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盛雲龍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董事長
- 主要成就:全國新長征突擊手
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
人格魅力,戰士的魄力,戰士的境界,戰士的責任,人物事跡,人物履歷,臨危受命,初見成效,捐助災區,所獲榮譽,
人格魅力
戰士的魄力
1985年11月,當了5年汽車兵的盛雲龍懷揣著650元退伍費和"兩用人才"證書,回到家鄉大運河的練市鎮。他以軍人的膽識和氣魄隻身闖上海,搞家電經營。到1991年,盛雲龍的事業如日中天。恰在這時,鎮領導找上門來:針織製衣廠已瀕臨倒閉,希望盛雲龍看在全鎮經濟發展的大局上,挑起廠長的擔子。
地處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素以生產優質絲綢而聞名,真絲面料貨源充足,價格便宜。盛雲龍果敢改做高檔真絲服裝進軍國際市場的決策。他三下廣州和深圳,1991年10月如願以償:第一筆高達126萬元的出口服裝訂貨單終於被他拿到手。
銀行貸款已堵死。盛雲龍用全部家產抵押,終於借來40萬元。
款子有了,面料也進齊。誰知,外商突然來電,要這批成衣提前15天,趕在聖誕節前交貨。
一連10多個晝夜,盛雲龍沒離開車間,全身心地撲在崗位上。很快,第一批產品出來了。大到款式,小到紐扣,質量完全合格。外商驗貨後豎起大拇指:"OK!"。第一筆生意破開荒贏利30萬元。
短短4個月時間裡,針織製衣廠扭虧為盈。
盛雲龍對市場詳細調查後,反覆論證,當機立斷:針織廠、絲廠、織造廠、砂洗廠、印刷廠、製衣廠、外地分廠逐步從快上馬!
接著,工廠又從德國、義大利等國引進先進設備,成立"依多金"集團,連續4年利稅超千萬元,出口創匯居全市鄉鎮企業第一位。1993年後,集團跨入了浙江省先進企業、重點骨幹鄉鎮企業、出口創匯百強企業、最佳經濟效益企業、最大工業企業行列,並成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企業、"雙優"三資企業。
戰士的境界
1997年9月8日,絲都湖州傳出一條爆炸性新聞,全市紡織系統頭號國有企業人民布廠被兩家鄉鎮企業聯合兼併--為首的一家鄉鎮企業,便是盛雲龍的依多金。
就像5年前受命一樣,當市領導為尋求人民布廠生存之道找到盛雲龍時,他聯合另一位退伍軍人企業家--江南集團總經理沈震林,接過這條更大的"破船"。他不忍心看著這個為國家出過大力的企業陷入困境。這意味著不但要對布廠的1200多名員工生存負責,而且首期就要投資億元資金更新布廠老化設備、償還布廠欠下的7000萬元債務。
實施兼併後,很快就墊上了布廠退休工人欠醫院的醫療費。中秋節,兩位老總又給每個職工送去了一份月餅。許多老職工找到盛雲龍表示:只要企業能擺脫困境,再苦再累的工作都願乾!
盛雲龍動情地說:"部隊上常說不讓一個戰友掉隊,咱們這些靠著國家的好政策富起來的人不為國家分憂,誰為國家分憂?" 正是靠著為國分憂的精神,他帶頭捐款70多萬元,倡議全鎮企業修築本鎮村級公路,使練市鎮一年內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夢想。自1994年起,集團出資全省7個貧困縣的每個鄉鎮贈訂《經濟信息報》。如今,依多金集團的大部分職工都住進了近百平方米的新樓。
盛雲龍當兵時,常隨部隊到大別山野營拉練。低矮的草房、貧瘠的土地……老區人民艱辛的生活情景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記憶里。當公司壯大後,經董事會同意,投資1000多萬元在大別山建分廠,一次性解決了當地300多名農村青年就業。自1998年起,這家分廠年產年年值超千萬元,創利近千萬元。
戰士的責任
世界"年輕首富"戴爾說過:"成功以後帶來的是責任。" 盛雲龍與軍隊、與國防建設始終有一種難解的情結。他主動請求上級軍事部門在公司里成立了民兵組織,要求每一個中層以上幹部都要參加"軍事一日"活動,為支持本公司適齡青年履行服兵役義務,公司規定凡是應徵職工,服役期間享受公司職工同樣的待遇。浙江省國防教育委員會編寫了一本《國防教育讀本》,他用政府獎給的1萬元購買了3000本,贈給湖州市少年軍校學員。
盛雲龍說得好:"穿著軍裝盡義務,脫下軍裝盡責任。"近幾年,集團為國防建設盡責任的舉動不勝枚舉:與國家民政部、總政治部、全國婦聯、武警總部及全國一百多家報刊聯合發起"依金金杯"徵文活動,謳歌默默奉獻的軍人妻子;與《解放軍報》聯合舉辦退伍軍人風采錄徵文,讚美在"第二戰場"奮發有為的退伍軍人;拍攝宣傳《國防法》的教育片;集團又為貧困鄉鎮的民兵預備役人員贈訂了《中國國防報》等軍事報刊。
家鄉一位應徵青年因一時不習慣部隊緊張艱苦的生活,剛到部隊就跑了回來。盛雲龍聽說後,馬上到小伙子家中做工作,用自己的經歷講述"艱苦同樣是財富"的道理。成功者的啟發是有感召力的。小伙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表示回部隊一定好好乾,盛雲龍專程驅車到上海,把他送上了歸隊的列車。
人物事跡
共產黨員、退伍戰士盛雲龍:十八次來到大別山
建黨80周年前夕,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的退伍兵、共產黨員盛雲龍又來到了安徽省六安市的大別山區。這已是他第十八次進老區了。這次又像過去一樣,他給老區人民送上了溫馨的祝願和經濟扶持意向。在這之前,他辦的扶貧企業已成為大別山區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實體。
盛雲龍第一次進大別山還是在80年代初,那時他在南京軍區當汽車兵。部隊拉練經常進入大別山,當汽車在崎嶇的山道上行駛時,老區人民生活還不富裕的情景讓這位汽車兵心情沉重。那些天,他只好把部隊發的津貼送給山裡的孩子,使他們不輟學。但從此以後,使生活在這塊誕生過數十萬紅軍的土地上的人民民眾儘快富起來,就成了盛雲龍的一個心愿。
人物履歷
臨危受命
1991年,退伍5年後的盛雲龍“臨危受命”,出任了瀕臨倒閉的湖州練市鎮一家針織廠的廠長。經過3年的努力,這家鄉鎮企業成了浙江著名的股份制企業集團,盛雲龍也擁有了一部分股份。此時,這位農民的兒子又想到了大別山。在部隊老首長的幫助下,盛雲龍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六安市。這是一塊未開墾的熱土,土地肥沃,桑園茂盛。但由於缺乏資金和技術,工業一直發展不快。支持地方辦一家絲廠的念頭在盛雲龍腦海中出現了。
初見成效
當時許多人不理解:在盛雲龍的老家有一個市場前景很好的醫療項目正等待資金上馬,放著好的項目不上,到山溝里去辦廠,這不明明是做虧本買賣嗎?但盛雲龍自有想法。一年後,他攜資480萬元幫老區辦起了六安繅絲廠,300多名大別山人進了企業。經過他與工人們的日夜操勞,企業很快正常運轉,第二年就實現利稅100萬元。這個數字雖不大,卻是當地多年來少有的贏利數字了。後來他和同伴算了一筆賬,這樣的投資也許不是一種最好的企業投資,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考慮的應該是一本大賬:支持中西部發展,幫助老區人民致富。
捐助災區
此後,盛雲龍每年要來大別山兩三次。他與大別山人親如兄弟,他們有什麼要求,盛雲龍儘量滿足。六安廠里一個臨時工家裡經濟困難,他一次就接濟他1000多元。而他自己生活卻非常儉樸,出差捨不得住像樣的賓館,一家人住在只有3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裡。直率的山裡人告訴他,老區經濟不發達,一個重要原因是觀念落後,缺少技術,“在‘輸血’的同時還要注重‘造血’。”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盛雲龍從大別山招收了300多名工人,去他的老家練市。小盛發給他們工資,讓他們學技術、學文化,也讓他們接受發達地區的新思想、新觀念。如今,這批人中的大部分已回到了六安,他們成了老區致富的帶頭人。舒城縣農民沈新富,在練市學到了許多技術手藝,也學到了市場經濟的訣竅,回到老家後,自己辦了一家小型織造廠,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還帶動了周邊民眾致富。(蔡小偉)
所獲榮譽
盛雲龍已獲多項殊榮: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優秀科技創業轉業退伍軍人;浙江省及湖州市勞動模範、省最佳(功勳)鄉鎮企業家、省十大明星青年企業家、省十大傑出青年、省十大轉業退伍軍人企業家……在這些桂冠後面,盛雲龍還有一個更令他自豪的榮譽-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評為"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和"關心支持國防建設的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