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式電機汽車套用系統是利用汽車從運行到停止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動作所產生的能量讓其轉化為電能的系統。
車在起步和提速的時候無疑是耗油(或耗電)最多的時候,因為要克服原有的慣性,而且車輛行使中剎車是經常要踩的,踩剎車是速度降低了,其實就是將動能轉化成熱能,所以這塊能量就浪費了,若將加速時、踩剎車時的動能轉化成電能儲存在電瓶中,特別是有時利用發動機減速時可以直接切換到發電狀態,並不是把現在的剎車系統用剎車發電來取代,現在的剎車是要保留的,因為緊急制動需要它,只是在另一邊補充上一個剎車發電,剎車發電主要用於以後的電動轎車
系統簡單的說即是:利用汽車從運行到停止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動作所產生的能量,讓其轉化為電能
其具體的法相大致分為:
1 風能汽車
在電動汽車上安裝上風力發電機,讓風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帶動汽車運行,大道行駛的目的。
2 風力發電機風能裝置
在汽車上安裝風力發電機,儲存電能,可提供汽車基本用電(手機充電燈)也可卸下單獨使用(家庭用電,戶外活動用電)
3 啟動油門或剎車發電
運用起程在加速時和剎車時是所產生的動力發電
4 便攜風力發電車
在汽車的尾部加上便攜風力發電車,實現隨時發電
風電汽車取消了現有汽車的發動機, 離合器. 變速箱, 傳動軸, 水箱, 油箱等和內燃機配套的設施。直接將驅動電機裝上錐形齒輪後接入汽車驅動橋,那么也就可以講首先節約了一半的總能量。我們可依一輛50馬力的乘用車計算能量轉換配置,每1馬力等於736WX50=36800W換算成電力36800X30/100[有用功] 等於12267W. 加上傳動阻力最大損失5.6/100 再加上不可預見因素,也就可以講一台15一18千瓦的驅動電機在汽車上足可以替代一台50馬力的內燃發動機。其能量節約的效果是很明顯的。而且風電汽車沒有怠速損失,制動損失也可由在制動時驅動電機轉換成發電機發電, 充電作為動力補償[此技術屬已為實用成熟技術]。和內燃發動機汽車相比,轉矩控制回響速度提高了10倍以上,具有臂如較快的加減速。防滑控制以及緩慢剎車控制等相應平順性和安全性等優勢。順便說一下,這也是目前國內一些小廠家生產的五人座電動汽車{即所謂的山寨版電動汽車}配用4千瓦的驅動電機而最高時速能達到75一80公里的關健所在。在日本現使用的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效率大都在80一90/100, 最好的PM專用電機效率高達95一97/100. 由此可以看出同樣是驅動力, 內燃機和驅動電機的效率是相差很大的。
在汽車的頂部或排氣口安裝上小型風
力發電機,不僅讓其可連入車內提供車
用電,還可以獨立拆裝,供家庭用電,
或是戶外用電。
高速行駛:
這時只有內燃機提供動力。發電機不動。(太陽輪不動,其他兩輪同向旋轉)在電池電力不足時,發電機也可以進入發電模式。而在高速下坡時,內燃機可以被關閉。這個運行模式是Prius的弱項,因為這時兩台電機幾乎沒有作用,而內燃機有不夠強大。
在車上安裝一個發電機/電動機,剎車時使其發電,啟動時轉換成電動機的功能,既能利用動能損失
剎車時內燃機的燃油噴射會自動停止。這是的轉速搭配與純電動時相同,只是這時發電機的磁場啟動,即進入發電模式。
一個攜帶型風力發電機,基本結構包括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逆變控制器,蓄電池組等,銜接在汽車的尾部,利用汽車在運行時所產生的衝力帶動風力發電機,加上太陽能,形成風光互補提供戶外穩定(牧民)供電。
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標誌性產物之一,被認為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徵。汽車製造業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崛起,汽車逐漸進入大眾消費領域,成為人們的日常交通工具。然而,隨著汽車數量越來越多、使用越來越廣,汽車給人們帶來的一切快捷和便利,也伴隨著對地球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對能源的無休止利用和開採。
能源的報警提醒著我們應更冷靜、更客觀地面對能源問題.
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再造新能源,形成可再生能源能源鏈
目標主要定位在汽車上裝置小型發電機(風力發電機)儘量減少耗能,形成資源再利用的過程,不僅僅是技術上進步,也是對環境問題的又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