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氏針灸臨床經驗集》是2008年8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盛燮蓀。本書講述了《內經》九針與刺法綱要及《難經》刺法與五輸穴補瀉理論等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盛氏針灸臨床經驗集
- 作者:盛燮蓀
- ISBN:9787117103664
- 頁數:414頁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叢書名:現代名醫證治叢書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盛燮蓀,1934年出生,主任中醫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在國內外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標幽賦淺釋》、《校注經穴會宗》、《宋明浙江針灸》、《手穴療法》等中醫針灸專著。原浙江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嘉興市針灸學會會長,嘉興市中醫學會副會長,《浙江中醫雜誌》特約編委,《嘉興醫學》編委。
陳峰,1962年出生。副教授,主任中醫師。國家級名中醫盛燮蓀學術繼承人。現任嘉興學院醫學院臨床一系中醫教研室主任,嘉興市第一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等。一直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及教學工作,臨床經驗豐富,能運用針灸中藥治療疑難雜病。
內容簡介
《盛氏針灸臨床經驗集(第1輯)》總結了全國名老中醫盛燮孫主任醫師50多年從事針灸治療、教學實踐和中醫文獻研究的經驗心得。 《盛氏針灸臨床經驗集》分五章,第一章文獻導讀,對《內經》、《針灸甲乙經》等20多部針灸經黃文獻的針灸理論進行評述;第二章針法傳真,從古代九針刺法到近代毫針刺法,結合作者實踐經驗介紹“五體針法”等多種自創針法,並闡明針刺得氣、飛經走扎、涼熱補瀉的操作要領等。
目錄
第一章 文獻導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內經》九針與刺法綱要
一、九針的概況
二、《內經》九針針法分類解析
三、《內經》刺法的氣血綱要理論
四、《內經》調氣針法
五、《內經》取血針法
第三節 《難經》刺法與五輸穴補瀉理論
一、《難經》針刺手法
二、五輸穴補瀉理論
第四節 《針灸甲乙經》腧穴學理論和腧穴處方
一、全面系統歸納整理十四經腧穴
二、腧穴與主治證分列形成以證統穴的針灸處方雛形
第五節 《傷寒論》辨證施用針灸
一、辨陰陽虛實而施針灸
二、辨標本緩急,防病邪傳變
第六節 《脈經》論脈法與針灸
一、三部脈所主臟腑虛實針刺法
二、三部脈各種脈象針灸法
三、五臟病證的四時針灸法
四、對奇經病候的補充和表里經脈匯合部位的創新
笫七節《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針灸藥物並重,詳於灸法
一、針灸藥物並重,倡灸法防病
二、廣集經外奇穴
三、首載“阿是穴”法
四、艾炷直接灸法與隔物灸法
五、辯證用針,針刺注意補瀉深淺
第八節 《針灸資生經》考訂腧穴博採眾驗
一、考證腧穴,詳述同身寸法
二、審證選穴,重視敏感壓痛點
三、針灸藥物並重,備述灸法心得
四、養生保健,調脾胃資後天
第九節 金元醫家的針灸學術經驗
一、劉完素痛症取原穴和大刺八關法
二、張元素治中風大接經法、經絡取原法
三、張子和主攻下,多用鈹針出血
四、李東垣用灸法補元氣,治氣亂用俞募穴
五、朱丹溪補充十二經病候,倡言針法渾是瀉而無補
第十節 《針經指南》流注八穴與補瀉十四法
一、傳承流注八穴
二、刺法重治神
三、注重穴法,辨應至之氣
四、補瀉十四法與涼熱補瀉法
第十一節 《子午流注針經》流注學說與接氣通經理論
一、子午流注納甲法
二、接氣通經與呼吸補瀉
第十二節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補瀉同施與透穴針法
一、補瀉同施法
二、透穴針法
第十三節 《凌門傳授銅人指穴》、《針灸內篇》單刺法與沿皮透刺法
一、單刺法
二、沿皮透刺法
第四節 《循經考穴編》彈針出血法與深刺三度停針法
一、彈針出血法
二、深刺三度停針法
三、透針選穴30法
第十五《瓊瑤神書》辨針下氣行針法
一、針刺手法之心授口訣
二、針下虛實基本手法15法
三、補瀉手法7法
四、辨針下氣行針8法
第十六節 《針灸大全?金針賦》集針法之大成
一、針刺基本手法14法
二、補瀉法3法
三、調氣5法
四、治病8法
五、針法的4個特點
六、附《金針賦》
第十七節 《針灸問對》針刺須辨氣血論
一、針刺須辨氣血
二、宗丹溪“針刺瀉而無補論”
第十八節 《針灸節要》、《針灸聚英》創子午流注納子法和神針八法
一、創立子午流注納子法
二、神針八法
三、附《神針八法》
第十九節 《針灸大成》博採眾長,規範刺法,量化補瀉
一、下手基本8法
二、12字分次第手法
三、補瀉、導氣手法24種
四、有關針法理論的創新
五、附《勝玉歌》
第二十節 《標幽賦》淺釋
一、《標幽賦》全文
二、《標幽賦》簡介
三、《標幽賦》淺釋
第二章 針法傳真
第一節 常用針具的結構與規格
一、毫針的結構
二、三棱針、小眉刀、七星針的結構
第二節 毫針針法的練習與持針法
第三節 進針法
第四節 行針運氣基本功練習法
一、平步運掌法
二、平步推掌法
三、弓步推掌法
四、提手推掌法
五、繞臂甩舉法
第五節 毫針基本刺法26種
一、毫針刺法的三個階段
二、毫針的26種摹本刺法
第六節 三棱針、小眉刀、七星針的操作與套用
一、刺血療法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七節 溫針的操作法
一、溫針簡介
二、溫針的具體操作過程
第八節 皮脈肉筋骨五體針法
一、五體針法作用機制的相關理淪
二、五體針刺法的具體刺法
第九節 透穴針法
一、透穴針法的優點
二、透針角度和針刺方向
三、透穴原則
四、透穴針法的形式和常川刺法
五、常用透針選穴
六、透穴針法歌決
第十節 針刺調氣法基本概念解析
一、針刺的二個基本過程
二、從《靈樞》“三刺”說談針下辨氣
三、針刺方向論
四、針刺先後次序一
五、毫針針法中的度、量、層次概念
六、從《靈樞》同精導氣淡平補平瀉
七、大補大瀉與針頭補瀉
八、涼熱補瀉的得氣點和意與力的運用
九、“飛經走氣”法與接氣通經理論
十、上補下瀉刺法理論
第三章 灸法心得
第一節 灸法概述
第二節 麥粒灸法
一、艾絨的製作
二、麥粒灸的操作步驟
三、麥粒灸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 化膿灸法
一、制艾炷
二、取穴
三、施灸
四、灸後護理
五、灸瘡起發化膿的相關因素
第四節 強壯灸法
一、強壯灸法的基本用穴
二、臟腑辨證取穴5法
第五節 陽燧錠灸法
一、處方及配製
二、使用方法
第六節 藥餅灸法
一、藥餅灸法概況
二、灸法套用範圍與方藥
三、灸法的配合應剛
第七節 灸法常用腧穴表
第四章 腧穴套用
第一節 腧穴概述
第二節 腧穴概念的思考
一、從經脈談腧穴
二、腧穴的體用觀
三、從針法談腧穴
第三節 腧穴性能的探索
一、經穴主治功能的規律性與特殊性
二、套用中醫基本理論闡述穴性
三、腧穴特性與臨床取穴要點
第四節 經穴的穴組現象與腧穴橫向組合套用
一、十二經穴穴組現象
二、穴組形成的原因
三、腧穴橫向組合的套用
四、腧穴穴組的臨床套用
第五節 相應取穴法
一、穴法相應,用主穴必用應穴
二、8種相應取穴法
第六節 頸部要穴的套用
一、關於頸部要穴的闡述
二、頸部要穴的主治規律
三、頸部要穴的針刺方法
四、治驗病案
五、頸部受穴的套用意義
第七節 督脈穴、夾脊穴、背俞的取穴與刺法
一、督脈與背俞穴的縱橫關係
二、督脈主要腧穴的取穴與針法
第八節 腧穴變通取用法
一、腧穴變通取用法的由來
二、腧穴變通取用7法
第九節 整體陰陽平衡28穴針刺法
一、調整陰陽氣血是針灸治病的基本法則
二、調整平衡應注意的方面
三、平衡取穴法則
四、整體陰陽平衡28穴的主治範圍
五、臟腑病與形體病的不同針刺法
第五章 證治經驗
第一節 針灸臨床辨證的特點和處方配穴規律
一、辨證特點
二、針灸處方配穴規律
第二節 臟腑十二經脈任督脈辨證取穴
一、肺?手太陰經與大腸?手陽明經
二、脾?足太陰經與胃?足陽明經
三、心?手少陰經與小腸?手太陽經
四、腎?足少陰經與膀胱?足太陽經
五、心包?手厥陰經與三焦?予少剛經
六、肝?足厥陰經與膽?足少陽經
七、督脈與任脈
第三節 內科病證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喘
四、失音
五、鼻淵
六、驚悸、怔忡
七、心痛
八、不寐
九、健忘
十、嘔吐
十一、反胃
十二、痞滿
十三、胃痛
十四、腹痛
十五、呃逆
十六、泄瀉
十七、便秘
十八、口瘡
十九、黃疸
二十、脅痛
二十一、眩暈
二十二、中風
二十三、淋證
二十四、癃閉
二十五、遺尿、小便不禁
二十六、遺精
二十七、陽痿
二十八、耳鳴、耳聾
二十九、郁證
三十、水腫
三十一、虛勞
三十二、汗證
三十三、麻木
三十四、咳血
三十五、吐血
三十六、便血
第四節 外科病證
一、少乳
二、乳癰
三、乳癖
四、痔瘡
五、慢性前列腺炎
六、前列腺肥大
七、痹證
八、蛇串瘡
九、濕疹
十、隱疹
十一、玫瑰糠疹
十二、全身性皮膚瘙癢病
十三、黃褐斑
十四、粉刺
十五、針眼
十六、鼻衄
十七、慢性喉痹
十八、牙痛
第五節 傷科病證
一、岡上肌腱炎
二、肩關節周圍炎
三、肱骨外上髁炎
四、腕關節扭傷
五、梨狀肌綜合徵
六、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
七、髕下脂肪墊損傷
八、踝關節韌帶損傷
九、跟腱周圍炎
十、足部勞損
十一、跟痛症
十二、頸部軟組織急性損傷
十三、落枕
十四、頸椎病
十五、急性腰肌筋膜扭傷
十六、腰肌勞損
十七、腰棘間韌帶損傷
第六節 婦兒病證
一、月經不調
二、痛經
三、子宮脫垂
四、疳疾
五、嬰兒泄瀉