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盤載袁
- 外文名稱:盤載袁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榕城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22000
- 面積:100平方公里
- 人口:30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粵V
村子概況,歷史由來,現代發展,
村子概況
現有人口3000多人,袁氏一族在此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城南村原名稱“盤載袁”。昔時村中住著袁陳二姓,後因各自發展,人口增多,便形成兩個自然村落:靠南邊的稱“盤載袁”,即城南村;靠北邊的稱“盤載陳”,即城西村。盤載袁靠近榕江南河,土地肥沃,村民除耕作水田外,女的耕織夏布,男的水上運輸,捕撈魚蝦,生活也算優裕。盤載陳靠近城西通道,村民農業、商業並重,且家家都有打鐵釘的副業,生活也過得很好。袁、陳二村毗鄰而居,向來和睦相處,互相合作,共同發展。西門外民謠有:“仙滘韭菜龍,浦東擔機筐,陳厝打鐵釘,盤載袁耕布控控輕(織布機聲)”。就是榕城西門外鄉村生活的概括。
歷史由來
盤載袁氏創村,歷史悠久,據《潮汕袁氏族譜》介紹,是由光後三系合力創立的,最先一系是:“潮汕袁氏第七世孫椿嶠公第五子,京山公之裔孫由漁湖長美來到榕城馬山巷,至第十代孫金公於明初洪武年間(約1390年前後),由馬山巷首遷來盤載創業。”第二系是:“鯤潭公之長子微隱公首創喬林袁厝圍,因地理關係,其裔孫元錫公由喬林袁厝圍遷至盤載合居的。”第三系是:“明朝萬曆年間(1572-1620年間),潮汕袁氏七世祖岩隱公之裔孫興榮、興宇公也由漁湖長美村遷至盤載合居。”三系雖有先後,但都同屬一源,故而同居一村,無分彼此,子孫同心協力,共建家園,先建主村寨內圍,又建春南社和盤西里,每圍都建寨牆,連線起來合成一體,面對岐山,紫峰為屏,溪流圍繞村寨,環境秀美。以主村寨門為唯一出入口,貌似古時兵家營寨,防盜拒寇,確保家園安全。
原來,古榕江南河並不筆直,而是於梅雲河段拐向南流,繞個大彎,即於梅雲的白垠、大西二村交界處便轉向南流,至赤水潭又折流向東,經伯勞浦轉向北流,過潮東與淇美二村交界處,復拐向東流,呈“U”字形,是南河主航道。古時“五嶼”五村與仙滘、盤載接壤,歷史上都屬磐溪都管轄。而盤載以南河段,是南河支流,溪面上有許多淤積的溪洲,盤載祖先,便是在溪中綠洲創業開發的,由於不是主航道,泥沙淤積,溪中有許多沙壩,擋住行船,船隻若取道經過,到此須當搬過小船。因此,地名由“搬載”而轉稱“盤載”了。明末年間,一次特大山洪,榕江南河改道,洪水筆直衝刷,盤載、仙滘河段,江闊水深,成了主航道。船隻到此,不用再搬貨過船,但“盤載”之名,卻永遠存在。
盤載袁村在揭陽雖不算大鄉,但是來自袁氏望族,文化淵源長遠。創村後繼承先祖優良文化傳統,詩禮傳家,重教誨,辦學校,故600多年來,也人才輩出。庠生、貢生不斷湧現,明朝萬曆四年(1576),十五世祖仕時公,恩貢生,任江西義安縣訓導,升淮府教諭,有政績,得好評,二十二世祖總武公,於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高中武進士,其府第門前豎立旗桿夾,至今猶存。
現代發展
解放後,盤載袁村發展更快,成為磐東鎮的行政村,並改名“城南村”。揭陽建成地級市後,發展更快。環市大道從村邊繞過,使城南村成為市區交通網路。至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039萬元,人均年收入3300元,新建住房1800間,電話電視普及全村,生活逐步進入小康。村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村中文體活動活躍,盤載袁龍舟,從清代至今,活動經常,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