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元村

盤元村隸屬於卓尼縣阿子灘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處: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阿子灘鎮
  • 郵政編碼:747605
  • 電話區號:0941
  • 車牌代碼:甘P
  • 政府駐地:古占川村
一、 基本情況
【區位交通】
地理方位: 盤元村位於阿子灘鄉南部,古術公路穿境而過,東與臨潭縣術布鄉相鄰,西接那子卡村,南臨洮河,北靠臨潭縣卡勺卡村,距鎮政府5公里,距臨潭縣城10.5公里。
地貌地形:依洮河而居,四面環山,自然植被良好,平均海拔2640米。
交通環境:鎮政府至盤元道路全程柏油鋪成,彎道較多,路面寬度約6米,交通狀況良好。
【區劃人口】
共有3個自然村:盤元42戶、牙禾25戶、牙當35戶和一個藏傳佛教寺院,其中盤元總人口186人,牙當總人口174人,牙禾總人口119人。常駐農牧戶共104戶475人,僧侶28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5%,漢族5%。精準扶貧戶28戶129人,盤元13戶,牙當9戶,牙禾6戶。占總人口24%,邊緣戶3戶10人。土地總面積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1畝,人均耕地3畝,實際耕種1201畝,閒置耕地0畝,已流轉耕地121畝。
草場面積:800畝
森林資源:山地面積3000畝,森林覆蓋率45%。其中,生態公益林1006.87畝,松,樺等900畝。
旅遊資源:境內有藏傳佛教寺院一座。
【土特產品】
1.野生植物:蕨菜、狼肚菌、蕨麻、蘑菇、苦苦菜、藏中藥材;
2.動物:牛、羊、豬、雞、兔子;
二、 社會事業
低保戶2戶6人,占總人口的1.26%,五保戶2戶2人,占總人口的0.63%,殘疾戶13戶14人。村“兩委”幹部5名,黨員44名,常住人口474人,其中60歲及以上70人,占14%,青壯年勞動力324人,占68%,16歲及以下81人,占17%,外出流動人口89人,占18%,主要流向臨潭縣城及省城務工或經商。
【黨組織建設】
組織設定:村黨組織設黨支部,下設黨小組3個,具體為:盤元村黨小組、牙當村黨小組、牙禾村黨小組。
黨員構成:全村黨員44名。其中,35歲以下5名、60歲及以上4名、男黨員33名,女黨員11名,國中及以下學歷34名、高中以上2名,大專及以上學歷8名、黨齡30年以上黨員3名。
三、 基礎設施
盤元村村級活動場所面積為510平方米,共有9間為磚混結構,其中3間為日常辦公室,3間為會議室,2間為駐村幹部辦公室,1間圖書室,另外村級衛生室占用房屋5間。村委會還配備建設了廚房,購置了廚具等必備設備,需硬化的附屬設施都已完成硬化,
盤元村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堅持管理和使用並舉,不斷拓寬和延伸服務功能,切實把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成了集村級議事、黨群活動、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社會治理
近年來以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為總抓手,以文明村創建為重點,以規範化制度建設為保障,強化措施,大膽創新,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有力地促進了文明村創建工作的健康開展。加強聯戶長,格線長建設,為文明村創建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該村時刻把聯戶長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利用“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多種形式,積極組織黨員學理論、學業務、學經濟、學管理,不斷增強廣大黨員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組織制度上,充分尊重黨員的民主政治權利,實行民主議事和黨內監督制度。在工作制度上,積極組織黨員參與經濟建設,參與村務管理,讓廣大黨員同志在參與經濟建設中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從而較好地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風帶民風,以民風促村風,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五、 產業發展
一、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廣泛開展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和拆除違章建築。結合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項目,建設了標準的文化廣場,在文化廣場增建了百姓大舞台,精心打造了一條標準的鄉風文明宣傳長廊,繪製了以中國夢和鄉風文明為主題的文化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的相關活動室設立了一個標準的道德講堂。
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民眾文體活動,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該村充分發揮百姓大舞台的作用,利用“我們的節日”機會,積極組織村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精心評選申報了“五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使村民在參與教育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等民眾自治組織,積極制定了盤元村村規民約,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得到極大提升。
結合本村實際,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和模式。
1、保障財產性收入。貧困戶24萬元配股資金入股到甘南吉瑞中藏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每年按照本金10%進行分紅,貧困戶占8%,村集體占2%。村集體經濟20萬元,注入下阿子灘村大景區建設項目,發展旅遊別墅建設,每年按比例分紅收益。
2、爭取發展資金。依託地處洮河沿岸區位優勢,爭取項目資金在洮河岸邊建設5座旅遊帳篷,產權屬村集體,帶動周邊閒散勞動力就近務工,通過有償服務的形式增加民眾及集體收入。
3、發展村級合作組織。適應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的新趨勢,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由村級組織牽頭的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市場行銷等生產經營服務,以有償、微利的服務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4、盤活“三資”。充分挖掘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種資產、資源,採取多種方式,促進資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通過盤活和增加村級經營性資產,進一步提升村級自身“造血”功能,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
5、創新多種經營方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創新集體經濟經營組織形式和運作方式,搞活集體經濟項目。結合實際,靈活選擇經營方式。建立健全產權清晰、管理規範、制定完善的集體資產經營管理體制,實行資本運營,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