禽養殖小區,搬遷至村(涉農社區)外集中飼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種養結合,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構建農業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實現畜禽糞污就地就近綜合利用。以盤山縣、大窪區為重點,構建縣(區)域“水稻種植—畜禽養殖—有機肥生產”的種養結合型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模式,持續推進大窪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以畜禽規模養殖場和散養密集區為重點,聚焦糞污收集儲運、資源化處理、種養循環利用等問題,建設一批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範園區和基地,並開展立體養殖、有機肥加工等畜禽糞污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全面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平。2020年底前,在大窪區養殖重點區域和規模養殖場全面配套建設盤錦市畜禽糞污處理與有機肥生產設施,開展立體養殖、有機肥加工等畜禽糞污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多方參與,建立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
培育壯大有機肥生產經營主體。推動有機肥推廣套用,鼓勵和引導農民使用有機肥,開展有機肥產品創新,生產稻蟹共用特種肥料。充分研究盤錦水稻、河蟹等生長特性,依託本地有機肥生產企業,聯合開展稻蟹共用特種肥料研發等有機肥產品創新工作。(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4.促進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安全回收處置
促進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源頭減量。力爭到2020年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量實現負增長。建立以農資經銷商為主、消費者為輔的回收機制。按照“誰銷售誰收集,誰購買誰交回”的原則,將發放農藥銷售許可證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掛鈎。2020年底前,率先在大窪區開展試點工作,逐步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獎勵、使用者押金返還或對農藥包裝設定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標籤制度等,2021年後逐步向全域推廣。(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五)構建城鄉大環衛,促進生活源固廢“藍色分流與匯流”
依託現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優勢,實現盤錦城鄉生活源固廢的“藍色分流與匯流”。一是促進源頭減量與兩網融合,因地制宜在城市和農村地區探索有效生活垃圾分類模式,促進生活垃圾、再生資源、餐廚垃圾等品種的科學分流;二是統籌城鄉並開展協同處置,落實各類收運系統、處置工程建設,促進部分品種匯流園區後的協同處理處置;三是加強重點領域監管與污染控制,解決分流過程中存在的餐廚垃圾非法收運、農村易腐垃圾簡易堆存等問題。
1.兩網融合,源頭減量
系統規劃,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有關部門發布綠色生活指南並加強各渠道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環境保護氛圍,從而減少生活垃圾源頭產生量。率先在快遞、物流、外賣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興行業中探索環境友好材質與產品的設計及市場化,構建有利於綠色生活的健康消費市場。(市委宣傳部、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落實《盤錦市環衛服務質量檢查考核辦法(試行)》和《盤錦市城鄉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引導與規範管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專業人員培訓,規範生活垃圾收運環節管理。匹配生活垃圾分類基礎設施,推廣“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實現城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落實市、縣(區)、鎮(涉農街道)3級政府主體責任,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美麗鄉村考核等的重要內容,明確工作推進的時間節點要求和保障措施,將工作重點和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建立垃圾分類監督檢查機制,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暢通再生資源回收處理渠道,完善“居民投放—環衛人員初步分揀—收運—分揀中心二次分揀—處理廠商”的渠道,推廣建立垃圾分類互動體驗中心,動員並覆蓋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與回收工作,推進不同類別生活垃圾特徵化處理手段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負責,市供銷社配合)
2.統籌城鄉,協同處置
進一步加強農村垃圾治理,逐步建設實施農村地區易腐垃圾處理設施並探索城鄉餐廚垃圾協同處理模式。完善收儲運全覆蓋體系,規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加強運輸車輛定位技術匹配與固廢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設,開展收運車輛定位、垃圾桶感應、收運車輛過磅及時數據入庫等信息化工作,實現垃圾分類設備綠色能源化、專業智慧型化。(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全市範圍內全面落實污泥轉移聯單制度。針對醫療廢物收集收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泄露問題,實施垃圾全程密封、“不落地”運輸,減少人工直接或間接接觸醫療廢物容器,防範健康風險發生。(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負責)
加快推進垃圾焚燒廠建設,加快督促焚燒項目落地,焚燒後飛灰填埋處置,在填埋場中開闢專門的焚燒飛灰填埋區域,專場專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加快餐廚垃圾處理以及市政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已有建築垃圾消納場設施由露天轉為標準防揚塵封閉廠區。大力扶持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目前市場高值化利用最為成熟的技術和企業對篩選出的建築垃圾高值化利用,整改或取締散、亂、污的低端利用企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執法局負責)
(六)推動固廢精細化綠色管理,加強產業市場扶持培育
完善固體廢物綠色化管理,培育綠色產業市場。一是依託清潔生產審核、固體廢物核查等工作,促進末端處置管理向源頭管控轉變;二是細化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加強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增加綠色信貸投放額度;三是完善“網際網路+”綠色固體廢物管理技術,重點完善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四是培育綠色企業,壯大資源循環利用領域骨幹企業,構建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集群,打造新經濟成長點,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1.促進末端處置管理向源頭管控轉變
組織固體廢物核查。針對固體廢物的產生過程和控制過程,對固體廢物的實際產生情況、種類、主要污染物成分、現有利用處置方式、控制手段等進行核查,對核查問題按年度進行逐步整改。(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強化各生產單位在固體廢物源頭控制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精心操作、改進工藝、最佳化生產流程等手段,引導企業優先採用資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產生量少的先進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合理調配和使用資源能源,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開展以源頭控制為目的的清潔生產審核,將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納入“無廢城市”考核體系中,並以清潔生產審核為主要手段,推動電(熱)力、原油開採和石化及精細化工等重點產廢行業的綜合整治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負責)
2.開展先進技術創新示範
依託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固體廢物鑑別、固廢處置和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等相關工作。通過政策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運用市場機制激勵企業開展先進環保技術套用和改造。完善重點領域技術標準體系。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有效處理處置,有效解決含油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完成省級標準——《陸上油氣田含油污泥處理後剩餘固相利用污染物控制限值》(試行)的制定工作,有效解決石油開採產生油泥、浮渣和清罐底泥的有效處置和綜合利用問題。以鑽井泥漿、爐渣、粉煤灰、副產石膏為重點,完善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有針對性制定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技術標準,推動產業規模化、高值化、集約化發展。依託盤錦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和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構建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示範體系。開展“泥漿不落地”、含油浮渣製造新型複合燃料、水稻秸稈埋茬還田整地等技術示範,提升區域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綜合創新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分類施策激發市場活力
積極培育產業市場,建立規範有序市場環境。對已有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幹企業進行提標升級改造,有針對性的培育一批新型骨幹企業,補齊盤錦市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短板。強化工業固體廢物流向監管,嚴厲打擊工業固體廢物違法堆存、傾倒、填埋等環境違法行為,對違法企業列入缺失社會責任名單(黑名單)處理,向社會公布,並採取金融部門不予貸款,有關部門不再批准建設新項目,市場監管、應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不予辦理證照手續等措施,規範有序的行業市場。(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盤錦銀保監分局負責)
細化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做好環境保護稅徵收管理工作,完善盤錦市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工作機制,明確部門責任,落實分工任務,有效發揮稅收槓桿調節作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運用綠色金融推動市場發展,深入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工作,加強對違法企業綠色信貸限制管理,在石油化工企業、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涉重金屬污染的重點工業企業等行業深入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工作。將固廢管理等環境責任履行情況和企業金融信用掛鈎,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聯動監管機制。根據《遼寧省環境違法企業綠色信貸限制管理暫行辦法》,將環境違法企業納入信貸限制名單。對被列入授信限制的企業,各銀行機構對其實施信貸限制,不予新增貸款,並逐步壓縮原貸款,直至退出貸款。(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盤錦銀保監分局負責)
4.完善“網際網路+”固體廢物管理措施
完善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現處置全過程監管和可追溯。探索“網際網路+”資源配置新模式,最佳化固廢處置能力和需求的匹配,配套服務各企業和產業園區,解決小微企業固廢危廢處理難的緊迫問題,讓固廢危廢得到合規處置的同時,也能夠匹配到資源循環利用的最佳處置方式,讓固體廢物實現“資源”、“合規”雙達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把試點工作列為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成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創建工作,定期集中辦公室成員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一步明晰部門權責,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對重點指標和主要任務、重點工程項目等進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目標考核評價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並將“無廢城市”建設成效和考核結果納入政績考核,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二)加強技術指導
強化人才支撐,科學指導試點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成立專家智庫團隊,定期邀請專家指導和技術幫扶。加強各固廢主管部門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以產廢、利廢企業為主體,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定向引進固廢專業人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保障試點工作有序進行。
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先進技術轉化套用。依託產學研合作平台,以盤錦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盤錦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和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等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為主體,鼓勵固體廢物處置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集成示範和推廣套用,積極引進先進技術並促進轉化落地,構建重點品種固體廢物處置技術示範體系,提升固體廢物處置和裝備保障能力。
(三)加大資金支持
落實好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對依法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免徵環境保護稅。加強發改、生態環境、財政等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全面抓好對上資金政策爭取工作。結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貼息項目管理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45號)和《遼寧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密切關注國家和省投資重點領域和方向,做好固體廢物收運、利用、處置類項目的謀劃包裝儲備工作,推動申報項目獲得更多國家、省級資金政策支持。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鼓勵大中型企業參與固體廢物收運、資源化利用及處置項目,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按照《遼寧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辦法(修訂)》(遼環發〔2018〕6號)要求,加強企業環境信用建設,制定企業環境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
(四)強化宣傳引導
加大宣傳力度。將“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納入全年環境宣傳教育計畫中,制定詳細科學、操作性強的宣傳方案。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各類新聞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及影響力,大力宣傳建設“無廢城市”的重要意義和創建理念,將固體廢物產生、收運、資源化利用及安全處置的全流程管理簡化為簡單易懂的科普知識,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的宣傳,鼓勵城市居民轉變生活理念,倡導綠色消費。依託盤錦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盤錦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和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等,建立“無廢文化”教育示範基地,鼓勵創建“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無廢商場”等“無廢細胞”。通過製作宣傳片、印發宣傳資料、編寫知識讀本等多種形式,增加公眾對盤錦市“五色錦”創建模式的認可度,促進形成“無廢城市”創建氛圍。

解讀

《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於2019年10月23日經市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2019年11月6日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盤政辦發〔2019〕34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保證各項試點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高質量完成試點目標任務,制定本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及必要性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院印發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19年4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將我市等16個城市和地區確定為試點地區。為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無廢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深刻把握盤錦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建設的新要求和新理念,結合我市實際,我們編制了《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確保我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紮實落地、穩步推進。
在《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盤錦市創建“無廢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四次徵求了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30多個部門意見,基本予以採納或達成一致。2019年9月11日,我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正式通過國家評審。經法制辦確定無需進行法制審核。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務
《實施方案》共分7章。(一)總則;(二)城鄉發展及固體廢物管理狀況;(三)目標和指標;(四)主要任務;(五)主要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六)保障措施;(七)“無廢城市”試點預期經驗。方案還對試點建設的目標可達性進行了分析,並明確了部門任務清單。
主要任務是:到 2020 年,完成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的 33 項制度體系、17項技術體系、6 項市場體系以及 18 項重點工程,實現 40 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探索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模式,推動盤錦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同時,進一步推進完善已有的成功工作,延展形成“‘鏈長制’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城鄉一體化大環衛模式”和“再生資源產業園推動危廢處置產業化模式”等3 項成熟經驗。強化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建設模式”和“畜禽廢棄物規範化處置中心建設模式”2 項新經驗。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無廢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實現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減至最低,精細化綜合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總結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試點模式,不斷創新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模式,培育產業市場,形成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集群,全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眾滿意度。
另外,按照國家“無廢城市”建設總體工作部署,制定了《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任務分解方案》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共五個方面將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落實,明確了市直相關部門在此項工作中應履行的工作職責。
到2020年,完成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的39項制度體系、21項技術體系、9項市場體系以及28項重點工程,實現42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探索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模式,推動盤錦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同時,進一步推進凝練、總結形成“遼河油田打造‘無廢礦區’模式”、“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城鄉固廢一體化、全過程、精細化的大環衛模式”和“大窪區整區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4項預期經驗。
2.階段目標
啟動期目標(2019年):成立“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領導小組,初步建立“無廢城市”績效評價考核機制;強化“無廢城市”建設理念宣傳教育,組織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完善一般工業固廢、建築垃圾分類、農業廢棄物統計制度、含油污泥等固體廢物有效處置相關技術標準;完成“無廢礦區”建設方案編制;完成固體廢物處置設施規劃用地性質調整,保障各類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完善落實秸稈和畜禽糞污等收集處置綠色信貸支持政策;繼續積極部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開展綠色工廠評價和園區循環化改造。
建設期目標(2019年—2020年):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管理辦法》,將全部固廢納入監管平台,提升固體廢物全過程綜合監管水平,推動生活、工業、農業源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有效處置,形成“無廢城市”建設社會氛圍。到2020年,工業領域,初步建成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制定含油污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試點建立危險廢物豁免和排除管理制度,推動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試點推行危險廢物產生者追責制度,加大環境違法處罰力度。農業領域,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加快高值化利用項目落地;以大窪區、盤山縣為試點,建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示範基地;推進大窪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生活領域,積極開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工作,配套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再生資源回收轉運項目,推進固廢綜合處理循環經濟園區建設,落實完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項目等重點工程。
長期目標(2020年—2030年):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無廢城市”管理理念深刻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減至最低,精細化綜合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總結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試點模式,不斷創新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模式,培育產業市場,形成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集群,全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眾滿意度。
3.具體指標
盤錦市“無廢城市”試點指標涵蓋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民眾獲得感五個方面,總計42個指標,其中必選指標22項、可選指標17項、自選指標3項。具體如下:
二、主要任務
(一)立足盤錦發展實際,強化系統性規劃
強化頂層設計,建立“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發揮政府巨觀指導作用。一是夯實綠色制度基礎,加快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管理辦法》等檔案,為各領域工作提供指導,推進形成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綠色溝通和協調機制;二是健全綠色統計和監管體系,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等重點品種的統計制度、構建涵蓋多品種的固廢智慧監管平台;三是加強對其他專項、試點工作制度政策的繼承與創新,理順規劃體制,嚴控大規模產廢項目準入,將固廢處置設施統籌納入城市基礎設施用地,提升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促使試點建設與城市管理有機融合。
1.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建立齊抓共管協調機制
結合盤錦市固體廢物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加快制定盤錦市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的地方法規和規範性檔案,加快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管理辦法》,加強對全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及監督管理,研究制定餐廚垃圾、危險廢物、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專項領域的相關管理辦法,出台針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及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的指導意見或工作方案,確保制定的政策及規範性檔案能夠有針對性的解決盤錦市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增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促進相關領域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和規範處置。(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須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理清部門職責邊界,構建分工協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各類固廢在產生、收集、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各部門職責邊界,強化部門責任落實,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創建工作部門職責分工方案》。根據“無廢城市”創建目標與創建任務,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和重點任務清單,並做好年度任務分解。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本級政府職責範圍內的管理工作負總責。各縣區、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充分協作的管理機制,合力推進盤錦市“無廢城市”試點創建工作。(市政府督考辦、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配合)
建立固體廢物管理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體系。出台《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目標評價考核按照《盤錦市“無廢城市”創建指標體系》實施,主要包括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民眾獲得感等五個方面,以及各部門、各縣區“無廢城市”建設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按年度進行評價,在試點創建期結束次年(2021年)開展目標考核。(市政府督考辦,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健全固廢統計制度,多措並舉提升監管能力
(1)完善固體廢物統計制度
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統計制度。進一步完善熱電、石油開採和石化等重點產廢行業和企業的統計範圍、口徑和方法。產廢企業做好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台賬登記,對於產廢情況複雜、底數不清的企業,鼓勵企業自主委託開展第三方核算並按核查結果進行台賬登記。嚴格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自2019年起全面利用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系統開展固體廢物申報、轉移工作,逐步擴大申報企業範圍。此外,除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和鑽井泥漿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外,其他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分散、組分複雜,要加強對其他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廢品種、數量、綜合利用方式、利用企業等信息的統計,全面摸清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貯存和利用處置情況,為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集、運輸、處置體系全過程監管打好基礎。(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負責)
探索開展建築垃圾統計工作,對房地產開發、道路建設等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重量及體積進行系統摸排估算。對重大建設項目建立建築垃圾處置台賬,明確建築垃圾產生數量、處置去向。(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完善農業廢棄物統計方法。建立重要農業資源(廢棄物)台賬制度,實現農業廢棄物底數基本清晰。針對農作物秸稈,依託農業農村部推出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台賬子系統,統一農作物秸稈的統計範圍、口徑和統計標準,明確秸稈產生量、可回收量、不同形式資源化利用量等數據。針對養殖場畜禽糞污,依託全國統一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直連直報信息系統,組織養殖場(小區)定期填報,統計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設施配套率、養殖場畜禽糞污產生量、資源化利用量、綜合利用率等指標數據,對規模養殖場(小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情況進行線上監管和考核。針對廢舊農膜,開展廢舊農膜生產使用和回收利用普查,匯總農膜銷售量、使用年限、回收量等數據,核算農膜(地膜)產生和回收利用量。針對農藥包裝廢棄物,掌握區域農藥使用種類、使用量、回收處置等信息,核算盤錦市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量及回收處置情況。(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商務局、市供銷社配合)
(2)建立信息化平台,完善固廢監管體系
多方聯動定期開展固體廢物排查。徹底清查全市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產生源,將全市所有固廢產生源,尤其是各類小微產廢企業納入監管,制定檢查計畫,開展定期巡查。通過企業自查、主管部門監察和屬地政府排查指導等多方聯動形式開展全市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督促固體廢物產生單位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定期開展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情況核查工作,核查結果報送相應主管部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加強基層執法力度。強化對固體廢物的日常執法職責,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調聯動,形成各主管部門聯合打擊、信息互通的聯動機制,增加巡查頻次,加大源頭防控、沿途堵截和實地查處力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犯罪行為,對固體廢物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查處。合力構建實施嚴懲重罰制度體系,探索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對違法人員實施行業禁入,靈活運用綠色信貸限制、掛牌督辦、媒體公示等手段,助力環境執法工作,大幅提升環境違法成本,淨化行業經營環境。(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按各自職能負責)
完善固廢監管平台,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在我市已建成涵蓋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污泥4類固廢的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系統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盤錦市固體廢物監管大數據平台,將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其他固體廢物全部納入,引入重點產廢、利廢企業線上監控和填報信息,並與全國固體廢物管理系統、遼寧省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現功能對接,實現對固廢危廢產出、運輸、處置業務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智慧型化閉環監控和管理,構建集智慧型監控、智慧型預警、分析決策於一體的固體廢物多品種、全流程智慧管理系統,促進政府相關部門間數據和信息共享,加強部門聯合監管。(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3.強化繼承創新,促進試點建設與城市管理有機融合
理順規劃體制,推進固廢管理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盤錦市“無廢城市”創建正處於“十三五”總結評估和“十四五”統籌謀劃的關鍵時期,要系統梳理產業發展、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生活垃圾分類、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專項工作的進展及成效,評估規劃與專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產業布局不合理、固廢利用處置能力不足、設施用地無法保障等,進一步統籌整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固廢處置規劃等,構建協調一致的“一張藍圖”,以期實現規劃體制和規劃方法上的改變與突破,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實現試點創建與城市建設管理的有機融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負責)
嚴格行業準入,嚴控新增、擴建大規模產廢的建設項目。保障再生資源回收點、農作物秸稈收儲點、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資源回收筒及各類固廢終端處置設施的建設用地。對建設項目手續辦理,出台相關簡化審批程式的政策,規範其投資、建設、運行和管理。嚴控新建、擴建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區域難以實現有效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相關項目。(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配合)
統籌規劃固廢收運、處置設施,保障處置能力。基於盤錦市各類固體廢物產生與收集現狀,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產業轉型升級、生態農業建設等一系列舉措,針對華錦阿美等大型石化項目,同步規劃建設相應的危險廢物處置設施,確保滿足危廢處置需求。重點合理預估規劃期內各類固廢的產生情況,制定並完善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固廢收運、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保障設施用地,推動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合理布局,著重解決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量之間的錯配問題。到2020年底,實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污泥、農業廢棄物等多品類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結構上和總量上的互相匹配。(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配合)
(二)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產業轉型引擎,高效高值利用“黑色”固廢
以循環經濟為產業轉型的新引擎,重點帶動“黑色”工業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和污染防治,最終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實現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降低。以打造三大產業基地為抓手,提升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水平、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廢物產生量;以打造遼河油田“無廢礦區”為抓手,推行鑽井環節“泥漿不落地”工藝、抓好採油環節各類固廢的源頭減量、分類處置;通過拓展“黑色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渠道和效率,最終實現產業綠色轉型。
1.綠色發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鏈長制”+“三大基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落實“鏈長制”有序推進。按照宜長則長、宜短則短的原則,進一步推動石化及精細化工和特色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鏈向下游延伸。著力引導要素資源向兩大主導產業鏈集聚,推動促進產業價值鏈邁向中高端,形成產業發展優勢和發展後勁。以石化和裝備製造園區為“主陣地”,圍繞企業、核心產品、創新平台,聚焦主導產業,做強一批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未來產業,推進產業鏈垂直整合、橫向集聚,構建良好的產業鏈生態。(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負責,各相關園區配合)
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鏈條。依託北燃公司光亮油項目生產高黏度潤滑油,替代進口產品,適時開發丁基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等產品,推進華錦阿美、寶來化工輕烴綜合利用等龍頭項目進程,重點發展乙烯、丙烯、碳四、芳烴四大產業鏈條,積極發展特種合成橡膠特種工程塑膠特種纖維、高性能改性複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產業。(市工信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加快推進遼東灣新區三大產業基地建設。一是依託重大石化及精細化工項目,加快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建設國際化配套體系,建設更高質量的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積極推進華錦阿美項目、寶來化工輕烴綜合利用項目、瑞德化工焦化芳烴精細加工產業集群項目、長春石化盤錦化工基地項目、聯成化學盤錦化工及倉儲物流基地項目等大型石化及精細化工項目建設,推動產業一體化、精細化、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發展。二是依託中儲糧、京糧、益海嘉里等企業集團,圍繞糧食加工儲運貿易,加快建設東北最大的糧食加工物流產業基地。隨著盤錦港糧食碼頭配套功能日趨完善,將有更多國際、國內糧食產業巨頭企業落戶產業基地。在中儲糧東北綜合產業基地龍頭牽動作用下,遼東灣新區要進一步做強做大糧食產業,拉長糧食深加工產業鏈條,提高糧食港口中轉量;三是依託忠旺集團,圍繞鋁製品全產業鏈發展,加快建設環渤海特色裝備製造基地,以高精度鋁合金型材、高端鋁合金製品為重點,開發航空工業、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專用擠壓型材及結構件。〔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盤錦港)配合〕
(2)遼東灣新區打造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
調整產業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在遼東灣新區堅持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石化及精細化工、特色裝備製造、港口物流等支柱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提高資源產出效率,提高園區整體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力爭實現企業間和產業間共生耦合、物料閉路循環。加快建設寶來輕烴綜合利用項目、長春1.8萬噸/年鋰電池銅箔等精細化工產業鏈項目;依託忠旺80萬噸/年鋁擠壓型材項目,逐步打造鋁產業鏈生產基地;以益海嘉里糧油深加工項目為龍頭,以中儲糧東北綜合產業基地項目、北大荒盤錦糧食物流倉儲基地、匯福糧油蛋白及油脂項目為支撐,重點培育糧食、油脂、飼料等糧食深加工產業,打造以益海嘉里“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為代表的糧油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並利用大米生產的剩餘稻殼作為燃料,建設生物能熱電項目,餘熱供給油脂預處理車間、油脂浸出車間、水稻烘乾等日常生產工序及公司採暖使用,實現集中供熱。〔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盤錦港)配合〕
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強化能源梯級利用,依託瑞德化工、寶來公司等化工企業高溫熱水綜合利用項目為居民供暖,有效利用生產餘熱,降低企業能耗,實現能量回收利用;依託豐源熱力熱電工程項目建設能源島,對遼東灣新區的供電、供熱發揮重要作用,實現集中供熱,滿足地區工業發展的熱負荷需求;加強副產物和廢棄資源能源回收利用,推進瑞德化工3萬噸/年吡啶—粗酚聯合精製項目建設,重點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氮化物和氧化物等回收精製加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配合)
共享基礎設施,集中處理污染物。在遼東灣新區開發過程中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提高地下空間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善園區供水設施建設共享,加快建設10萬噸/日淨水廠。利用石化產業園污水處理項目實現污水集中處理。依託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利用已建成的中節能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項目、泓實環保科技8萬噸/年廢酸處理項目強化危險廢棄物就近安全處置,對遼東灣新區園區內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集中處置。(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3)推行清潔生產,打造綠色工廠
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鼓勵遼河油田、長春化工等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的企業加強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有效減少工業固體廢物源頭產生量,樹立行業清潔生產標桿;重點實施遼河富騰熱電、遼東灣豐源熱力等企業燃煤工業鍋爐改造、能量系統最佳化、餘熱余壓利用、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工業“三廢”資源綜合利用等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創建綠色工廠(園區)。把創建綠色工廠(園區)作為推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現有的合力工業車輛(盤錦)有限公司、益海嘉里(盤錦)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兩個省級綠色工廠為基礎,推動遼東灣新區創建綠色園區,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則,選擇遼寧寶來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遼寧海德信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盤錦海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基礎好、代表性強的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市工信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2.遼河油田打造“無廢礦區”
(1)全面推行鑽井環節“泥漿不落地”工藝
一是加強泥漿不落地處理規劃,實現達標排放。根據油田鑽井工作量合理最佳化油區泥漿不落地處理站布局,基本實現油區泥漿不落地處理全覆蓋。二是嚴格把控泥漿不落地工藝全流程,開展鑽井液回收利用工作,通過新建鑽井液回收利用設施,對更改鑽井液體系以及完井時的部分鑽井液進行清除有害固相和簡單維護等處理,使其達到重複使用標準,減少廢液產生量。三是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檔案和批覆要求開展泥漿不落地固廢循環利用,通過墊井場、鋪路、制磚等資源化利用方式處理對泥漿處理後產生的剩餘固相開展綜合利用工作。(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長城鑽探公司負責)
(2)抓好採油環節落地油泥源頭減量、分類處置
一是按照《遼河油田井下作業清潔作業技術推廣指導意見》,構建以“井筒控制類技術”為主、“地面控制類技術”為輔的井下作業清潔作業技術體系,基本實現出井油水不落地。二是落地油泥分類收集、存儲及轉移,避免與垃圾混堆處理,減少油泥總量,降低處理難度,實現油類物質有效回收與剩餘固相規範處置。三是積極配合做好《遼寧省油氣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準》的編制與發布,做好相關要求宣貫與執行,確保油泥處理後剩餘固相合規綜合利用。四是加快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油泥處理工藝最佳化、熱化學清洗、外委第三方治理等措施,做到遏制“增量”、消除“存量”。
(3)開展油田其他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研究與套用
持續加大浮渣和清罐底泥的減量化、無害化技術研究。一是推廣“不加藥污水處理”、機械清罐等技術,降低清罐底泥的產生量。二是積極開展浮渣和清罐底泥減量化處理試驗工作,加大油水回收力度,實現資源化利用。三是針對廢潤滑油、廢鉛酸蓄電池、實驗室廢液、廢脫硫劑等工業危廢,通過改進生產工藝、自建處理設施、外委處置等多種方式,實現危險廢物安全處置。
(三)推動危廢全面安全管控,有效控制“紅色”預警點
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規範化管理與全面安全管控,有效控制違規自行利用、監管力量薄弱、處置能力短缺等“紅色預警點”,降低環境風險。一是強化源頭防範,充分利用環評制度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同時探索制定產生者追責及排污許可管理制度;二是突出過程管控,通過創新建立《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提高執法監察能力、豐富一體化平台功能建設,提升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針對危廢處置能力短缺差異探索開展基礎研究、最佳化調整處置結構,補齊末端處置利用環節短板,推動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化、規模化、規範化發展。
1.強化源頭防範,降低環境安全隱患
基於盤錦特色,以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製造行業的廢酸,以及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的廢礦物油為抓手,探索產生者追責及排污許可制度,為構建防範體系提供支撐。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將制度要求落實到企業,在全市範圍內強化產污者負責的倒逼機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危險廢物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將固定源危險廢物產生工藝、種類、數量、貯存、運輸、自行利用和委託利用處置等情況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範圍,實施排污申報登記,統一歸口統計污染物排放情況。(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突出過程管控,增強危廢精細化管理水平
(1)建立《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完善規範化管理體系
以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為抓手,在盤錦市試點建立豁免和排除管理制度,初步實現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行業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在此基礎上,制定涵蓋危險廢物優先管理和豁免管理清單、利用處置技術推薦清單和負面清單等內容的《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確保危險廢物在貯存、轉移、處置等各個環節安全可控,降低危險廢物總體環境風險,同時為規範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全面強化危險廢物監督執法,提高環保執法監察能力
一是進一步強化執法,將執法監察活動常態化和專項檢查相結合,探索制定更為嚴格的針對涉危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措施,形成有效震懾,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管理不規範導致的環境風險。二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多部門聯勤聯動機制,聯合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行為。三是加強環境監察隊伍建設,利用網路平台、培訓基地開展危險廢物執法監察技能培訓與經驗交流,提高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素質與水平。(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局、市衛健委配合)
(3)完善一體化平台功能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環境風險排查
探索建立市、縣二級環保系統全覆蓋的盤錦市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推動危險廢物監管從事後管理向事前主動管理轉變。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盤錦市信息化、智慧化危險廢物管理模式,實現聯網監控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處理處置企業由現狀的65家增加到300家。(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局、市衛健委、市智慧城市運管中心配合)
3.最佳化處置結構,補齊產能錯配短板
(1)探索開展基礎研究,提升危廢處置技術水平
啟動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類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風險防控基礎研究工作。一是在盤錦市探索開展該行業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產生規律及污染特性研究,全面摸清危險廢物底數、核查方法、污染負荷、環境風險、環境效應等,建立盤錦市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行業類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全部細分類別危廢基本特徵資料庫。二是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特性研究,開發與類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基本特徵相對應的利用處置技術。三是開展利用處置過程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研究,明確環境風險控制關鍵節點及關鍵技術、要求和標準規範,實現危險廢物高效管控。(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工信局,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配合)
(2)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快推進和合理布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一是加快開展盤山縣再生資源產業園規劃環評修改工作,繼續推進兩個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針對危廢處置能力短缺差異,靈活規劃危廢處置設施建設,爭取園外符合資質要求的廢酸、廢催化劑利用處置企業特許經營政策,提升危廢處置能力和產廢端的匹配程度。爭取到2020年,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安全處置量達到6萬噸/年,全市危險廢物全面實現安全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二是創新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在符合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根據市場調節需求,探索開展“無廢礦區”、“園外園”、“產廢和處置企業點對點”等多種試點管理形式,以及“撬裝設備”等新型市場化模式,減少危廢異地運輸。三是培育一批行業企業。大力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加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化、規模化、規範化步伐,爭取到2020年全市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覆蓋率達到60%,危廢處置企業規範化管理抽查合格率達到92%以上。(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盤錦銀保監分局配合)
(四)發揮品牌帶動優勢,變農業廢棄物為“金色資源”
以“無廢城市”創建為契機,在盤錦市農業品牌優勢下,重點促進秸稈、畜禽糞污等“金色資源”的高效收運和高值化利用。一是以盤錦農業品牌效應,推動農業綠色生產和提質升級,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從源頭上減少農業固廢產生量,帶動和支撐畜禽糞污生產有機肥等高值化利用;二是分類完善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收儲運體系,促進收儲運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市場化;三是通過培育骨幹企業和建設示範項目提升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和安全處置能力,協同實現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1.發揮品牌帶動優勢,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全域標準化生產,助力農業廢棄物源頭減量。依託盤錦市東北第一家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工作以及有機農產品標準認證和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基礎,圍繞水稻、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健全完善全市農業標準體系,突出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生產過程控制、收儲運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快標準研製力度,建立盤錦市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體系,實現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有標可依,力爭到2020年發布一批技術規程,規範生產行為,積極推行減量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技術,促進農藥包裝廢棄物等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減量。(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依託“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現有品牌效應,全面推進盤錦農產品品牌引領行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力爭到2020年把鹼地西紅柿、泥鰍魚、二界溝毛蝦、蛤蜊崗文蛤、葦田斑節大蝦等打造成全國知名區域品牌,提高盤錦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推廣面積占比。(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繼續發展集種植養殖、農事體驗、休閒觀光、文化傳承等於一體的各具特色的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加快培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農業特色小鎮等發展亮點,把種莊稼變為“種風景”,實現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型休閒農業轉型。(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近還田為主、“五化”為輔,推動秸稈全量利用
(1)最佳化秸稈機械化還田能力,完善秸稈綜合管理制度
合理確定留茬高度。對於不進行機械化還田的地塊,嚴格推行低茬收割,下田機械按作業標準低茬收割,留茬高度不宜超過15厘米,並逐步建立秸稈低茬回收補貼機制;建立完善秸稈機械還田技術標準規範。逐步完善秸稈機械粉碎深翻還田相關技術體系,開展秸稈還田機具的最佳化選型和系統配套試驗研究,積極探索稻草翻埋還田技術,實現稻草高質量還田;嚴格落實秸稈還田工作責任主體。市、縣(區)、鎮、村層層簽訂責任書,將監管責任細化到田塊、到農戶、到每一台作業機械(含跨區作業機械),不帶切(粉)碎裝置的收割機不允許下田作業,對落實工作不力的鎮,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促進離田秸稈“五化”利用,提升高值化市場化水平
最佳化秸稈傳統利用模式,探索高值化利用路徑。結合盤錦市地域環境和資源配置特點,加快北方瀝青、洪鵬再生資源、華潤盤錦熱電廠等本地企業的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建設進度,形成一批離田秸稈能源化、飼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的成熟實用技術。(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建立技術標準規範。力爭在2020年底前熟化一批秸稈制乙醇、秸稈成型燃料、秸稈制水稻育苗基質等新技術新工藝,加大本地秸稈利用企業扶持力度,引進企業示範項目,形成一批示範項目;2021年以後,逐步形成育苗、種植、收穫、秸稈還田、收儲到“五化”利用等全過程技術規範和裝備標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標準化水平。(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配套提升秸稈收儲運專業化規範化水平
推進規範化、標準化收儲網路建設。建立1個以上秸稈標準化收儲中心,建立專業化收儲運隊伍,培育多元化市場化運營模式,以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配合為原則,建設集打捆壓塊、儲存運輸和加工利用一體化的秸稈收儲網路體系。(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推進種養結合模式,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1)繼續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構建現代生態畜牧產業體系。創建期內要繼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於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盤山縣和大窪區為重點,加快畜牧行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全市中小規模養殖場提檔升級,實行農機、農技、農藝相結合,多渠道提升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能力和標準化生產水平,逐步培育一批設施完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畜禽養殖企業和加工技術先進、管理規範、質量安全可靠、具備成長性及示範性的畜產品加工企業,走精品畜牧業發展道路。(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引導散養戶畜禽糞污分戶收集、統一處理利用。引導散小養殖戶畜禽糞污規範化管理,實現村屯內無畜禽糞污隨處排放、堆積現象。對污染較為嚴重的畜禽養殖密集區域,在縣區政府領導下,以鎮(涉農街道)、村(涉農社區)為單位,科學規劃,建設村(涉農社區)外畜禽養殖小區,搬遷至村(涉農社區)外集中飼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種養結合,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構建農業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實現畜禽糞污就地就近綜合利用。以盤山縣、大窪區為重點,構建縣(區)域“水稻種植—畜禽養殖—有機肥生產”的種養結合型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模式,持續推進大窪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以畜禽規模養殖場和散養密集區為重點,聚焦糞污收集儲運、資源化處理、種養循環利用等問題,建設一批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範園區和基地,並開展立體養殖、有機肥加工等畜禽糞污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全面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平。2020年底前,在大窪區養殖重點區域和規模養殖場全面配套建設盤錦市畜禽糞污處理與有機肥生產設施,開展立體養殖、有機肥加工等畜禽糞污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多方參與,建立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
培育壯大有機肥生產經營主體。推動有機肥推廣套用,鼓勵和引導農民使用有機肥,開展有機肥產品創新,生產稻蟹共用特種肥料。充分研究盤錦水稻、河蟹等生長特性,依託本地有機肥生產企業,聯合開展稻蟹共用特種肥料研發等有機肥產品創新工作。(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4.促進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安全回收處置
促進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源頭減量。力爭到2020年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量實現負增長。建立以農資經銷商為主、消費者為輔的回收機制。按照“誰銷售誰收集,誰購買誰交回”的原則,將發放農藥銷售許可證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掛鈎。2020年底前,率先在大窪區開展試點工作,逐步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獎勵、使用者押金返還或對農藥包裝設定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標籤制度等,2021年後逐步向全域推廣。(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五)構建城鄉大環衛,促進生活源固廢“藍色分流與匯流”
依託現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優勢,實現盤錦城鄉生活源固廢的“藍色分流與匯流”。一是促進源頭減量與兩網融合,因地制宜在城市和農村地區探索有效生活垃圾分類模式,促進生活垃圾、再生資源、餐廚垃圾等品種的科學分流;二是統籌城鄉並開展協同處置,落實各類收運系統、處置工程建設,促進部分品種匯流園區後的協同處理處置;三是加強重點領域監管與污染控制,解決分流過程中存在的餐廚垃圾非法收運、農村易腐垃圾簡易堆存等問題。
1.兩網融合,源頭減量
系統規劃,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有關部門發布綠色生活指南並加強各渠道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環境保護氛圍,從而減少生活垃圾源頭產生量。率先在快遞、物流、外賣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興行業中探索環境友好材質與產品的設計及市場化,構建有利於綠色生活的健康消費市場。(市委宣傳部、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落實《盤錦市環衛服務質量檢查考核辦法(試行)》和《盤錦市城鄉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引導與規範管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專業人員培訓,規範生活垃圾收運環節管理。匹配生活垃圾分類基礎設施,推廣“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實現城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落實市、縣(區)、鎮(涉農街道)3級政府主體責任,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美麗鄉村考核等的重要內容,明確工作推進的時間節點要求和保障措施,將工作重點和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建立垃圾分類監督檢查機制,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暢通再生資源回收處理渠道,完善“居民投放—環衛人員初步分揀—收運—分揀中心二次分揀—處理廠商”的渠道,推廣建立垃圾分類互動體驗中心,動員並覆蓋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與回收工作,推進不同類別生活垃圾特徵化處理手段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負責,市供銷社配合)
2.統籌城鄉,協同處置
進一步加強農村垃圾治理,逐步建設實施農村地區易腐垃圾處理設施並探索城鄉餐廚垃圾協同處理模式。完善收儲運全覆蓋體系,規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加強運輸車輛定位技術匹配與固廢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設,開展收運車輛定位、垃圾桶感應、收運車輛過磅及時數據入庫等信息化工作,實現垃圾分類設備綠色能源化、專業智慧型化。(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全市範圍內全面落實污泥轉移聯單制度。針對醫療廢物收集收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泄露問題,實施垃圾全程密封、“不落地”運輸,減少人工直接或間接接觸醫療廢物容器,防範健康風險發生。(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負責)
加快推進垃圾焚燒廠建設,加快督促焚燒項目落地,焚燒後飛灰填埋處置,在填埋場中開闢專門的焚燒飛灰填埋區域,專場專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加快餐廚垃圾處理以及市政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已有建築垃圾消納場設施由露天轉為標準防揚塵封閉廠區。大力扶持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目前市場高值化利用最為成熟的技術和企業對篩選出的建築垃圾高值化利用,整改或取締散、亂、污的低端利用企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執法局負責)
(六)推動固廢精細化綠色管理,加強產業市場扶持培育
完善固體廢物綠色化管理,培育綠色產業市場。一是依託清潔生產審核、固體廢物核查等工作,促進末端處置管理向源頭管控轉變;二是細化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加強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增加綠色信貸投放額度;三是完善“網際網路+”綠色固體廢物管理技術,重點完善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四是培育綠色企業,壯大資源循環利用領域骨幹企業,構建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集群,打造新經濟成長點,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1.促進末端處置管理向源頭管控轉變
組織固體廢物核查。針對固體廢物的產生過程和控制過程,對固體廢物的實際產生情況、種類、主要污染物成分、現有利用處置方式、控制手段等進行核查,對核查問題按年度進行逐步整改。(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強化各生產單位在固體廢物源頭控制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精心操作、改進工藝、最佳化生產流程等手段,引導企業優先採用資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產生量少的先進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合理調配和使用資源能源,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開展以源頭控制為目的的清潔生產審核,將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納入“無廢城市”考核體系中,並以清潔生產審核為主要手段,推動電(熱)力、原油開採和石化及精細化工等重點產廢行業的綜合整治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負責)
2.開展先進技術創新示範
依託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固體廢物鑑別、固廢處置和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等相關工作。通過政策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運用市場機制激勵企業開展先進環保技術套用和改造。完善重點領域技術標準體系。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有效處理處置,有效解決含油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完成省級標準——《陸上油氣田含油污泥處理後剩餘固相利用污染物控制限值》(試行)的制定工作,有效解決石油開採產生油泥、浮渣和清罐底泥的有效處置和綜合利用問題。以鑽井泥漿、爐渣、粉煤灰、副產石膏為重點,完善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有針對性制定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技術標準,推動產業規模化、高值化、集約化發展。依託盤錦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和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構建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示範體系。開展“泥漿不落地”、含油浮渣製造新型複合燃料、水稻秸稈埋茬還田整地等技術示範,提升區域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綜合創新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3.分類施策激發市場活力
積極培育產業市場,建立規範有序市場環境。對已有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幹企業進行提標升級改造,有針對性的培育一批新型骨幹企業,補齊盤錦市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短板。強化工業固體廢物流向監管,嚴厲打擊工業固體廢物違法堆存、傾倒、填埋等環境違法行為,對違法企業列入缺失社會責任名單(黑名單)處理,向社會公布,並採取金融部門不予貸款,有關部門不再批准建設新項目,市場監管、應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不予辦理證照手續等措施,規範有序的行業市場。(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盤錦銀保監分局負責)
細化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做好環境保護稅徵收管理工作,完善盤錦市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工作機制,明確部門責任,落實分工任務,有效發揮稅收槓桿調節作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運用綠色金融推動市場發展,深入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工作,加強對違法企業綠色信貸限制管理,在石油化工企業、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涉重金屬污染的重點工業企業等行業深入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工作。將固廢管理等環境責任履行情況和企業金融信用掛鈎,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聯動監管機制。根據《遼寧省環境違法企業綠色信貸限制管理暫行辦法》,將環境違法企業納入信貸限制名單。對被列入授信限制的企業,各銀行機構對其實施信貸限制,不予新增貸款,並逐步壓縮原貸款,直至退出貸款。(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盤錦銀保監分局負責)
4.完善“網際網路+”固體廢物管理措施
完善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現處置全過程監管和可追溯。探索“網際網路+”資源配置新模式,最佳化固廢處置能力和需求的匹配,配套服務各企業和產業園區,解決小微企業固廢危廢處理難的緊迫問題,讓固廢危廢得到合規處置的同時,也能夠匹配到資源循環利用的最佳處置方式,讓固體廢物實現“資源”、“合規”雙達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把試點工作列為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成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創建工作,定期集中辦公室成員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一步明晰部門權責,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制定《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對重點指標和主要任務、重點工程項目等進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目標考核評價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並將“無廢城市”建設成效和考核結果納入政績考核,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二)加強技術指導
強化人才支撐,科學指導試點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成立專家智庫團隊,定期邀請專家指導和技術幫扶。加強各固廢主管部門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以產廢、利廢企業為主體,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定向引進固廢專業人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保障試點工作有序進行。
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先進技術轉化套用。依託產學研合作平台,以盤錦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盤錦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和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等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為主體,鼓勵固體廢物處置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集成示範和推廣套用,積極引進先進技術並促進轉化落地,構建重點品種固體廢物處置技術示範體系,提升固體廢物處置和裝備保障能力。
(三)加大資金支持
落實好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對依法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免徵環境保護稅。加強發改、生態環境、財政等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全面抓好對上資金政策爭取工作。結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貼息項目管理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45號)和《遼寧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密切關注國家和省投資重點領域和方向,做好固體廢物收運、利用、處置類項目的謀劃包裝儲備工作,推動申報項目獲得更多國家、省級資金政策支持。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鼓勵大中型企業參與固體廢物收運、資源化利用及處置項目,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按照《遼寧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辦法(修訂)》(遼環發〔2018〕6號)要求,加強企業環境信用建設,制定企業環境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
(四)強化宣傳引導
加大宣傳力度。將“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納入全年環境宣傳教育計畫中,制定詳細科學、操作性強的宣傳方案。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各類新聞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及影響力,大力宣傳建設“無廢城市”的重要意義和創建理念,將固體廢物產生、收運、資源化利用及安全處置的全流程管理簡化為簡單易懂的科普知識,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的宣傳,鼓勵城市居民轉變生活理念,倡導綠色消費。依託盤錦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盤錦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和遼東灣新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等,建立“無廢文化”教育示範基地,鼓勵創建“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無廢商場”等“無廢細胞”。通過製作宣傳片、印發宣傳資料、編寫知識讀本等多種形式,增加公眾對盤錦市“五色錦”創建模式的認可度,促進形成“無廢城市”創建氛圍。

解讀

《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於2019年10月23日經市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2019年11月6日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盤政辦發〔2019〕34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保證各項試點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高質量完成試點目標任務,制定本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及必要性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院印發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19年4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將我市等16個城市和地區確定為試點地區。為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無廢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深刻把握盤錦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建設的新要求和新理念,結合我市實際,我們編制了《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確保我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紮實落地、穩步推進。
在《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盤錦市創建“無廢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四次徵求了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30多個部門意見,基本予以採納或達成一致。2019年9月11日,我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正式通過國家評審。經法制辦確定無需進行法制審核。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務
《實施方案》共分7章。(一)總則;(二)城鄉發展及固體廢物管理狀況;(三)目標和指標;(四)主要任務;(五)主要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六)保障措施;(七)“無廢城市”試點預期經驗。方案還對試點建設的目標可達性進行了分析,並明確了部門任務清單。
主要任務是:到 2020 年,完成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的 33 項制度體系、17項技術體系、6 項市場體系以及 18 項重點工程,實現 40 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探索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模式,推動盤錦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同時,進一步推進完善已有的成功工作,延展形成“‘鏈長制’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城鄉一體化大環衛模式”和“再生資源產業園推動危廢處置產業化模式”等3 項成熟經驗。強化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建設模式”和“畜禽廢棄物規範化處置中心建設模式”2 項新經驗。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無廢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實現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減至最低,精細化綜合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總結形成盤錦“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試點模式,不斷創新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模式,培育產業市場,形成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集群,全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眾滿意度。
另外,按照國家“無廢城市”建設總體工作部署,制定了《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任務分解方案》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共五個方面將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落實,明確了市直相關部門在此項工作中應履行的工作職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