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江國小

盤江國小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盤江國小,地處縣城南部,是一所有260多年悠久歷史的辦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學校。清雍正13年(1735年),光緒31年(1905年),宣統元年(1909年),先後在此設立義學、書院、學堂,民國4年(1915年)改名為陸良縣第二兩級國小校,1940年又更名為陸良縣第二國小,新中國成立時,由縣人民政府命名為“陸良縣盤江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良縣盤江國小
  • 簡稱:陸良縣盤江國小
  • 創辦時間:1735年
  • 主要獎項:雲南省文明學校
  • 所屬地區:雲南省曲靖市
  • 類別:雲南省一級二等示範國小
  • 類型:一級實驗示範國小
  • 屬性:雲南省文明學校,雲南省一級二等示範國小
  • 現任校長:魏喬劍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水平,領導班子,師資隊伍,教學特點,校園環境,學術研究,學校榮譽,

辦學歷史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盤江國小,地處縣城南部,是一所有260多年悠久歷史的辦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學校。清雍正13年(1735年),光緒31年(1905年),宣統元年(1909年),先後在此設立義學、書院、學堂,民國4年(1915年)改名為陸良縣第二兩級國小校,1940年又更名為陸良縣第二國小,新中國成立時,由縣人民政府命名為“陸良縣盤江國小”。學校現有占地面積20畝,分教學區、教師生活區、運動場三個區域,有實驗室、儀器室、音樂室、、計算機室、科技活動室、榮譽室、德育展室、多媒體電教室、體育室、少先隊活動室、圖書資料室。現有教學班33個,學生1988餘人,教職工88人,2001年被評為雲南省文明學校,2004年,學校被評定為雲南省一級二等示範國小。
陸良縣盤江國小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占地面積20畝,分教學區、教師生活區、運動場三個區域,有實驗室、儀器室、音樂室、、計算機室、科技活動室、榮譽室、德育展室、多媒體電教室、體育室、少先隊活動室、圖書資料室。現有教學班33個,學生1988餘人,教職工88人,2001年被評為雲南省文明學校,2004年,學校被評定為雲南省一級二等示範國小。

辦學水平

以爭創名校為辦學目標,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盤江國小曾經承擔過國家、省、市、縣多項教育改革實驗研究任務並取得一定成就。1985年進行了“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教改實驗,1986年被確定為縣實驗國小。1989年進行“三制改革”實驗,被確定為雲南省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學校。1990年進行了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教材實驗。1991年被確定為雲南省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教材實驗樣本學校。1996年以來進行了國小“一條龍”作文教學實驗,被中央教科所確定為全國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研究子課題試驗基地。1997年以來開展了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包括省教委審批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等。1998年初,學校被選定為陸良縣延安精神研究會實驗國小,開展了“發揚延安精神,培養跨世紀優秀人才”等教育改革實驗研究。2000年開展省級“作文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的課題研究。
學校長期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在全校各個學科領域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大討論,把素質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攻方向,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把課外活動作為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陣地;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認真實施課程方案,增設活動課程並認真組織實施。近年來,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的重視、關心、支持下,全校師生礪精圖強,齊心協力,辦學效益逐年提高;辦學聲譽越來越火紅。1998年學校被選定為雲南省素質教育參觀線路上的一所有一定知明度的學校。多次接待省市素質教育的參觀考察;多次代表曲靖市接受省教育科學院檢查“執行課程方案,實施素質教育”的調研;多次承辦市、縣課堂教學競賽。這些,主要是學校教育教學方方面面的工作能夠落到實處。

領導班子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創建文明學校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創建文明學校,領導起核心作用。領導只有思想政治、業務素質高,會管理,能吃苦,容得人,才能領導好一班人。“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校現設校長1人,黨支部書記1人,副校長2人,教導、副教導2人,政教主任1人,工會主席1人,團支部書記1人,大隊輔導員1人,年級組長、學科教研組長16人(含領導兼職),會計、出納各1人。總計22人。
盤江國小的領導班子始終保持著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以憂師生而憂,樂師生而樂的思想境界為追求目標,以實際行動贏得廣大教職工的欽佩和黨委、政府、上級主管部門的信任。我校黨政班子圍繞“讓盤江國小各方面工作有新變化、新進展、新突破”的目標,以“善學習、重實踐、高標準、嚴律己、能力強、高效率、多奉獻、少索取、高素質、好榜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團結一致,真抓實幹,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師為本、以生為本的思想,全心全意地為學校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爭做有知識、有學識、有見識、有膽識的好乾部。工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發揮行政會的功能,凝聚領導班子的向心力。我校每周星期四晚上召開行政會,行政領導集中在一起,總結、研究、調控、布置學校教育工作。會上,小事做到意見交換,責任到人,各行其職,協同完成;大事做到民主醞釀,各抒己見,認真磋商,反覆論證,朝著辦實事,辦好事的方向,集中決策,齊抓共管。由於領導成員在行政會上,明確了責任和目標,所以,學校開展的每一項工作,走的都是捷徑,能夠實現預期目標,並且顯現出工作中的特色。
2.深入教學,抓教研。學校領導深入課堂教學,承擔課題實驗研究,是教職工有目共睹的。學校領導每學期都深入年級搞教研,深入課堂聽課。校長承擔六年級四個班的作文教學,負責中央教科所“一條龍”作文教學的深層次實驗研究。副校長、教導主任都承擔一門學科教學,分別負責“國小語文情趣目標教學,‘四.三’結構式”和省級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的實驗研究。
3.礪精圖強,努力提高辦學效益。我校既是省的一級實驗示範國小,又是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我們的辦學目標是要走出全市,走向全省先進行列。學校領導共商辦學大計,把一份份報告送給教育主管部門、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協調,儘量爭取更多的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鑄師魂、立師德、樹師表、強師能,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育靠學校、學校靠教師,教師沒有良好的師德和過硬的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學校教育舉步維艱。特別是教師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影響著學生、影響著學校、影響著教育。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學生的素質,教師的質量決定著教育的質量,教師的水平決定著學生的水平。為此,學校始終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具有敬業愛崗精神的教師隊伍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我校每周都認真地組織教師進行政治、業務學習,在教師中提倡、樹立九種精神;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增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謙虛好學、團結進取、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在黨員隊伍中開展“三個代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學習活動;在教師中開展“師德標兵”評比活動,我校李文瑛、欒瓊仙、俞燕春等老師被評為市、縣、鎮“師德標兵”。在青年教師中開展“愛崗愛校愛生”演講比賽,發揮教師在德育工作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效應。樹立敬業、拼搏、探索、園丁、奉獻的精神,增強服務、公僕、身教意識,提倡“五講”“四美”,學會自我評價,培養自我教育能力。再者建立一種激勵機制,對認真履行職責的優秀教師給予表揚獎勵,對新上崗的教師給予熱情幫助,使大家都感到集體的溫暖,甘於清貧,樂於吃苦,無私奉獻,“不用揚鞭自奮蹄”。老師中出現了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工作由“要我乾”變為“我要乾”,大家都意識到,如果現在不努力工作,今後將要自己去努力找工作,增強了“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意識。
為建設一支素質高、作風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我校進行了以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了以校長為核心的行政管理系統;圍繞教職工聘任制的實施,定崗定員,明確職責,推行崗位責任制,改教職工分配製為雙向選擇,合理組合,打破了“鐵飯碗”;圍繞工資制度的改革,實行結構工資制,變身份工資為崗位工資,使教職工的報酬與實際工作的數量和貢獻結合起來,打破了“大鍋飯”。競爭激勵機制的引入,強化了教職工的競爭意識、質量意識,調動了教職工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校教師隊伍潛力雄厚,挖掘其潛力,發揮其效率,就能壯大我校的教師梯隊,使我校早出名師,多出名師。我們是這樣做的:
(1)領雁先飛——發揮教學骨幹垂範作用。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不僅要在思想、德行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教師們的表率,而且要注重在業務上努力提高自己,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領頭雁。每學期,我們都讓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全校教師上一節示範課,通過課堂教學,體現教改理念,發揮其垂範作用。
(2)眾雁成排——促進教師梯隊的成長。近幾年來,在已形成教師梯隊的基礎上,學校繼續加大培養力度,使我校各層次的教師在原有基礎上,有更大的提高:首先,新教師的培養突出一個“教”。即在工作上給予特別的關注與支持,在教法上給予特別的指導和幫助,為他們請師傅結對子,讓他們從老教師身上汲取豐富的知識及實踐經驗,同時簽訂師徒協定。每學期導師指導學生上課不少於15節,每周互相聽課1節,導師為學生上觀摩課不少於5節。教導處定期進行檢查。其次,青年教師的培養注重一個“實”。即抓好四課型:一是備好研究課,以年級組為單位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群策群力,取長補短,共同備好研究課。開展以老帶新活動,導師在共同研究的基礎上,要具體指導學生上好研究課。二是聽好示範課,每學期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上示範課,優秀青年教師上示範課,為廣大青年教師引路。三是上好匯報課,青年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錘鍊,要求向全校教師上匯報課。四是搞好評優課,每學期學校開展一次專題性評優課。最後,骨幹教師培養講求一個“創”。即:一創學習途徑,通過請進來教,送出去學,開闊眼界,拓寬教路,創新教法;二創鍛鍊機會,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提供鍛鍊的機會;三創展示舞台。積極爭取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教學研究課的機會,為他們成名抬轎子、搭舞台。
(3)苦練內功——全面提高教師素質。要適應課改的需要,要成為現代教育需要的全才型教師,要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教師必須具備紮實過硬的基本功。因此,基本功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基礎。教導處堅持每周五考核粉筆字,每月考核鋼筆字制度,加大了落實、監督力度。同時,還要求中青年教師把講究教學藝術、設計和製作課件。計算機使用作為參與教改和科研能力必須具有的基本功,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加以提高。
(4)繼續教育——鼓勵在職提高學歷。我校現有教師88名,我們要求全體教師必須參加進修學校組織的各級教師晉級培訓,全員參加了《走進新課程》的培訓。
通過以上措施,我校教職工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一支愛崗敬業、團結拼搏、講究奉獻、業務精良、積極進取的教職工隊伍日趨形成。1998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我校教師捐資救助貧困生金額達10000餘元。我校共有5名教師顧全大局,到臨滄地區鎮康縣傣家寨完小支教,一名教師向該校自願捐贈20台電腦,把關懷帶給傣家寨完小的每一位學生;教職工無私奉獻的事例不勝枚舉,1998年以來我校共有50餘名教職工受到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

教學特點

以德育為首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養成教育。
1、轉變觀念,克服重智輕德傾向,健全德育領導管理機制,建立高、中、低縱向銜接;學校、家庭、社會橫向貫通的德育網路。強化八項教育,規範師生言行:①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②理想道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③遵紀守法教育;④文明禮貌、關心他人、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基礎道德教育;⑤現代意識和現代觀念教育;⑥良好的心理品質教育;⑦以“四有”、“五愛”、“六會”為主線,豐富團隊活動,加強勞動教育;⑧“五自”教育、“雛鷹行動”教育。
2、結合學科特點,有機滲透德育,是我校評估量化教師課堂教學的一項依據。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規程中,明確提出了各學科滲透德育的具體要求。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人土風情、悠久歷史的思想感情;數學學科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情趣;自然學科要培養學生學習科學家刻苦努力,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鑽研精神,樹立振興中華,科技先行的遠大抱負;思想品德、社會學科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品質,辨別是非的能力,教育學生髮揚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音樂、體育、美術、勞動教育等學科,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感受體驗生活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3、利用陣地,發揮小廣播站的育人功能。大隊部利用星期一的升旗,把上周少先隊工作開展的情況進行統計,通過小廣播進行通報、評價,提高班隊活動正常開展的質量。重大新聞,節目由團隊負責撰稿,組織學生通過小廣播輪流播出。
4、培養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學校成立政教辦公室,負責監督和矯正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後大門的小食攤點,利用政教辦公室的監控,五年級中隊的輪流值日監督,不攆而散,淨化了校園環境,矯正了學生的行為習慣。體衛組每周星期一升旗後,集中檢查“長、髒、黑”,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對各班實行分片包衛生、包綠化的責任制,開展班級評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觀念。
5、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1〉通過開展以 “五愛”為主線的中隊主題隊會、大隊主題隊會。晨會、班隊會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受到教育。通過“三百”活動,觀看百部優秀影視片,閱讀百部優秀書刊,會唱百首健康向上的歌曲,讓隊員重溫黨的歷史,激發他們樹立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從而受到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教育。通過開展“雛鷹獎章”活動,如愛國章、火炬章、國防章等與之相關的獎章活動,學習延安精神的核心內容,確立愛國主義、共產主義信念目標,並以此目標不斷追求,最終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慶祝建國五十周年之際,我校在學生中開展“大講五十年輝煌”的系列活動。
〈2〉我校克服重智輕德傾向,建立了管理機制,建立了高、中、低縱向銜接,學校、社會、家庭橫向貫通的“五自”實踐德育網路。自學——讓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自學獲得知識的意識和習慣;自理——讓學生學會獨立生活、獨立自主地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獲得一定的自理能力;自護——讓學生了解法律、了解生活常識,在社會生活中能正當自我保護,自我解救;自強——讓學生在活動中強健體魄,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自律——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和社會規範教育、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嚴肅活潑的良好行為習慣。“五自”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克服和避免“小太陽”、“小皇帝”驕生慣養的不良風氣,成為獨立生活能力強。勇於進取的一代新人。
〈3〉學校著眼於“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百花園”文體藝術活動,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參加1999年全國“世紀之星”少兒書畫大賽獲組織獎、藝術伯樂獎、藝術園丁獎;參加1999年第四屆金秋全國青少年書畫比賽學校獲優秀組織獎,學生獲獎達25人次;參加1997年市科普文藝匯演獲一等獎; 參加2002年曲靖市少兒舞蹈展演獲優秀獎;參加2002年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獲集體二等獎;參加1999年、2000年、2002年曲靖市兒童故事、相聲、快板比賽獲優秀組織獎;參加2003年雲南省少兒藝術技能大賽獲組織獎;參加2004年曲靖市青少年藝術大賽獲組織獎;參加2004年全國第四屆“星星河”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賽獲集體一等獎;參加市“廣電杯”文藝匯演獲一等獎;連續五年參加縣春節拜年活動及春節聯歡晚會受到好評;連續八年參加中樞鎮少兒“百花園” 文化藝術活動成果匯演獲一等獎;參加2000年陸良縣中小學生運動會獲國小組一等獎;參加2003年陸良縣“龍騰杯”小學生運動會獲女籃第一名;參加2002年陸良縣小學生廣播操比賽獲團體二等獎;參加1998年縣少先隊大檢閱獲一等獎;參加2002年陸良縣古詩文朗誦比賽獲優秀組織獎;學校還開辦了12支興趣小組,每到元旦和六一舉行成果展演。通過活動,使學生的思想受到教育,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4〉我校在學生中積極開展“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系列活動,學校先後榮獲曲靖市科普文藝匯演組織獎;曲靖市少兒科幻繪畫組織獎;曲靖市青少年風箏比賽國小組團體第三名;曲靖市科技創新大賽組織獎;曲靖市“小哥白尼”杯青少年科普知識競賽組織獎;陸良縣2003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先進單位。
〈5〉積極開展“手拉手”互助活動。1998年4月12日我校為雙箐口鄉古都邑國小捐款500元,捐學習用品 1000多件,衣物400多件;希望工程“捐助獻愛心”活動(曾為龍海山區捐衣物1000多套,圖書、作業本2000多本,捐款800 元);2000年積極回響上級號召,派出兩位教師赴臨滄鎮康縣傣家寨完小支教,捐款10668元;2001年又派出兩名教師到該校支教,捐款10000元;2002年派出一位教師到該校支教,捐贈電腦20台;我校多次組織師生到我縣活水、雙箐口、芳華等鄉鎮搞“手拉手”結隊互助活動。學生在一系列的“手拉手”活動中,用愛心連線友情,學會了不亂花零用錢,學會了艱苦樸素,學會了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湧現出一大批互幫互愛、知艱識苦,具有傳統美德的好學生。
〈6〉學校以節假日、重要紀念日為契機開展活動。“三·五”學雷鋒、樹新風,“三·八敬媽媽、尊長輩,“三一二”植樹活動,“四·五”掃墓活動,“紅五月”讀書活動。“六·一”文藝活動,“六·五”保護環境活動,“七一”頌黨活動,“八·一”擁軍活動,“九·九”敬老活動,“九·十”尊師活動,國慶、元旦慶祝活動,每年都為縣春節聯歡晚會送節目。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安全小黃帽”行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活動,創建衛生城市環保活動,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迎澳門回歸百人百米書畫表演活動,少先隊科技夏令營活動,“爨鄉之星” 少兒競技大賽活動等。
6、抓好工會工作。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和支持工會工作。為教職工辦喜事,辦實事。每年學校投入經費隆隆重重地歡度教師節;為離退休教師過好重陽節,工會組織教師到縣中醫院進行體檢;開展“五好家庭”評選活動;春節前夕,工會對離退休和在職員工進行慰問。平時開展橡棋、桌球、籃球、卡拉OK等娛樂活動。經常看望、慰問生病、有事的教師。這些活動的開展,使教職工在寬鬆、和諧、友誼的生活氛圍中積極、主動、熱情地工作。
7、抓好婦女工作,發揮半邊天的優勢。我校的女教職工43人,占總數的57.3%,在中層領導崗位上有8人,占領導總數50%、她們挑著素質教育的重擔,同時代前進,同男教職工進行接力賽跑,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做出了貢獻。她們之間有的參加課堂教學技能競賽獲市的二等獎、論文獲省三等獎,有輔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勵的,有教育教學質量名列縣鎮前列的。她們之所以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是因為女工委主任配合學校,積極為女職工創造友誼、進取、樂觀的工作環境,儘量幫助女教職工解除顧慮辦實事。每學年,學校從工會活動費中拔出一定的經費,組織婦檢,開展娛樂性活動。教師節享受男教職工不能擁有的待遇。

校園環境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
1、加大投入 美化環境
校園優美的環境是一門隱性的課程,是“立體的書、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無聲的畫”,優美的育人環境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綠化、美化、淨化校園是多年來學校領導、教師所追求的目標,為了進一步營造創建“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強化環境教育的氛圍,學校十分重視教育教學設施的建設和校園環境的改造。特別是1996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和扶植下,通過全校教職工的艱苦奮鬥,1997年初春,學校徵用了校區西側面積為2250平方米的水葫蘆深水塘,用土方回填後修建了新的操場,同時,在新征土地的南面投資150萬元新建了一幢5層20個教室的教學大樓;校區東面,教師全額集資的4層24套鋼混宿舍樓在98年也拔地而起;實驗室、儀器室、音樂舞蹈室、多媒體電教室、體育室、少先隊活動室、圖書資料室、榮譽室、德育室、科技成果展室、電子計算機室也在領導、教師的努力下先後建成。通過兩年的擴建,校園面積增加了3000多平方米,形成了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三區”分開的校區布局。在校園擴建的同時,對“三區”進行綠化、美化、淨化、使校園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園、學園、樂園,為學生創設良好學習環境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為此,學校投入了六十多萬元的資金。
教學區的“三化”:漂亮的新教學大樓建成後,學校投資上萬元買來了三百多盆四季長青的杜鵑花擺放在門廳兩側台階上,門廳兩邊修建了花台,花台中四季桂花長年香氣四溢,西側花圃中,雪松長青,鮮花盛開。新教學樓前的操場,全部打成了水泥地面,操場四周,修建了2米寬的花台,裡面種植了草坪,栽上了柏樹;花台邊上,一字擺上了百多盆杜鵑;二樓門廳上,三十多盆盆景青翠欲滴,形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花園”。如今,從學校大門一進人校園,一片春色便會映入你的眼帘,使你精神煥發,心曠神治。另外兩幢舊教學樓,學校也投資40餘萬元,為它們進行了裝修:外面新貼了牆磚、換上了鋁合金窗,裡面新鋪了地磚,掛上了仿瓷,樓前樓後種上了草坪,使這兩幢教學樓舊貌換了新顏。
生活區的“三化”:兩幢教師宿舍樓前的“小花園”,中心是清澈的池塘,池塘中央是精心堆砌的假山,北邊八角形的休息亭邊,棕樹、柏樹交錯排列:東邊,兩棵雪松碧綠的枝子向四周伸展開來,遮蔽了小半個花園;周圍,一百多盆盆花圍住了池塘,再外,一條兩米多寬的草坪隔開了走道,使這裡成了真正的、令人賞心悅目的花園。
活動區的“三化”:籃球場邊,學校同樣修建了花台,種上了草、栽卜了樹,周圍一片綠色,給同學們的活動增添了無盡的動力。
現在,我們的校園規化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春夏鮮花吐艷,樹木青翠,就是秋冬也綠意盎然。經計算,我校占地13320平方米,綠化面積2800平方米,占29%,可綠化的場地均得到了綠化:栽種柏樹、按樹、雪松等樹1600多棵;竹林20多平方米;盆花1000多盆,品種有玉蘭、迎春、薔藏等100多個;草坪、花壇20塊,面積2775平方米;綠色牆壁一塊。
學校爭創“綠色學校”以來,不僅種草、植樹綠化、美化校園,還積極投入資金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在校門內左右兩側、旗台邊、教學樓前、走道兩邊,設定了十多個宣傳欄,寫上“教育方針”、“校風教風”、“五講四美”等宣傳標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張貼環保標語、環保照片、文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搞好衛生 淨化校園
為維護校園環境衛生,控制學校自身產生的污染,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學校投資四萬元,對學校食堂進行改造,接通了天然氣,結束了廚房燒煤的歷史。添置了新的餐具、餐桌,改善了廚房衛生,提高了師生的生活質量。同時,要求炊事員每天認真清理。抹掃兩次,隨時保證餐具、食品衛生。要求各辦公室值日教師每天對辦公室認真打掃、拖抹乾淨。廁所由值日班每天早晚沖掃兩次,每周進行消毒;、滅蠅。學校建有垃圾池一個,每天產生的垃圾都要求師生送到垃圾池中,每學期期末請人拉走並處理,使學校自身產生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學校把各個區域的環境衛生劃到各班管理,每天對所劃的清潔區早晚打掃兩次,每周進行一次大掃除。嚴格要求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不亂塗亂畫。教室內,勤開門窗,每天打掃兩次。學校長期抓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每周對學生進行個人衛生檢查,培養學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的衛生習慣。同時,建立值周制度,對各班衛生情況逐月進行評比。

學術研究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研究要為落實素質教育服務。基於這個認識,做到“三抓”:一抓學習,“走出去,請進來”學校派出教師到上海、大連、煙臺、青島、廈門、昆明、玉溪、曲靖等地交流和學習,邀請教育界名師徐文博等教育專家做講座,從不同渠道、途徑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二抓課堂,向課堂教學要質量,開展課堂教學競賽活動;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三抓教研,學校設有教研室,調查研究教育教學現狀,承擔國家、省、地、縣、鎮課題實驗研究。近年來,我校共承擔了七個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課題實驗。
國家級課題——“農村作文教學一條龍”子課題實驗,學校獲實驗先進單位,校長魏喬劍獲全國農村作文課題實驗先進工作者,魏喬劍、李建生、陳桃榮老師獲論文二等獎;國家級課題——多思課堂教學研究,學校獲實驗三等獎,魏喬劍、李建生老師的論文獲一等獎。省級課題——五學科“參與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俞燕春老師獲省級課堂教學一等獎,教學過程被選載《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學校獲課題實驗結題獎;省級課題——農村作文現狀調查及改革措施,學校獲得實驗獎,楊國瑞老師在該課題課堂教學展示競賽課中獲省級一等獎,魏喬劍、李建生、楊國瑞、李文瑛老師的實驗論文獲省級一等獎;省級課題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中高年級套用題教學獲實驗結題獎,朱曉陸老師的課堂教學展示課獲二等獎;省級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學校獲實驗三等獎,魏喬劍、李建生老師獲指導獎,何姜勇、奕瓊仙、唐勁等六位老師獲課題實驗三等獎。省級課題——分層次目標教學,正在實驗之中。
近年來,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名列鎮、縣前茅,榮獲市、縣級教育教學質量特別獎;學生600餘人次獲國家級語、數、音、體、美、自然學科競賽等級獎;學校領導和教師送教下鄉50餘人次,接待全縣11個鄉、鎮學校來訪聽課學習達1000餘人次,接待省、市、縣各級領導及教育界同仁來校檢查指導,評估驗收,參觀學習達30多次;教師先後受國家級表彰5人,省級表彰10人,市級12人、縣級30餘人;教師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100多篇,縣級以上獲獎100多篇,學校在各種會議上交流經驗、推廣教學教改成果30餘次;6名教師獲省級課堂教學競賽一、二等獎;6名教師被評為市級“五二三”工程優秀人才;3位教師被評為特級教師;2名教師被評為延安精神研究先進工作者。

學校榮譽

百年老校屹立在南盤江畔,歲月的流淌正如滔滔不絕的盤江水奔騰不息、勇往直前。我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名列前茅。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雛鷹大隊,全國紅旗大隊,全國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全國農村作文課題實驗先進單位,全國紅領巾先進集體,雲南省文明學校,雲南省一級示範國小,雲南省教改實驗學校,雲南省科技示範國小,雲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國小,雲南省“三·八紅旗”先進集體,雲南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雲南省課程教材實驗學校,雲南省內部體制改革試點學校,雲南省讀書讀報先進集體,曲靖市文明單位,曲靖市文明學校,曲靖市教學教研先進單位,曲靖市對口支援臨滄地區學校先進單位,曲靖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曲靖市綠色學校,陸良縣延安精神實驗研究先進學校,陸良縣文明單位,陸良縣文明學校,陸良縣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陸良縣教育教學優質學校,學校連續五年獲全鎮綜合考評一等獎。自延安精神進校園以來的六年中,學校共獲各級各類獎勵60多次。學校“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育人”的事跡被《雲南教育報》《雲南教育》《曲靖日報》《曲靖教育》《陸良報》及縣廣播電台做過宣傳報導。《中華魂》雜誌首席記者親臨學校現場採訪,對學校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學校事跡被錄入《雲南教育大觀》、《綠沃高原》、《潮湧珠源》。學校“以延安精神建校,以延安精神辦學,以延安精神育人”的事跡多次在省、市、縣的“延安精神進校園”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交流。
成績既是鼓勵,更是鞭策。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任重道遠。我校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繼續以自強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弘揚和實踐延安精神,傳播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為培養新世紀人才而不懈地努力奮鬥!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辦公廳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國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