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冶謁者,是古代官名,三國官職。掌管冶鐵的專官。謁者猶言使者,參見“謁者”。 謁者,官名。春秋戰國時國君左右掌傳達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稱。秦、漢屬郎中令(漢改光祿勛)。西漢定員七十人,東漢減半,以謁者僕射為主官。東漢時,僕射秩為比千石;常侍謁者五人主殿上時節威儀,秩各為比六百石;給事謁者與灌謁者共三十人,掌賓贊受事,選儀容端正、適於奉使者任職,秩分別為四百石與比三百石。
魏、晉、南北朝沿置,凡引見臣下,傳達使命等事,均由謁者擔任。僕射一官,晉朝廢置不常。南朝梁、陳與北朝以謁者台為官署,設謁者僕射與謁者。隋文帝省,煬帝復置,主官改稱謁者大夫,下設司朝謁者、通事謁者、將事謁者、謁者。唐代不設,而中書省設通事舍人,實即隋之通事謁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監冶謁者
- 職位:監冶謁者
- 職能:掌管冶鐵的專官
- 時代: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